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县:强党建育产业稳增收 “两不愁”

通讯员 彭显波

近年来,砚山县始终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以“红旗村”创建和农村基层党支部规范建设为抓手,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除贫困村、贫困户“病根”的根本举措,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区位交通优势,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好用实上海市静安区、中国兵装集团等定点帮扶项目资金,创新8种产业就业扶贫模式,通过“行业+”模式激发“造血能力”、“企业(合作社)+”模式开辟增收新路径、“务工+”促进技能增收,不断夯实“第一车间”、打造“扶贫车间”、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设置公益岗位,有效实现农村三次产业有机融合,构建起贫困群众增收新格局,带领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

一是夯实“第一车间”,持续培育绿色生态品牌,实现户均扶贫产业3项以上。2018年,按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全县种植106.1万亩粮豆作物基础上,发展蔬菜18.93万亩,产值达10亿元,成为面向两广、京津沪、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墨西哥、马尔代夫等地区和国家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带动贫困户4718户20408人年户均增收12000元以上;种植辣椒53.16万亩,继续保持了面向国内外重要的辣椒种植基地和集散基地优势,带动贫困户6986户发展种植1.54万亩,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种植烤烟12.5万亩,带动贫困户585户发展种植8729亩,带动贫困户亩均增收4000元以上;经济林果72.33万亩,初步形成高原山地苹果、软籽石榴、红密桃、半边红李子、柑橘五大水果产业带,带动贫困户8634户种植4.32万亩,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全县发展生猪、肉牛、山羊、家禽畜禽养殖262.21万只(头、羽),中蜂养殖7750箱。实现贫困户户均覆盖种养殖扶贫产业3项以上,实现建档立卡户户均至少有1项稳定增收产业。

二是打造“扶贫车间”,深入推进“双引工程”,拓展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路径。砚山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砚山县省级工业园区两大产业就业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面组织包括全县40家产业化龙

头企业、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实施“引户入企”“引企入村”两项产业就业扶贫“双引工程”,与贫困村、贫困户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扶贫再贷款+基地+贫困户”、“公司+行业定点帮扶+贫困户”“公司+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开发”、“土地流转+入股”、“公司+赠股+分红”、“公司+高校+产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委托加工+贫困户”等8种产业就业扶贫模式。全县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面积71466.67公顷,,“三品”认证企业8个,认证产品3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产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沪滇扶贫协作的“中康模式”、市场直销的“松南模式”等,开辟了“砚菜”入沪入粤的新渠道,建成了一批连接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中澳生物资源可持续性研究与发展工程中心、中荷花卉产业双创示范园示范带动效应显现,全县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由砚山县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取得明显实效,建成软籽石榴基地1000亩和示范效应良好的果蔬示范推广科技大棚100亩,直接带动704户建档立卡户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挂联到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基层党组织+互联网+地方特产”模式,投入380万元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80个村(社区)级电子商务点。2017年实现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余万元。着力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和“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354万元用于扶持5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县79个贫困村每年有村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全县累计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1万亩,土地年租金收入超过8000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3835户16771人增收。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农村新能源建设、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等林业生态项目,设置“护林员”岗1724个,年工资性收入9000元以上,在有效推进“两山”发展的同时,快速有效改善了石漠化片区生态环境,在乱石窝里为维

摩乡百姓找到一条致富路。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服务,促进群众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移。以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为平台,深入推进“砚山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示范园”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经营办公场所和配套服务,协助入驻企业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依托砚山工业园区与云南技师学院砚山分院走“招生即招工、上学即上班、结业即就业”校企合作模式,采取“定点、定单、定向”培训和就地就近培训方式,让群众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从“卖苦力打工”到“凭技能吃饭”的转变,转移一批技能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输送一批到省内外企业异地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人、脱贫一户”的目标。2018年,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3590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13754人次),开展特色农业扶贫产业科技培训55场次,培训436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43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4000余份,实现户均有一名技术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全县转移劳动力就业4286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转移就业5603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1500人的373.53%,年人均增收1.5万元,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