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切的關懷 巨大的鼓舞——從殷殷囑託看總書記勤政為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作報告時強調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習近平2016年2月1日至3日在江西井岡山調研時強調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做好這項工作,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準”這盤棋,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產業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

—習近平2017年1月24日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調研時強調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習近平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東調研時強調

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抓在手上,切實托住這個底。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隨意擠壓。要突出重點,針對群眾最關切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脫貧等問題發力。

—習近平2016年5月23日至25日在黑龍江調研時強調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習近平2013年2月2日至5日在甘肅調研時強調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从殷殷嘱托看总书记勤政为民

通水通路快致富

“把水引來,把路修通,把新農村建設好”。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甘肅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布楞溝村視察,貧困戶馬麥志如今依然清楚地記得,總書記叮囑當地幹部的話語。

馬麥志家當年的舊房子,如今成了村裡的村史館,幾間翻修過的農家土坯房裡,分別掛著村裡以前的舊貌圖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的照片。馬麥志回憶說:“總書記當時就坐在我家的炕頭上,噓寒問暖,還親自去我家的水窖前看了看。沒想到問得那麼詳細,總書記的心裡真正裝著每一個老百姓啊!”

為改變布楞溝村的舊面貌,2013年以來,甘肅各級黨委、政府把硬化路修到了布楞溝村,把改善生態環境和促農增收結合起來,栽植以皇冠梨、花椒、包核杏為主的經濟林1050畝。

條件好了,越來越多在外打拼的布楞溝人回到了家鄉。17歲出門謀生的馬大五德,如今在村裡建起了現代化的養殖場,還配套建了氨化池、消毒室等設施,不到一年,養殖場陸續出欄2500只羊,15戶投資入股的村民獲得分紅8萬元。

2012年底,布楞溝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1624元,貧困面高達96%。為增加群眾收入,在布楞溝村,家家搞起了規模養殖,戶戶實施了光伏發電並全部併網投入使用,還試種了黑枸杞、甜高粱等經濟作物。2016年底,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5262元。

如今,村裡建了衛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村民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村裡的小學也由以前的三年制教學點變成了新建的六年制小學,娃娃們上學再也不用跑遠路了。

高山鄉黨委書記馬英海感慨地說:“大家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前景,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要苦幹不要苦熬’的想法取代了‘貧困沒治’的情緒,村民們增強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沂蒙精神代代傳

“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紅心迎朝陽迎朝陽……”在山東沂蒙老區的龍頂山上,九間棚村播放著深情的《沂蒙頌》歌曲。

近日,記者來到山東平邑縣地方鎮九間棚村,村黨委書記、山東九間棚集團董事長劉嘉坤給記者講述了山村的變化。

4年前的11月份,習近平總書記來山東視察指導工作。他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劉嘉坤當時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這幾年,劉嘉坤帶領九間棚人取得一個又一個佳績。九間棚村先後獲得了“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九間棚村4年多來的變化是沂蒙老區發展的一個縮影。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對記者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臨沂革命老區發展不斷譜寫新篇章。”

隨後,記者來到濟南,來到陽光大姐服務有限公司,見到了來自沂蒙山區的秦翠慧。這幾年,她在山東省技能大賽中奪冠,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今年正月初十,她帶著老母親來公司給大家拜年,老人對著總書記視察陽光大姐公司時的照片,連說:“共產黨好,習總書記好!”

林區煥發新活力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伊春市、撫遠市、佳木斯市、哈爾濱市考察。

時至今日,伊春市上甘嶺林業局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經營所112林班的甄長龍回憶起見到總書記的情形仍激動不已。甄長龍說,最打動他的是總書記的一句話:“全面停伐後,廣大林業職工的工作生活情況我很惦記!”

友好林業局藍莓產業園的楊劍忠回想起總書記視察時的講話:“黨中央始終關心大家,黨和政府的政策會一以貫之,大家還要自力更生,找到新的門路,讓伊春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總書記親切的話語言猶在耳。

兩年來,林區退休職工劉志敏通過開辦食雜店和飯店一年收入近3萬元,林區森林防火員賈存革帶領當地17名林業職工從事黑木耳種植,林區職工秦瑞亮通過藍莓、藍靛果種植、採摘年收入30萬元……伊春市遵照總書記視察時的囑託,去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266億元,同比增長6.2%,徹底走出了全面停伐以來連續兩年負增長的“低谷”;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631元,增長6.5%。

撫遠市東安村村民劉延輝記得總書記視察時的細節,“總書記很關心咱農民收入,說不能讓農民吃虧,還鼓勵我們讓更多農戶加入合作社,通過規模經營提高效益,把國家的糧食安全攥在自己手裡”。劉延輝說,如今合作社統一購種、育秧和銷售,自家10垧(約150畝)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收入6萬元,去年年終分紅2萬元,加上夫婦倆在社裡打工收入的4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革命老區展新顏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這五年來的脫貧成就,話語鏗鏘。對於全國上下正在掀起的脫貧攻堅戰,革命老區人民感受最深。電視機前,紅軍烈士後代、江西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村民左秀髮感慨萬千:“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沒有黨和政府的扶持幫助,哪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乘車沿著崎嶇山路來到神山村看望慰問貧困群眾,給井岡山脫貧攻堅指明瞭方向。兩年過去,小小的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甩掉貧困帽,致富奔小康。

回憶起總書記來到家裡的情景,左秀髮依然十分激動。“看到我爺爺、紅軍小號手左桂林的烈士證書,總書記說,你們的前輩為國家作出了貢獻,要讓你們過上幸福日子。”

左秀髮說:“兩年時間裡村裡變化太大了。37棟土坯房全都換上了新裝,修起了環村路、停車場。村裡成立了黃桃和茶葉合作社,還給村民分了紅。”

“我們搞產業、抓設施、興旅遊,2017年接待遊客近22萬人次,村民收入翻了番,神山村還被評為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神山村黨支部書記黃承忠向記者介紹。

兩年來,井岡山人深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2016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6%,實現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2017年貧困發生率進一步降至0.42%。

牢記囑託忙脫貧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踏雪走進了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給困難群眾送去黨中央的親切關懷。

村民徐學海告訴記者:“當時總書記來到我家,聽說我心臟做了手術,就問我手術花了多少錢,報銷了多少錢。”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徐學海的眼眶溼潤了。

進門問溫飽,開口詢冷暖。每到一家,習近平總書記都要看看家裡吃喝夠不夠,火炕燒得暖不暖。知道家裡有人生病,他就囑咐當地幹部要深入研究因病致貧問題;看到家裡有孩子,他就強調一定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

德勝村村支書葉潤兵告訴記者,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下,德勝村扶貧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一是馬鈴薯喜獲豐收。在省市扶貧工作隊幫扶下,德勝村一年間建設了280個微型薯原種大棚,2017年,每個大棚實現淨收入1.5萬元。為村民增加收益420萬元。

二是光伏扶貧已見收益。當地建設的兩座共500千瓦光伏電站,在2017年落成併成功併網,2017年為村裡實現收入60餘萬元。

三是美麗新村建設全面起步。經過反覆研討,德勝村制定了佔地440畝的美麗鄉村發展規劃,計劃建設二層小樓189套、平房31套,並新建村委會、幼兒園、幸福院、展覽室等公共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