龍羊峽:從容規劃 漂亮轉型

青海新聞網訊 “這幾年,龍羊峽慢慢‘熱起來’了!”說這話的人叫劉德錄,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文體廣電局的體育幹事。記者看到他時,他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環湖賽做準備。雖然事情一件接一件,可老劉的興致很高。在他看來,環湖賽對於龍羊峽來說,無疑是個對外宣傳的最佳平臺。

“最近幾年,我們縣上的賽事活動逐漸多了起來,你可別小看這些賽事,不僅當地人來得多,外地人也對我們共和縣、龍羊峽有了更多的瞭解。”劉德錄笑著說。

劉德錄說得沒錯。雖然早些年憑藉“亞洲第一壩”聲名在外,但隨著水電四局的整體撤離、龍羊峽電廠的改革改制以及龍羊峽工行委的撤銷,龍羊峽城鎮人口劇減、城鎮產業萎縮、基礎設施滯後,城鎮發展衰落的跡象日益突出。

如何讓走入低谷期的龍羊峽鎮趕上新時代再次煥發生機,成為擺在當地政府桌面上的一道難題。

機遇來了。2017年龍羊峽鎮被認定為全國特色小鎮和全國體育小鎮。

“特色小鎮特在哪?今後的路子怎麼走?”龍羊峽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譚海榮坦言,一開始,他們也有些吃不準。特別是如何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係,成為他們思考的重點。

“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走生態發展、旅遊發展的新路子;另一方面,通過‘一村一品’實現鄉村振興。”幾經考量,譚海榮們找到了這樣一條相輔相成的道路。

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是前提。

青海龍羊峽藝苑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8月與當地政府達成合作協議,投資開發龍羊峽景區。公司總經理陳宏告訴記者,為了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他們在進行開發時,也是優先在“環保的大前提下”,提出一些“新思路”。

“比如說景區內的公廁,我們的排汙系統做到最好;景區內全部是電瓶車和自行車,實現零排放;景區內招商,我們也摒棄了為了聚集人氣,大規模引入商家的理念,而是從環保的角度考慮,控制數量,排除汙染大、運輸成本高的商家入駐。”陳宏說。

對於龍羊峽鎮來說,想要全面“復興”,不僅僅只是鎮區發展,鄉村也需要轉型升級,而這抓手就是產業發展。

“之前,我們13個村、2個社區中,有7個村和2個社區基本以漁業為主,耕地少,草場少,發展方式比較粗獷,但如今,發展路徑已經截然不同。”譚海榮說。

德勝村是個“三面環水”的小村子。美不勝收的龍羊湖近在咫尺。經過政府引導和幫扶,全村200多戶中近四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經營農家樂;

黃河村有種植水果的基礎,通過引進新疆的品種,對當地的大梨進行改良;

瓦里關村作為牧業村,通過轉變發展理念,走生態畜牧業的發展路子,讓群眾增收、生態環保實現共贏;

“另外,我們還通過和西寧的企業合作,動員群眾在荒山荒坡種植白刺果,我們負責種植和採摘,企業負責收購。一來可以保護生態,二來又有經濟效益,去年種植面積已經超過600多公頃。”譚海榮介紹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