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这个社会适不适合送老人去养老院?

童心229304


该不该送老人去养老院,这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命题,多大为老人?什么时候应该送老人去养老院?

先说自己,我今年68岁了,还经常带老伴去旅游,机票、火车汽车票、住宿等都是自己在网上订购。这么个岁数,应该算老人吧,但像我这样的老人多的是,所以说要说老人的慨念要讲清楚,不是老人都要送到养老院。

什么时候送老人去养老院?这是很多人特别纠结的事。

我觉得,老人有精神障碍了,,生活不能自理了,甚至卧床不起了,这个时候如果条件允许,还是送养老院为好。

有些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会到处乱跑,跑出去又不认识家(失忆),全家人就会到处找,一个月有个一二次,那会把家人给急疯掉的。

有的老人到了晚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行动受到限制,吃饭要喂,有些事情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

有些老人机能出现问题,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上完全依赖他人。

也就是说,老人在精神上出来问题,生活上又不能自理的情况下,送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养老院是封闭式管理,老人没有家人或护工的陪伴,是不可以走出养老院大门的。

养老院有专职的护工,打饭、洗碗、洗衣服、洗澡、为卧床老人擦洗身子换尿不湿等,统统有护工帮你完成。

老人的家属最怕的什么?夜里打电话。有的老人生点小病会小题大做,一个电话把你从床上喊起来,怎么办?送医院看医生,做各种检查,最后挂水到天亮,一夜的疲惫,这边要照顾老人,那边孩子要上学,自己还要上班,你会不会抓狂。

养老院一般都会和医院挂钩,有的养老院就在医院旁边,一般小病在养老院就解决了,根本不需要跑医院(比如挂水)。

有人会说,把老人送养老院不孝顺,你不能找保姆啊。

现在的保姆我只能说呵呵了。

这些过程,我都经历了,我丈母娘就是老年痴呆症,在脑科医院治疗三个月后送到养老院去的。用她自己的话讲,吃喝不用烦,有人照顾,比家里的保姆好。

各种情况不同,想法也不一样,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对子女们说过,有一天我生活不能自理了,养老院是我最终的归宿。


南京一老人


我从内地回新疆,最先去的地方是巴里坤大草原,南方的海叫我恐惧,而北方的大草原则让我感到踏实。

我明显感到南方和北方不一样。

当我从巴里坤回到哈密时。阔别已久的同学们围住我。他们问我:

"你去了南方什么地方?”

"你一去十几年就象消失了一样,咋还知道回来看我们?"

……

高中时与我同桌的阿依古丽,她是一个全家住在维吾尔村庄的回族姑娘,会说维语,相貌也与维吾尔人很象,她本姓马,阿依古丽只是入乡随俗的别名。这次她看见我,激动得脸发红,她说:

"等你老了就回来,回到第一故乡吧。"

我说:"不啦。那面有养老院的。“

"养老院?你去养老院?你想早点死吗?我的乖乖。"

我说:"你说啥呢?"

同学们都说:"千万别去养老院。养老院黑。"

阿依古丽说:"我们经常看新闻,新闻上说你们那达(土语,同那儿那里)的养老院只要钱,钱是第一,对老人不好……"

同学们你一句我的乖乖,他一句你们那达咋样咋样,揭露着养老院的黑,同时,怒批一些不孝子不愿赡养老人……

唉,人老了何去何从?养老,还真是大事。养老啊养老,老人们,该去养老院还是与儿女们在一起好呢?


漠北的枫叶


可一直到八年后他们都走了也没去成。这一个是观念问题,一个怕人家说我们不孝。作为我虽然很辛苦,我还是愿意照顾他们的。因为他们把我养大,为了回报吧。

就是去养老院他们已经老了,身体状况经常还会发生变化,养老院还是会找家属的。


海心宁静


我觉得如果家里有人照顾老人,还是自己照顾更好,在养老院,老人会特别想家,而且有些护理员不一定会尽心尽力。



而且我始终觉得一句话很在理,你看养我小,我养你老,老人到老了,其实最想着就是儿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一家人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幸福感。



而不是一个人冷冰冰的在养老院,每个月像孩子一样等待着家里来看望自己一眼。所以我觉得还是抽时间多陪陪老人。其实老人也不会想着拖累儿女的。从来父爱,母爱都是不求回报的付出,不要求任何的给予。

关爱老人的心理健康。让世界充满爱吧。


兔子小樱樱


前瞻网发布的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农村养老院

的建设相当滞后,即使建成的入住率也相对较低,而且多为孤寡老人。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是整个社会不得不面对并且需要寻找解决措施的问题,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体系迫在眉睫。

国家对老龄问题非常重视,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为保障老年人的权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法律、政策。养老院的建设、养老院对老年人的供养等等都是国家重点考虑的问题。入院养老也将是包括农村在内的许多地方所推崇。

目前,城市相对于农村地区对于养老院、

养老社区

的接受程度要高很多,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念问题。一直以来农村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不少人认为入驻养老院等同于被儿女抛弃,老人自己不愿入驻,子女也不愿背负不孝的骂名。

观念的转变需要屏除以往对养老院

入驻条件

差、老年人受虐的印象,在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也需要各地方政府在进行工作规划时,加强老龄工作观念,普及正确的养老观念,完善设施服务。

资金是

农村养老院

的建设以及健康运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

养老院建设

资金的来源除了依靠财政部门拨款外,还可通过多渠道筹资来解决资金瓶颈,如各地募集的彩票福利基金可以调剂一部分用于

农村养老院

的建设,也可以通过社会捐赠、部门对口、企业援建等多种途径,广泛筹集资金。

此外,养老院自身的农、副业收入,养老院可以开展农副业生产,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服务人员进行适当劳动创收,以弥补养老经费的不足。

除了资金方面,农村养老院日常运营还面临人员问题。按规定,一般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照顾五至七名老人,稍高点的比例配备为1:8,然而,目前是不少养老院由于运营资金不足,在人力资源的配备上远远不能满足最佳配备比例,在部分地方一名服务人员甚至要照料将近20名老年人。

除了人数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养老院没有配备具有

专业护理

、老年心理学、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人士,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许多养老院为了节省开支多聘请一些下岗职工,但这部分人员往往缺乏较为专业的护理知识。

笔者认为,面对这种困境,可以借鉴香港的义工模式。可以号召各医学专业、

护理专业的大学

技校学生

来充当志愿者,既解决了人手认为也解决了医护知识欠缺的问题。不仅专职人员和志愿者,还可以考虑聘请部分兼职者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观念的转变,设施服务的完善,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的老人自愿

入住养老院



好莱污第一影帝


我先问你一下,送养老院用不用花钱?如果需要花钱得多少钱?不用你回答,你想一想就行了!

因为这个答案我知道,送养老院一定是花钱的的,至于需要多少钱那就不一样了,我的意思就是,如果老人不送养老院你们家就无法生活了,家庭就解体了话,我就无话可说了,那就快把你们家老人送进养老院吧!

送老人去不去养老院,有上中下三种做法,上的做法就是自己在家照顾老人,就向老人从小照顾你一样,你就天天在家照顾老人了,而你的问题来了,还要去上班,不上班家里经济条件从允许,这个道理是对的,这个班是必须上的,那么这个上的办法行不通,就退而求其次,那就来中的做法。

中的做法就是把老人留在家中,用你打算送老人上养老院的钱雇人在家里照顾老人,这样你准备交给养老院的钱也足够你支付雇人照顾老人的费用的,就是找这样的人也非常容易,就在你的小区范围內就能找到,白天你去上班,照顾老人的人就来,你下班了,他就走,这样老人在家里住的安心,你也能放心,晚上下班回来还能陪伴老人,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了,也是你现在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那下的做法就是送老人去养老院了,这样做,那就等与割断了你与老人的亲情,老人临死都不会闭上眼睛的,而你也会整天在想念与自责中度过的,现在的养老院都是个人开办的,大部分是用的民房,两三个房间,一个房间挤三四个人,公用卫生间,那条件不用看就知道啥样了,虽然你在周六或周日能去看看,那能解决亲情的问题吗?

所以还是用第二种方法吧,花钱雇人在家照顾老人是比较好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或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从善如刘L


凡事有其利弊。

一、适合人群。养老院的住养人群是根据其健康情况和生活能力分类管理服务的,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多少与收费价格呈正比例。

1、基本健康型。思维清晰,自由行动,生活可以自理,少许稳定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2、适度依赖型。高年龄或残疾、疾病后遗症等老人 ,生活需要协助,如吃饭、洗漱、行走、大小便以及医生护士照顾者。

3、失智失能型。头脑完全不清楚(以老年痴呆多),或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症,基本常年卧床,生活起居,医疗护理全部依赖。

二、对号入座。可以根据老人和其家庭的具体情况作选择题。如一些有条件的夫妻把原来房子出租,入住后,一日三餐吃现成,卫生亦不用打扫,开心轻松;还有,对失智失能老人的照顾,往往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或灾难⋯⋯所以,老人否到养老院,要慎重分析利弊。

三、观念改变。入住养老院对于老人或家庭并不是一件不光荣的事,目前一些中高端条件的养老院各种功能齐全,包括精神文化层面,基本医疗服务等,最突出的是认识新朋友,消除孤独感,还有不少重结良缘的呢!

在猪年春节即将到来之即,祝所有老年朋友新年快乐!



内心平安是永远


当然不应该。谁会愿意放着自己的家不住,去住冷冰冰的养老院呢。

也不能说养老院不好,只是老人在那里会没有归属感,就算设施很完善,护理人员的工作也很到位,但老人的年纪已经大了,需要子女的陪伴和照顾,而不是找一个陌生人来照顾啊。更何况,还有些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对老人不好,冷眼相对。所以,这个问题最好不要想,会让老人心凉的。

现在我还没有结婚,父母的年龄也有五十出头了,有时候他们就开玩笑的说,以后去养老院住,不给你们添麻烦。我每次听到他们这样说,心里就会很难过。他们辛辛苦苦的养了我们二十几年,为我们操心了大半辈子,到最后,我们回报给他们的是什么?

就是给他们付很多钱,找最好的养老院度过余生吗?父母体谅我们为事业打拼的辛苦,不想再增加我们肩上的担子,事事都为孩子考虑,我们做子女怎么能这么自私?不去想父母真正需要什么,反而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强加到他们身上呢?

人的年纪越大,越害怕孤单。如果我们做子女的有这个条件,就和父母一起住吧。他们陪我们走了这么久,我们也要尽自己所能陪伴父母,耐心的照顾他们,就像小时候他们耐心的照顾我们一样,让父母度过一个安心幸福的晚年。


桃灼小灼


您好!很高兴收到您的问题!

这真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因为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而我们每个人也终将会老去!我觉得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当然是不该送老人去养老院,因为我自己就不愿意去老人院,觉得哪儿也不如自己家好。我曾参观过几个养老院,觉得有的养老院虽然硬件很好,但是还是少了亲情,少了家和生活的味道,觉得和在自己家感觉不一样。我相信,如果家里有条件养老,谁也不会想去养老院。

不过,首先,我想定义一下什么是养老?很多刚退休的老年人身体都不错,可以出去旅游,给儿女看孩子,有自己的爱好,所以这段时间不属于题目所问的养老范畴。我自己认为的养老,应该是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且身体不好甚至不能自理的这个阶段。

去养老院,原来在我父母那个年代,如果说谁家老人去了养老院都觉得是天方奇谈!但随着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在越来越普遍了。因为,我作为一个独生子女,也深深地能感受到以后压在我身上养老的担子很重,但是我觉得只要我有一丝办法,我就不会送老人们去养老院,我现在设想的是,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请个人帮忙,并且有时间就多陪伴老人!我觉得谁都有老去的时候,在人生最后的阶段不仅仅是有吃有喝就行了,还需要有家人的陪伴。

总之,是否该送老人院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送老人院也是实属无奈。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有很多新兴的养老方式,比如说上门养老,这说不定也是不错的选择。

做儿女的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给老人多一些的陪伴!因为人生到最后,就会觉得金钱财富都不重要了,唯有亲情和陪伴最重要!


左费小天地


该不该送老人去养老院,不是老人讨论的话题,是子女应该考虑老人进养老院的取舍,良心,道德品质问题。有的年轻人就会说总是拿道德来绑架年轻人,试问你们年轻人的爷爷奶奶老了是谁在床前服伺照顾的,那时侯你爸爸妈妈就不上班了?而且还有一大群儿女要父母操心贯神,难道你们的父母不辛苦?现在你们为了生活要挣钱养家,难道你父母年轻时就不要挣钱养家?有的男人岳父母生病跑的比兔子还快,自己的父母病了不闻不问。城市老人有退休金尚且容易解决,那广大农村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