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真的能否認以太的存在嗎?

19 世紀流行著一種“以太”學說, 認為光的傳播介質是“以太”。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繞太陽運動,就必須會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風”迎面吹來,同時,它也一定對光的傳播產生影響。這個問題的產生,引起人們去探討“以太風”存在與否。1887年邁克爾遜和莫雷在美國克利夫蘭用邁克爾遜干涉儀測量兩垂直光的光速差值,即著名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但結果證明光速在不同慣性系和不同方向上都是相同的,由此否認了以太的存在。

其實,該實驗並不能否認以太的存在,我們先來看看風的成因,風是由原子、分子及其組合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他只能對原子及以上級別的粒子產生影響,我們並未見到風把光吹得改變了方向和速度,而更小的粒子(不確定)以太也並不一定能影響光的速度;

我們再來看看影響光速的因素:不同介質中有不同的光速值 ,這即是說原子級別的粒子才能影響光速。

我們人類對中微子有些瞭解,知道他是一種比較小的粒子,可以發生形變(即中微子振盪),堅硬的岩石,厚重的鋼鐵,各種星球它都能穿透,原子級別的風對其是不能發輝什麼作用的,我們還不瞭解的以太可能比他更小,即使有以太風也可能不對光產生作用,所以說用該實驗否定以太的存在過於牽強。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真的能否認以太的存在嗎?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真的能否認以太的存在嗎?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真的能否認以太的存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