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刘志勤:信任是生产力,信心是创造力

本文大概1300字,读完共需

2分钟

作者刘志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本文刊于3月11日观察者网。

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证明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的正确性,因为它已经经历过“疫情经济”的实战验证,在抗疫过程中经历实践和推广。

这个观点就是“信任是生产力,信心是创造力”。

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例子,证明这个观点具有的特别价值和正确。

中国在1949年以后的七十多年发展中,可以看到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着历史。这条红线就是,凡是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充满“信任”时,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就顺利,生产蒸蒸日上,捷报频传。反之,经济发展就会遇到意外阻力和压力,发展速度就会大大慢于预期。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中国的企业家包括最早投入荆棘创业道路的民营企业家与政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极大的激发出生产和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跃进。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结果。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任”这个在当今“全国一盘棋”和“命运共同体”中起到核心驱动和推动力的作用,“信任”可以产生无穷的动力,可以激发克服一切困难的斗志。

中国古人云:士为知己者忘。可见“信任”会产生何种战斗力。

“信心是创造力”,这也是已经被中国市场和中国的经济改革所反复证明了的事实。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凭借着一定成功的“信心”,披荆斩棘,克服了千辛万苦,硬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弱国经济建设成当今世界经济大国。也正是凭借着“信心”,中国在科技领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因为有了“信心”,才有创造的积极性,才有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才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正是因为有“信心”,中国的科技人员才能在5G等世界最前沿科技阵地夺得属于中国的科技高峰。

中国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就是“信心是创造力”的最有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试想,如果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缺乏“信任”和“信心”,将一事无成,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而没有超越或出头之日。

“信任”和“信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双引擎,缺一不可。

特别是在疫情压力之下,政府和企业、和民众、和社会、和市场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密切关系,才能确保整个经济社会对未来胜利的“信心”,才会以奋不顾身、义不容辞的战斗热情投入到新的战疫之中。

“信任”与“信心”,属于精神范畴,属于“上层建筑”,但是它们可以转化成真正的市场力量,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最终迸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创造力。

由“信任”产生的生产力和由“信心”产生的创造力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转换成一种“合力”,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改革。

中国面临新的时代使命,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需要强化各行各业,政府与企业、市场和消费之间的“信任”关系,给予足够的“信心”,中国一定会焕发出新的无尽的“创造力”,为完成中国崛起的梦想做出伟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人大重阳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在看”我吗?

「关注」刘志勤:信任是生产力,信心是创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