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姜各庄镇“党建+”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过去这30亩集体土地是沙土地,每亩地靠种花生、玉米一年才挣1000多元钱,现在镇里出资100万元盖起了了大棚,改种油桃和葡萄,预计年总产值能够达到六七十万元。”7月31日,烈日炎炎之下,乐亭县姜各庄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士双指着施工建设中的大棚,向记者兴奋地描绘着看得到的前景。

今年姜各庄镇党委牵头,选定李营村、杨坨子村、圈里村这三个村党支部为试点,科学谋划、抓紧落实,充分发挥各支部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力争打造出有特色、能造血、高产出的村级集体经济。据了解,这是该镇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探索了“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全镇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添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党建+发展”,不断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该镇按照省、市、县各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文件要求,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积极规划落实发展村集体经济。举措之一就是对上述三个村的村集体土地集中进行改造,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集中建造高规格的棚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品牌、绿色生产与销售,以村党支部牵头,带动农民致富。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归村集体,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实施对外租赁,村集体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由承包方负责经营,出租收益由村集体负责分配。

二是成立专业组织机构。要求各支部成立村级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党建+服务”,促进村庄和谐稳定

当天,在该镇前郑庄村,记者正好看到,两位村民因为耕地边界问题产生矛盾,找到村党支部要求解决。于是,刘永东和高春才两位党员深入地头进行调解,很快就明确了土地边界,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据介绍,这村是该镇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动作用的示范村。走进该村,你会发现每条街都是花红柳绿、干净整洁,到处悬挂着“党员长效保洁责任区”的标牌。据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永东介绍,该村虽然只有175户、人口542人,但全村现有党员38人。这些党员每月开展一次义务劳动,每一位党员分包一个区域,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对责任区开展环境卫生巡查,宣传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带头创建美丽家庭,使环境卫生整治效果长久保持。

此外,该村还搭建起另外两个平台,一是“一联十”党员联系户服务平台,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筛选出来,与村内的贫困户结对子,建立联系台账,定期追踪情况,把致富途径、技术指导送到村内贫困户的田间地头;二是调解平台,建立“党员调解室”,依托老党员在群众中的公正和威望,及时介入村内矛盾,维护村庄稳定。

“党建+民生”,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打造幸福乡村为目标,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点到片、由片到面,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解决群众最期盼、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实现村庄美化、亮化和绿化,打造舒适宜居新农村,打造了向阳坨村、董庄村、杨坨子村等环境卫生整治精品村。今年以来,该镇先后迎接各类卫生联查4次,共计40个村庄,均取得良好成绩,其中两次获得优秀。

改善村镇设施,建管并重,加大投入,使农村水、电、路、网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全面提升小城镇文明程度。今年以来,已完成东南庄村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前期测量,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修建了西王庄村—东屯村、大李庄村—杨庄村2条柏油路,共计3.4公里;修建南海滨村2条水泥路,共计2.1公里,改善村庄通行环境,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安全管理体系。(记者 郑义祥 通讯员 张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