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玄德得卧龙与凤雏两位名士却没有安天下?

好好好,挺好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镜先生的一句话,但因为刘备得二人却没有统一天下导致很多人对这句话产生质疑,而我感觉这句话名副其实。从卧龙、凤雏的种种表现都可以看得出他们都有大才。

但我们要明白这句话不是水镜先生对刘备说的,而是对他们俩人才能的一种肯定。如果非说是对人说的那也应该是对汉朝的当政者。

安天下不等于取天下,安天下更应该是说他们的政治能力强,如丞相等官职。比如诸葛亮治理蜀国,庞统当县令的时候处理政务也让张飞、刘备等刮目相看。水镜先生说这话的时候还没有三分天下,整个天下还都是汉朝的。这或许也是水镜先生给汉朝出的一个招,如果启用这俩人天下可安定。

同样的他们有治理的才能不一定军事能力一定强,所以庞统死在了四川,诸葛亮一生也无法统一天下。

在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水镜先生也说过“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也”。这也证明了水镜先生的判断是正确的,刘备是个明君,诸葛亮也可以一展才华,但生不逢时刘备没能力统一天下。


上官明阳2019


  水镜先生: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这句话本身没有毛病,错在刘备前期的犹豫不决与后期的骄奢淫逸,错失良机,最后只能够偏居一隅。

  占领荆州之后,漂泊了大半辈子的刘备终于迎来了一手好牌,武将拥有五虎上将,军师得到了卧龙凤雏,地盘荆州为九省通衢,可以说风光无两。

  根据两位超级军师的谋略,向东和吴,向北拒曹,向西征蜀,刘备倒是听从了这个策略,可是执行的时候,却犹豫不决了。一会儿说刘璋是他的宗亲,这样做显得薄情寡义,被天下人所耻笑。于是,一边犹豫一边进兵。阵前犹豫绝对是兵家之大忌,可惜刘备不顾着一些。

  本来呢在庞统的一手谋划之下,有很多次机会,刘备可以轻松拿下刘璋的西川,可是却被白白拖没了,局面十分被动,让庞统丧命落凤坡的时候,才找这个借口,正式与刘璋决裂。可以说,庞统的死就死刘备的责任,延误战机,最后遭人埋伏。倘若庞统能够坚持到两川灭亡,刘备进军中原是大概率事件。

  庞统镇守西川,诸葛守住荆州,想必天下再也没有人有这本事与蜀国抗衡。

  可惜,庞统死了。

  庞统死了,还有卧龙,一样可以安天下。

  不过,后期,却由于刘备及其好兄弟的骄奢淫逸,导致西蜀一蹶不振。

  刘备先是汉中王,后为蜀王,手中的权势越来越大,对于诸葛亮的计谋听的不多。而坐镇荆州的关羽,更是将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计谋忘的一干二净。

  荆州丢了,关羽死了,而刘备不顾大局,倾国之力而出,东伐吴国,最后兵败夷陵。

  从此,一手好牌消失殆尽,刘备集团由此转攻为守,再也没有出彩的表现。诸葛亮的七次北伐,不过都是对于魏国的边境骚扰,以功代守的一种策略罢了。

  所以,并非卧龙凤雏才华言过其实,而是主公自己的缺陷所致,失去了争天下的资本。


樱花如歌


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所以安不了天下。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三国时期,要安定天下,成就霸业,人才是不可获取的重要一环。但是仅凭得到一个诸葛孔明或者庞士元就能够一统中原是远远不够的,水镜先生的这番话是不切实际的。

为什么水镜先生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这就要从三国时期的人才机制和环境上来说了。流传至今的三国时期的各类人才,耳熟能详的如诸葛亮、郭嘉、荀彧、庞统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交流圈子,叫做颍川名士。而这个圈子里面的人要找工作主要靠推荐,就类似于现代的猎头公司。水镜先生就属于三国时期一个比较有名的猎头,他通过包装、宣传来向各方势力举荐人才。涉及到包装就肯定有言过其实的水分,所以水镜先生的这句话,并不可靠。

刘备为什么最后能够雄霸一方,却没能一统天下,原因很多,首先刘备的个人格局方面,因为关羽战死后发动对东吴的报复性战争是非常不明智的,最后导致被火烧连营,托孤白帝城,病死异乡,耗费巨大资源,吴蜀联盟破裂,彻底无法与曹魏抗衡。

然后就蜀汉的资源上来说,失去荆州之后,仅仅巴蜀之地无法支撑蜀汉庞大的战争开支,所以后期诸葛亮放弃北伐,转而安定后方,去平定收服西蜀蛮夷。这也决定了蜀汉政权只能偏安一隅,无法进取。并且对于巴蜀之地来说,刘备属于外来势力,对于本土势力无法彻底服众,不能做到上下一心。刘备集团的发展模式也类似于中世纪的骑士团模式,靠以战养战,只能靠不停地打仗来获取资源,一但不打仗就会内乱,而当资源支撑不了战争消耗的时候,巴蜀政权也就注定失败。

最后就人才梯队上来说,刘备初始的成功很大原因归功于他有一个完整的人才团队,五虎将能征善战,诸葛、法正运筹帷幄。而当文臣武将战死归老,后续的人才梯队无法更替,就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局面。人才梯队建设不完整,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备称帝导致的。刘备最开始能够笼络人心,招募人才靠的就是“兴复汉室”的这一杆大旗,而刘备的对手曹操,则掌握了当时的天下正统汉献帝,即使曹操不臣,但他到死也一直没有称帝。而刘备有了称帝之心后,天下人也就对他失望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供题主随便看看。





哥廷根巨兽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水镜先生说过的话。这俩人不是徒有虚名,诸葛亮未出茅庐,就预言三分天下。庞统巧献连环计,协助周瑜火烧赤壁,后又帮助刘备入住西川。那么,刘备得了卧龙、凤雏为何没能一统天下,最终偏居于一隅呢?

刘备的处境几乎是汉高祖刘邦的翻版,诸葛亮、庞统也有张良萧何之才,刘备也算一代雄主,更有骁勇善战的五虎五虎上将追随左右,力量一点也不必刘邦做汉王时弱。刘邦能兵出汉中,一统天下,刘备为何做不到呢?

因为刘邦面临的主要对手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勇,却没有礼贤下士谦虚,没有做帝王的战略眼光,刚愎自用,杀伐犹豫,最终落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反观刘备对手曹操与孙权,任贤用能,不拘一格,曹操更是三国时期顶尖的军事家,指挥打仗能力远胜于刘备。孙权能力虽弱于曹操,跟刘备应该在一个级别,也有亲临前线坐镇的魄力。再看看这两位手下的谋士与将军,能力并不逊色于卧龙凤雏与五虎上将。荀彧、贾诩、程煜、周瑜、鲁肃等人的智慧与谋略丝毫不逊于卧龙凤雏。许褚、张辽、甘宁、凌统等武将,其勇猛一点不若于五虎上将。可以说三方力量是旗鼓相当。

所以,刘备得卧龙凤雏而没有统一天下,非是卧龙凤雏的才能名不副实,也不是刘备的能力不如汉高祖刘邦,实乃是时也、命也、运也。


洛水清风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水镜先生司马徽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徐庶去曹营之前,也是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然而,刘备得到了卧龙凤雏,却没有安定天下,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说凤雏庞统,庞统刚一得到刘备重用,就有些骄横自满,在归川途中,死于落凤坡,如此看来,庞统之名乃是虚名,水镜先生有夸大其词之嫌。

卧龙诸葛亮天纵奇才,无所不能。可惜三分天下,从地理上来说蜀国自古就是偏安之地,中国自古至今所有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没有一个是从西南蜀地兴起的。蜀地易守,想要攻出去也很困难。蜀国也是面临人才的后续乏力,军政事物均系于诸葛亮一身,让他过度操劳,死后蜀国也没有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所以刘备虽然得到卧龙凤雏,但只能偏安一隅,安定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无一具备!


齐岳评读


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拿《三国演义》说事的话,则司马徽又不是预言家,他说的话,丝毫不顶用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真正第一预言家都是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十年后三分天下。跟他一比,司马徽算个鸟…

要较真的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东汉末年品评名士大忽悠。

东汉士族彼此推夸,月旦评,这是个风气。司马徽也只是帮着拉拉皮条。

以及,许多人会忘记司马徽最后几句话

司马徽在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时的原话

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这是引刘备的兴趣。

然后呢?他上门推销诸葛亮,是这么夸的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

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把诸葛亮一个二十七岁青年,都比到姜子牙与张良了。

但最后呢?最后呢?最后呢?当刘备决心找诸葛亮时呢?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这才是真正的大伏笔,是真话。呕心沥止逆天而行,不得其时,可惜。

诸葛亮一生命数在此


南之焱


主要是三个原始股东不够给力。

关羽守荆州,让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结果他到好,以英勇无畏之势,北伐曹操,东怼孙权。大好形势因他这一败而急转直下。

张飞勇则勇矣,太过意气用事,一心复仇,可仗还没开打就让手下给害了。

刘备原本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以至于有了三分基业,可之后呢?或许暴发户总是容易飘吧。夷陵惨败,之前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庞统的死刘备也要负很大责任,要不是刘备假仁假义,庞统不至于遗恨落凤坡。

所以,君臣不能齐心,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得龙凤而不能尽其用,与天下失之交臂。


星尘梦羽


先说结论:孔明和庞统出山太晚了!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经过几十年的拼杀,曹操已成为最强者,当时他所统治的地区不仅地域广大,且资源(粮草、兵马)源源不竭。此外,在几十年的成长历程中,曹操吸纳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孔明和庞统出山前,曹操天下三分有其二,几乎大定。纵使孟德败于赤壁、汉中,但实力仍旧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如果弱小的一方要上演强势逆转,除非有非常明智的策略并执行的完美无缺,还要有运气的加持。可惜世事无常,没有策略和人是完美的。即使有一两个奇才,也不能扭转天下大势。

假如孔明和庞统早生二十年,三国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当然这仅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纯手打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