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說到書法,很多人會想到一些大名鼎鼎的書法家,但是又很多人在書壇沒有什麼名氣,但是把書法寫到了一定的境界,這樣的人有很多,其中清代狀元王仁堪就是其中的一位。王仁堪是光緒年間的狀元,飽讀詩書,在詩詞上也有著很深的造詣,只不過他只活了四十六歲,英年早逝,讓後人惋惜。

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王仁堪的書法在清代書壇之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他作為一個文人,視書法為小道,所以他的書法寫得不急不慢,溫文爾雅,體現出文人的氣韻。在行書、草書上王仁堪的實力不俗,但是能代表他書法造詣的當屬楷書。因為在清代的書壇上,很多文人雅士都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楷書,王仁堪能在眾多的文人雅士之中脫穎而出,必然有著不同凡響之處。

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當時書壇的楷書是以館閣體為主,王仁堪自幼也學習館閣體,但是他的書法並沒有完全拘泥於館閣體,而是根據前人的基礎上,融合創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通過把王仁堪的楷書和館閣體比較之後,可以看出明顯的區別,館閣體在筆畫之間尋求一種筆畫距離均等的感覺,在墨色上也缺少變化,一味地追求工整而忽略了書寫的藝術性。

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王仁堪的楷書在筆畫上舒展自如,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距離不一,每一筆會根據下一筆的走勢來確定筆畫的粗細長短,筆畫之間有著呼應的關係,這樣讓整個字變得靈動起來,絲毫沒有館閣體的呆板之氣。

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在筆墨的運用上,有的筆畫是飽蘸濃密,體現其厚重感,有的筆畫細若遊絲,變化多端。每個字的結字雖然嚴謹卻不失靈動之氣,這是當時很多文人書法之中不具備的。王仁堪的書法除了有幾分靈動之氣,還有幾分古拙之氣。因為書法到了光緒年間,碑學之風已經盛行,很多書法家並沒有把這種碑學精華融入到了書法之中,王仁堪獨闢蹊徑,把傳統的帖學和碑學相融合,在流暢自然之中帶有樸拙之氣。

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王仁堪之所以能中狀元,這和他的書法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書法是體現文人文學修養最直接的方式。一個人的書法不僅僅可以看出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也是一個人文學修養的體現。王仁堪作為一個文人,他能把書法寫到如此境界,這點讓很多人感到欽佩。

清代狀元王仁堪,楷書嚴謹工整,寫出了典範

王仁堪度過了短暫的一生,他在書壇上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影響,但是他這種用於創新的精神值得很多學書人學習。尤其是在當時館閣體盛行的書壇,他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書法道路,尤其值得稱讚。當後人再次評價王仁堪的時候,對他的認知不僅僅停留在狀元、文人等標籤上,而是稱他為書法家,一位被遺忘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實力並不遜色於書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