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萬和 10 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

Mr_陌陌


你開完了就知道區別在哪兒了……

幾十萬的車基本更注重駕駛感受,十幾萬的車……能走!這就是區別啊!

幾十萬的車指哪兒打哪兒,十幾萬的車打哪兒指哪兒……

這兩個價位對比不太明顯,你應該拉開更大的距離,比如拉出兩個車型來問。或者拉開更大的價格區間,比如100萬的車跟10萬車有啥區別?

越往上的車,細節做得越好,各種設定更人性化。

自己開吧,多摸摸感覺一下,完全不是一樣的東西。

有句老話叫做——沒有花錢的不是!

錢花到位,得到的東西、品質、服務、細節,完全是不一樣的。

另外你說的如果不算進口車,那上面說的這些是成立的,進口車,50萬的車沒準有多少稅錢在裡面呢,你開著未必能比的過你30萬的合資車。


第一房車


我最早是一輛10萬左右的馬自達3,後來換了一輛高配的凱美瑞,差不多接近30萬。所以也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動力對比

馬自達3是1.6L,凱美瑞是2.4L。

馬自達3雖然是號稱操控第一,但是1.6L的動力也只是夠用,如果滿載或者天熱開空調就會覺得起步,超車動力不足。凱美瑞就不會有這種感覺,動力儲備充足,起步超車隨叫隨到。

空間對比

馬自達3後排空間較小,坐三個人有些擁擠,不適合長途乘坐。後備箱也較小。

凱美瑞雖然不是同級別後排空間最大的,但是也比馬自達3大了不少,坐三個人也不覺得擁擠。長途乘坐也沒問題。後備箱也比馬自達3大不少唯一不足是後排不能放倒,這點不如馬自達3。

配置對比

馬自達3 凱美瑞

天窗 無 有

座椅加熱 無 有

車載導航 無 有

倒車雷達 無 有

自動空調 無 有

ESP 無 有

真皮座椅 無 有

電動座椅 無 有

後視鏡自動摺疊 無 有

從這些配置來看,貴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的這些都是兩輛車的硬件對比。開起來的體驗也很不一樣。馬自達3的隔音明顯要比凱美瑞差不少,特別是跑高速發動機超過3000轉後聲音很大,凱美瑞一般120公里時速轉速也只有2000多,聲音溫和。馬自達3原廠是固特異胎低端胎,路噪也大。凱美瑞原廠是米其林中高端胎,路噪控制不錯。

馬自達3舒適感也要差於凱美瑞,高速穩定性也要差。最關鍵的是開凱美瑞比馬自達3要有面子。要不然多的20萬不是白花了。哈哈

不過中高檔車對比低檔車也一個劣勢,就是保養和使用費用較高,不過一分價格一分貨,要享受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趣車報告


作為一個一年多駕齡的新手司機,我開過的車不多,但正好開過十幾萬的車和三四十萬的車,就是下圖中這倆車。



右邊的是我的車,本田十代思域,裸車139900,左邊是捷豹XF,當時買的時候好像40萬左右。

首先說直觀感受就是,當我開完捷豹後在上我的車感覺我的車跟個小玩具車似的。真的,不僅僅是因為方向盤小,車身短且窄,而且內飾的用料和觸感都讓我感覺我這個車就是,咋說呢,糊弄事呢,鬧著玩呢,一點檔次都沒有。

其次,具體開起來的區別就有很多了。例如,一般十萬左右的合資車都屬於A級車的範疇,也就是車身長度、軸距、輪胎尺寸等比較短或小,方向盤從正常狀態到打死狀態不到兩圈就可以了,但是你要開30萬左右或者更貴的車,動輒車身將近5米的車,都要打好幾圈才能到底,這個對於新手司機來說尤其是在倒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開慣了小車再開大一點的車很不習慣,甚至有次我開朋友的邁銳寶(不到20萬)停車,都沒習慣打死要打好幾圈才行。同時這裡也可以看出還是10萬左右的小車好停車,車身小遇到窄的地方停車揉幾把就行了。

有一些人總說豪華車還不是和我10萬的車一樣等紅燈,一樣堵車,這種就是類似“孔乙己”的自我安慰或是自我感覺良好,如果豪華車除了品牌加成(為什麼人家能有品牌加成,還不是人家東西好)以外,功能舒適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沒有做到比一般的車要強,在信息傳遞如此迅速的時代,早就被大家噴的體無完膚了,怎麼可能還會那麼多人去買。像圖中捷豹這車,發動機是2.0t的,本田思域是1.5t,但是我在跑高速的過程中,就更能感覺出30萬的車比10幾萬的車高出不止一個檔次。思域我最快高速開到過150多(強烈不建議大家超速),說實話開到150左右就感覺車身很漂了,沒開100邁時候的自信了,但是開捷豹我最快到過170,感覺油門還能再往下踩,車身雖然也感覺輕了點,但是仍覺得很穩,我覺得這就是30萬以上的車在高速行駛的時候相對10萬的車的最大區別,30萬的車給你的是更多的自信,10萬的車需要司機給自己壯膽。

這就是有些人說有些豪華車性能過剩了,其實不是過剩,而是儲存,就好比你出門在外,兜裡裝一萬塊錢和裝一百塊錢的區別,雖然你花不完一萬塊錢,但是在你兜裡裝著你就做什麼事買什麼東西都不會猶豫,因為你有儲存,你有資本。

另外提一下捷豹這車雖然檔次上不及BBA,但是保養費用可不低,親戚說有次大保養花了一萬多,平時也得大好幾千,我想了想我每次六七百的保養,感覺還是我的小車好。

說到底人人都想買好車,都想開更貴的車,但是也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車,思域是我自己奮鬥賺錢買的第一輛車,雖然沒有30萬車的豪華,但是它也能帶我去遊山玩水,帶我回家、上班,為我遮風擋雨,希望大家都能早日開上屬於自己的30萬以上的豪車 😄


Anloney


哈哈國人真是土豪為主,對車的認識居然只停留在表面,連基本的駕駛和乘坐都沒人打算搞懂,本人不才,儘量試試講清楚,長期開過的車:三代高爾夫,現代伊蘭特,一汽第一批馬自達6,寶馬上一代325

三代高爾夫和寶來是奠定大眾神車名聲的楷範,厚重車門,三層厚漆,1.6的動力120-160碼穩定得根本感覺不到車速變化,一直是我銘記和回味的美好記憶,但是國產加高地盤導致剎車點頭嚴重,底盤技術落後,低速對震動的過濾明顯落後於較新款的伊蘭特,而伊蘭特超過70邁就開始讓人沒有信心了,特別是高速超車心理壓力山大,而高爾夫完全是閒庭信步。

一汽馬自達也算是一代神車,超控稍勝高爾夫,很多報道說可以跟寶馬3一比。325上手第一時間並沒有多少感覺,除了大家熟知的豪華感,其他貌似平平,但第一次跑長途,大約400公里,就發現了與馬6完全不同,一路幾乎沒停車居然不累,以前開馬6跑同樣的路都要腰痠背痛人乏的,這次居然無感,於是開始了認真的審視,

第一,震動,325和馬6都是硬派底盤,日常行車或爛路的震動都多而且明顯,但感覺完全不同,325是柔韌的回彈,馬6是雜亂的震動還伴有方向控制的偏移感,這對長途中人的舒適性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我發現豪華車與經濟車最基本的區別,就好似高爾夫與奧迪Q3雖然什麼都看起來一樣但是開起來根本不一樣的原因!

第二,駕駛感受,方向控制精準穩定,車身平穩受控,就算突遇路上坑窪車身穩定也讓人有信心,可以減輕高速駕駛時的緊張感,特別是會車時要輕鬆得多。轉彎也是很影響體驗的,同一個彎道,同樣姿態馬6可以80碼過寶馬可以100碼過,其他車估計只能60碼過了,而且過完彎的存速更不是一個級別。

第三,剎車的感覺,這是最令我震驚的,同樣的一百碼40米左右的剎車停距離,人在車裡的感覺卻是天上地下,馬6一百碼急剎車上的人是要嚇一跳的,325一百碼剎停可謂信手拈來的感覺,所以給大家一個經驗,不要跟豪車太近,因為他剎車太靈敏而且太舒服。

第四,,,,不一而足,自行腦補了,豪華車是人家百年的積累,鬼子都還嫩呢,國人還得繼續做夢囈語喧譁三五十載,才會真正從容而堅定,也就會少了那些日雜等等妖魔鬼怪


羅昌耀


都說一分錢一分貨,買汽車來說在30萬以下的車型還是很有層次感的,可能過了30萬以後,汽車該有的配置也都有了,更多的是品牌價值和麵子,但是30萬以下的車型每10萬元都差不多代表的一種舒適度,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感受。

因為經常在二手車市場開各種車一般的車都是新車在8萬元到15萬元,這麼一個區間的車,當然像中大型車,寶馬七系,奧迪a6以及奔馳e級,像雷克薩斯es,ls等等這些車型也都開過不少。

這裡簡單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大眾的朗逸銷量嘎嘎的好,這個不言而喻吧,銷量排名要麼第一要麼第二,然後再對比下奧迪A4L,這就相當於是10萬元的汽車對比30萬元的汽車吧,首先這兩種車在開起來的行車質感是非常不同的,像普通的家用車來說都是板車懸掛,也就是前麥弗遜後扭力梁這麼一個懸掛,而像上了20萬以上的車。後懸架基本上都是獨立的懸掛,像什麼多連桿的懸掛等等,提高舒適性和操控感。





再有一個區別就是內飾功能設計上全景,你比如說一些座椅加熱,座椅通風,座椅按摩,多功能方向盤,真皮座椅,全景天窗,胎壓檢測等等這些功能雖然說有些功能顯得比較積累,但是有總比沒有好,而且這種營造的豪華感是普通的家用車所比不了的。

一分錢一分貨,你花了更多的錢,肯定無論是從外觀的品牌價值,還是從乘車的舒適度以及空間各個方面來講都是要好的,但是有多大鍋咱下多少米。

就和以前我和朋友說的一樣,什麼車最好?我給他回答的答案是:我自己的車最好!因為別人的車再好有個球用啊,和自己有毛關係!


66號車坊


基本上有下面這三個方面吧:

第一個:品牌

30萬你可以選擇奔馳、寶馬、奧迪等低端車型,但是10萬你最多能選擇哈弗、長安、吉利的一些車型,即便是頂配車型配置上比較高,但是真的談到品牌的時候,你覺得能和奔馳、寶馬、奧迪比嗎?千萬不要說對方只有一個品牌,只是一個車標。這麼說吧,這個車標可能值5萬,但是絕對不會一輛30萬的車型僅憑一個車標就贏了,尤其是一些不是豪華品牌的合資車,其價格和品質還是成正比的。還是那句話,一分價錢一分貨,30萬的合資車如果真的和10萬元的國產車一個質量、技術的話,那麼早就玩完了。

第二個:技術

就像舉個簡單的例子,這次中華V7採用的是寶馬某款發動機的衍生品,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應用了寶馬的發動機技術,但是重點是,這個發動機真的是寶馬最新的技術嗎?或者能代表寶馬目前的技術最高水平嗎?我想即便是寶馬說是,對方把最先進的技術給中華V7使用了,你會相信嗎?至少我是不相信的,畢竟中華V7才多少錢,而寶馬一輛中型SUV的價格又是多少,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記得之前有個開哈弗H6的朋友在等紅綠燈起步的時候挑釁一輛寶馬X1,等真的人家油門加上去之後會發現真的不一樣。這裡不是說哈弗H6不好,而是有時候價格真的能決定一款車的動力水平等等。

第三個:駕乘體驗

除了所謂的技術方面的感受之外,在駕駛和乘坐兩方面30萬的合資車和10萬元的國產車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就像上文說的一分價錢一分貨,眾泰SR9和保時捷macan的真皮座椅雖然說著都是真皮坐椅,但是真的對比的話就會明白差距有多大了。而且就像比亞迪宋max與別克GL8的乘坐體驗真的差別巨大,所以別說30萬的合資車和10萬元的國產車沒有啥差別,只是很多人自己給自己的安慰罷了,真的比起來又何止差的這麼多。當然,國產車20萬以上的車型我覺得反而和30萬左右的合資車基本上沒啥差別。


川雨玩車


開過不少車。10w左右的有吉利帝豪,科魯茲,寶駿560 ,510。捷達,朗動,軒逸。還有18款新英朗。

這些車首先從外觀來看就是比較小氣施展不開的感覺。門,後備箱打開關閉給人的感覺和聲音就是那種很輕薄,很沒分量的。

其次給人很奇怪的是這些車出了油門調教都是屬於前段油門特別靈敏,一點就串出去。

別的就是中後段加速超車伐力,英朗中段還很不錯,高速超過90普遍有點飄。

後懸掛基本好像都是扭力梁非獨立懸掛。

當然油耗基本控制在7個油以內。

自己車是18邁銳寶xl 。也來過領導的君威gs 速派1。8頂配。同事的索9。凱迪拉克atls

以上都是中級車,都是帶渦輪前段油門不是特別靈敏。起步踩油門的力度普遍都要大於緊湊型車。可能為了突出中級車的平順。剎車前段也是軟。

中高速表現優秀,40馬以上提速很快。。車子給人厚重感。上高速100左右隔音還是相當好。120噪音開始變大。150開起來普遍比較穩當。懸架都是前麥弗遜,後4連桿以上。比較舒服。

最顯而易見的是外形相對大氣上檔次,內部空間大。

然後就是油耗基本9個以上。

更高級的車沒開過只坐過。坐過老闆的路虎。180感覺跟120一樣。總之一分錢一分貨。


在行高手


家裡正好有三臺車,一臺十多萬的,一臺三十萬的,一臺四十多萬的。十多萬的內飾相對簡陋,空間相對較小,四十多萬的明顯好得多,加速性能最好,軸距也最長,但空間反而三十萬的感覺更充裕,長途也是三十萬的不管駕駛還是乘坐惑覺還更舒適點。除了內飾、空間區別較大,十多萬的開關車門明顯顯得單薄外。總體來講,沒覺得有啥明顯差別,包括所謂的行駛質感,當然這也許跟我高速上最快只跑過140有關。總之,我認為適合自已的就是好的,有句老話是很有道理的:車好車壞小不同,有車無車大不同。另:從99年買第一輛車,到現在跑了二十多萬公里,十天中九天都會動車,不是新手。


大雨中我慢行


汽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代步交通工具,而汽車也分為不同檔次,有抵擋廉價的型親民汽車,也有中檔小資型汽車,當然也有老闆豪車,雖然可以代步使用,但是其開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就拿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說吧,一雙雜牌鞋子和一雙阿迪耐克,雖然都是鞋子,但是穿著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對中國人的心理還是比較瞭解的,很多中國人都有一種劣根性,就是巴結比自己好的,看不起比自己差的。 30萬檔的汽車和10萬檔的汽車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開出去心裡感受不同。就像穿著阿迪耐克的鞋子出去跟穿著普通雜牌鞋子出去,自信心肯定是不一樣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不少的人心裡素質很好,不在乎這個。開著30萬檔的汽車,出門就感覺套上了一個“有錢人”的光環,自信心方面還是非常強的,感覺出去就非常有面子。 而開著10萬檔汽車的人,雖然也有一輛代步汽車,但是開出去並不會像開著30萬檔次的人一樣那麼有自信,畢竟錢包不一定有人家鼓。除了心裡作用之外,就是汽車的動力了,10萬檔的汽車很明顯一般就是1.5T或者1.6L的發動機,動力上比較有限,也只能作為代步使用。但是在30萬檔似乎就是個駕駛體驗感的分水嶺,雖然不能買到豪華高性能汽車,但是買到一般的合資車,動力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 也可以拿速騰和雷克薩斯ES這兩款車對比,一款10萬檔的速騰和一款30萬檔的雷克薩斯ES,在底盤方面也是不一樣。底盤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像雷克薩斯ES的底盤相較於大眾速騰,給駕駛者的體驗也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也是由於廠家對底盤調教的原因,有些車底盤比較軟,有些就比較硬。 最後就是舒適感上差別很大,30萬檔的車子追求的不僅僅是能跑,對於乘坐舒適性的要求也比較高,車內的檔次感也比10萬檔的車子好了不少。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有什麼能力再去選擇什麼車,超出自己的能力,即便是買了,到頭來後悔的還是自己。



我唬蒼龍


這兩個區間的車我家正好都有,一輛尼桑的新軒逸1.6l是十幾萬的,一輛雪鐵龍c5 2.3當初是20萬買的,一輛奔馳glk 260 高配,優惠下來的裸車價不到40萬,還有一輛英菲尼迪qx60 2.5t的優惠下來裸車不到50萬。內飾不去談論了,價位的差距擺在那裡!單論行駛質感,的確十幾萬的車和家裡那兩臺40來萬的差距太大了!動力隔音操控,沒有一點可比性的!但是說實話,我覺得那輛20來萬的,行駛質感還是不錯的,除了動力不怎麼樣!所以我覺得要買車,其實20來萬的中級車最有性價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