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当老师吗?为什么?

萤火虫带着我逃跑


前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家小孩高考填志愿,孩子想要填报师范类大学,但是父母不同意因为觉得师范类大学毕业就业面太狭窄,只能够做老师,没有什么大的就业空间。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师范类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就一定要做老师。就这个看法我想两个角度表达看法:



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

1.选择做老师。在很多师范类大学,师范类专业占比很高。而这类专业在毕业后的就业大多是当老师,因为在大学里师范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就是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所学的专业课。比如师范专业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教育学、心理学还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等等课程。而这些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就是在培养教师。并且师范类专业学生基本都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因此,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大多会选择做老师。

2.参加事业型单位考试。一些学习师范类的学生觉得对教师这个职业不是特别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不是非常适合当教师。那么,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去参加事业型单位考试,比如考公务员等等。



师范大学非师范类专业:

并非师范大学的所有专业都是师范类专业,还有很多大学里开设非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而对于这些非师范类的大学比如:营销、广电、金融等等,如果想要当老师可以自己考取教师资格证,如果不想当老师则可以在毕业选择其他的工作,完全不会受学校的限制。

其实师范类大学的学生无论是选择当老师还是做其他工作,只要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工作都是值得赞同的。同样,师范大学的学生也不必因为自己的学校、专业而觉得自己的就业面受限制。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只要愿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也可以做其他想要做的工作。



你认为师范类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要当老师吗?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许悠然


肯定不是!但是对于多数师范院校,只有师范类专业才是正统专业,其他专业,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在就业率方面,都不太理想!

一、既然选择了师范院校,尽量选择师范类专业!

现在师范类院校都向综合类大学发展,设置了各种专业,比如法学、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等,毫无疑问,对于多数师范院校,这些专业并不是它们的优势专业,很多专业的师资都是临时组建的或者是新招聘的,也无法和其他专业类或者综合类大学竞争,社会认可度较低,所以就业非常困难!比如我所在的师范大学,历史系本来就是冷门,但是历史学专业就业率还是很高的,但是这个系里的旅游管理和国际政治专业的就业率就很尴尬了。所以,选择师范类大学,尽量选择师范类专业!


二、学了师范类专业,不代表就一定要当老师!

虽然学的是师范类专业,但是就业面也不局限于当老师,很多学生通过考公务员、进企业、继续深造获得更好平台和更多机会,最后没有当老师。这主要包括两类学生:不想当老师的和当不上老师的!

其实,就考公务员和考研来说,师范类的学生还是很占优势的,尤其像中文系的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所以考起来更容易些。


所以,选择大学是起点,以后干什么是规划,既受主观因素影响,又受客观条件制约!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您好,过来人为您答题。

应当说大部分是。

  • 师范类院校,所谓师范,就是培养老师的学校,所以其毕业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主要是教师行业。

  • 当然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有很多种从事教师行业的形式:一种是定向培养的师范院校学生,直接回原籍有编制;第二是各地公开招考的教师,也是有编制的,包括特岗、三支一扶,今后都是可以转事业编制的。第三是到一些私立学校当老师;第四是创办或到培训机构任教师。

  • 当然,任何专业、任何学校的毕业生,都有部分学生最后从事的工作与学校所学专业无关,师范院校的也不例外,具体做什么的都有吧。

为什么师范院校毕业的是当老师呢?

  • 培养目的。师范院校,其实就是培养教师的学校。

  • 就业方向。师范院校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主要是从事教育行业。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虽然装模作样的列举了这么多点,其实告诉你一句话:师范院校就是培养教师的地方。

更多教育类问题,欢迎您关注我的头条和悟空问答。


庐陵过客2018


先说一下我国的师范类大学的分类,目前全国师范院校共214所,其中本科层次院校90所,

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的学科实力和科研实力俱佳;其次则是各省属重点和一本批次录取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除了设置常规专业外,有偏重于社会就业的广告传播、经济学等专业;剩余的则是数量庞大的地方属师范院校,其主要任务是为当地中小学储备教师人才。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和西南师大,其中北师大和华东师大是985,其它都是211高校,这些高校的毕业生除了做老师还是很多是做科研,像北师大和华师大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中国最一流的学科。省属重点的师范大学,像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都是211高校,这类高校都奔着综合类大学去培养人才,每年的非师范类招生要超过一半以上。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未来的就业有当老师和不当老师两种可能。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大量兴起,使得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加,从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对师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很多非师范类专业应聘教师职位的情况也逐年递增。如果毕业后要当老师:这些学生一般在三年级时,进行教育学科版块的培养,修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等课程,并进入教学实践环节,这些课程的学分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但是即使选择教师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仍可选择不当老师。毕业后不当老师:想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可以不选修这些课程,并进行其他职业实践环节。就业时,可自由选择职业。没选教学课程但毕业时想当老师:这部分学生可在最后一学期补选这些课程,申请教师资格证,仍可有当老师的资格。

当然,如果在入学时读的是定向免费师范生,享受国家补助并签订了定向协议的师范学生,毕业后都是必须按照协议内容去指定的学校做老师的,在合同期间前,不能考研和辞职。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无忧精英网


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这个问题比较有发言权。

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不当老师的还是挺多的,尤其是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因为这些大学都将自己定位为综合性大学,它们除了师范专业,还设置了很多非师范专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不会当老师。

相对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其他省属、地方属的师范院的毕业生当老师的比例会更高,因为它们设置的非师范专业更少,而且在教育行业以外,这些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力更弱。

无论什么师范大学,即使是在大学期间享受了免交学费、每个月有一定的补贴待遇的师范生,在毕业的时候不想当老师也是可以的,将获得的师范生的费用还给国家即可。

我是【职业咨询顾问陈凯】,如果觉得我的回答不错,欢迎点赞、评论或点击右上角【关注】,让我们一起用智慧成就快乐工作!


职业咨询顾问陈凯


不邀自来,师范类大学中多数是师范专业,我是一名师范生毕业的,现在是一名教师。但是对于“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当老师”这句话,其实并不是正确了。对于师范生只能说大部分是当教师,一部分会去考公务员,考研,另一部分会去从事其他工作,或者创业等等。

我就以我们班为例:班里61人,截止目前只有35人在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刚开始大多数都是考教师,一些人当教师工作一年多后,就陆续辞职去考公务员了。大多数都是乡镇公务员,当然也有县级的。有几个同学在家人的支持下自主创业,开店、做生意,还有的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

对于师范生来说,毕业了并不是只有一条路。你可以先考教师,稳定后实在不想一辈子教书,就可以另谋生计啊。就像马云说的:"手头一定要有一个产品是天塌下来都挣钱的!"你手里的这个”产品“就可以是”教师“。虽然教师的工资不高,最起码可以养活自己。当你准备充足以后就可以离开教师队伍了。

对于师范生来说,师范专业是我们的最后一条退路。当你在外面拼的筋疲力尽时,当你碰的满身是伤时,你都是可以去教育机构做一名教师,或者回来考个教师编制安稳度日。不要总把师范生等同于教师,马云还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他当教师了吗?虽然他是个例,不一定有他那样的能力和眼光,但是我们也可以做点其他事情。

以上仅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下方交流。


农村教育的那点事儿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所学习到的专业和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很可能是会出现不对口的情况,特别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这几乎就快成了常态。根本原因就是对于热门专业来说,所对应开设的大学比较多,造成某一专业的大学生过于饱和。但是对于师范类大学来说,这其中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可以从事教师职业的,但是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不会从事教师职业,那么下面我将会从这两点进行解释

首先是大部分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从事教师行业的原因

NO.1 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占比较高

虽然说目前的师范大学的发展方向都是朝着综合性大学发展,但是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和主要学科还是以师范类专业为主,所以师范类大学主要的学生结构还是师范生,这在就业大方向上就决定了毕业生肯定是要以教师为主的。再者就是师范专业一般来说在就业选择上局限性比较高,特别是那些含有学科背景的专业除了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在企业招聘其他工作上比较难具有优势。所以师范类专业学生在找其他工作上比较的弱势,因此大多数师范生都会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NO.2 签订公费师范生协议

对于公费师范生来说,选择这个教师行业更多的是已经和有关教育部门签订就业协议,这样以后就是可以直接包分配工作,但最起码要返回户籍地从教6年的时间,所以对于这类学生而言,从事教师职业带有一些强迫性的色彩,不过选择公费师范生大多都是有打算从事教师职业的(很少人为了这个学费问题而放弃自己以后6年工作方向)。所以选择公费师范生的那一时起,就已经注定你以后要长期从事教师这个行业。

总的来说,大多数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更多的还是因为本身专业的局限性,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会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再者就是本身自己所在学校在当地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凭借着师范大学在当地教师行业的影响力。应聘教师工作的时候会加不少分。但是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在其他工种是便优势不大。


在这同时师范大学里面也有很多毕业生也是没有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具体原因我认为有如下两点

NO.1 非公费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比较自由

其实教师这个职业发展至今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具有以前那样的诱惑力,同时现在发达城市的教师需求都已经比较平和,而且在一些考核标准上都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来说如果不是那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师范大学,考取发达城市的教师编制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自由的条件下,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适当的选择职业,其中当然会选择出教师外其他的行业。所以很多毕业生可能会选择考取公务员等一些事业单位,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会选择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事业。

NO.2 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

现在几乎我国绝大多数的高等学院都是往全能型、综合性大学发展,这其中师范大学也不例外,现在的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已经不再局限于“师范二字”,而且在以师范为特色的同时也开设了其他的专业。而且师范大学一般另开设的非师范类文科专业都是很不错的。

这些专业一般是金融、国贸、会计、物流和商英等等,这些专业的学科实力不会比普通的一本大学差的,也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这同时这些非师范类的专业在应聘教师类工作时是比较不适合的,所以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大学期间也会考取教师资格证,但是教师这个行业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备用选项”,主要工作还是会对口企业或者是公务员。

其实很多人受“师范生就是要当教师”这样的观念影响,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既然选择的师范大学,那么自己以后就一定要去当教师。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在当今就业市场这么开放的背景下,不一定就是要从事教师的,很多人在非教师行业也能闯出一片天地。所以无论是从事教师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都是值得赞同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

感谢你在无数篇回答中阅读到这篇回答,可能是处于一种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识即是一种缘分,祝你每天拥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就我所知,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都没有当老师,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毕业后找了教育口对口专业的教师岗。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因为自古以来教育者被推崇,导致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等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而同时我们教育行业内事业单位编制空缺却越来越少,狼多肉少的状况,使得很多师范毕业大学生即使进入事业单位教育行业从事教育工作,可能也因为合同工的薪资、福利少、不平衡而导致主动放弃,另寻他路,就像我。

另一方面,进教育行业也并非需要师范类毕业文凭,很多非师范类专业都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之后再通过社会招聘方式 走向教育岗位,这也加大了师范类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就业竞争压力。

除此之外,我认为现在大学生本身都具有非常个性的需求,他们非常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因此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师范类大学也有非教育类专业,像人力资源专业等,因此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同样很难去从事教育行业工作。

而师范类院校大学四年可以免学费这种优惠政策也吸引很多学子和家长去报考。比如我有一女同事当年就是因为师范专业可以免学费才报考的,而并非想从事教育行业。

综上,师范类大学的毕业生有的想从事对口教育专业去做老师,但没有机会;有的人有机会但可能因为其他各种原因放弃或者改行;也有一小部分人的确是从事了教师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要给所有人可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要固守套路,作茧自缚。


上啥班App


师范类大学毕业的学生确实基本上都从事教师工作,少部分除外,另谋他业。

作为一名师范类大学毕业的学生,我对为什么选择从事老师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想当老师,而是专业限制,没办法选择。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招考都有相应的专业要求,师范类专业一般都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或者数学专业,汉语言和英语专业就业面相对要广一些,报考选择面也要多一些,相对的学前和小学教育专业就只有报考教师类,因为不限专业的竞争太大。

如若不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教育类的除了在培训机构好找工作之外,其他单位也是不好找的,因为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都是围绕教育教学去了,不符合市场上大多公司的需求。

这些是市场需求的外在因素,还有就是个人的原因,很多报考师范类院校也可能是她本身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教师的寒暑带薪休假可以去做很多事,最常见的便是旅游。

所以,师范类院校学生从事教师工作除了自身喜欢的原因之外,还有可能也是被逼无奈,没有选择。


子鱼语文课堂


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所有人都去当老师,但是很大部分都将老师纳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师范生就应该当老师”这种观念,在现在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也影响了许多师范生,许多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会偏向教师工作。其次,许多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在当老师方面是有优势的。在大学期间,师范生学习了许多教育相关知识,在考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和特岗教师方面是有优势的。

但师范类大学毕业生不是一定要当老师,最后从事什么职业是每个人的个人意愿,不要被一些观念所束缚,你的人生,应该由你自己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