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接重任 危难之中显身手

——记中国某集团副总工程师共产党员退伍军人马国东和他的战友们


临危受命接重任    危难之中显身手

武汉大学夜幕下的樱花


武汉雷神山医院,救治床位1500张,占地8万平方米,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数以万计,各种机械设备几千台。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就竣工投入使用收治病人,其完美的建设速度堪称世界一流,创造了又一个“中国神话”!创造了又一次“中国速度”!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

在令世人称奇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这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抛家舍业,逆行而上,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不愧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脊梁!本文记叙的就是众多参与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中的一个侧面。

临 危 受 命

2020年2月1日一大早,正在内蒙锡林浩特照顾母亲卧病在床休息的某集团担任副总工程师的马国东,接到了集团总部的电话。“为了应对武汉“冠状病毒”疫情的扩散,尽快安置受到疫情感染的武汉市民,武汉市政府决定从武汉再建设一座可以容纳13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保证工程安全!集团决定派人去武汉实地进行技术协调指导。你把家里安排一下,马上回北京待命。”

”若有战,招必回!”这句誓言是每一个退伍军人记忆犹新,至死难忘的。

自古忠孝两难全。马国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接到命令以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懈怠。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把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的责任托付给了在家的哥哥姐姐,哥哥姐姐两个人默默地望着因母亲生病才回家不到一个月的唯一的弟弟,轻轻的叮嘱马国东“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武汉疫情很严重,你自己要多保重”。

不能下床的母亲也轻轻的安慰马国东:“去吧,孩子,那里需要你。你是共产党员,又是退伍军人,关键时刻应该冲在第一线。家里你就放心吧”。

马国东,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一位退役多年的退役军人。早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雷厉风行敢打必胜的工作作风。这位内蒙籍的硬汗子,眼含热泪,带着歉疚和遗憾的心情,告别了母亲和家人,马上动身赶往机场。没想到机场已经没有了航班。长途客运也已经停运,马国东心急如焚,马上决定租一辆出租车从内蒙锡林浩特赶往北京集团总部。

2月1号晚上,风尘仆仆的马国东刚回到集团总部,就主动找到集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坚决要求去武汉参加雷神山医院的建设。集团领导经过商议即刻受命马国东为集团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技术协调总指挥。并拿出集团公司早已经拟定好的技术骨干人员名单,共同商议出征武汉参加支援建设的工作安排。随后马国东按照人员名单连夜逐一走访家庭,征求家庭意见,安抚家属情绪,安顿家庭生活,为技术骨干解除后顾之忧。经过商讨,最终确定有马国东负责,带领集团公司由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组成的35名精兵强将出征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

时 间 就 是 生 命

2月2号上午11点30分,马国东带领这支有35名共产党员同时又是退伍军人组成的技术骨干,踏上了从首都北京飞往武汉的飞机。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于下午2点30分顺利抵达武汉天河机场。随即乘坐上早已在机场等候的大巴车,直接奔向了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坐在车子里的马国东,一路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树木,眉头紧蹙。空空的路面上冷冷清清,两侧林立的商铺大门紧闭。平常步行都觉得拥挤的街道上,突然静得让人窒息,少有的暖冬天气也没有让人感觉出太阳的温暖,仍然让人感到了阵阵寒意。往日繁华的九省通衢武汉,900多万的人口仿佛突然之间都撤入了地下防空洞。除了空中偶尔掠过的几只飞鸟在寻找同伴外,只有这辆大巴车飞驰在通往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公路上,高速行驶的大巴车,似乎正在和时间争个高低。

“在岗一分钟,坚持六十秒”。这是马国东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负责雷神山医院建设施工总技术协调的马国东。他的职责就是合理安排各种施工单位有序进场,秩序井然的施工。这是保证雷神山医院建设速度和质量的重中之重。一旦有一个施工单位不能准时进入施工现场,势必影响整个雷神山医院的整体建设速度。下车后,马国东马上召集所有参加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各施工单位的部门经理,召开了一场技术交底现场办公碰头会议。没有了寒暄客套,开场直奔主题。从土地平整,基建基础,钢结构主体,机电安装,空调设备,室内装修,给排水工程,道路硬化等几十项具体工程都逐一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到人。随后,又迅即召集所有的全国近60家供货单位,定时间,定数量,定质量,定进度。确保供货万无一失,绝不能因一个小小的电源墙壁开关而耽误整个雷神山医院的施工进度,更不能耽误医院完工交付时间。时间就是生命!

雷神山医院原设计病床1300张,占地总面积5万平方米。但在施工过程中又临时决定把床位增加至1500张,施工面积增加至8万平方米。其建筑规模近两个火神山医院。这种工程如果在平时的施工进度中,至少需要四个月的时间。但现在要求十天完工。可见其施工难度有多大,工作强度有多高。

在施工现场,对于马国东和他的战友们来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时间是停滞的。因为这里虽然有按时上下班的作息时间安排,但为了保证工期,他们从未遵守吃饭和休息时间,24小时两班倒的作息安排变成了摆设。人们工作起来一干就是近20个小时,饿了,吃包方便面。渴了,喝口瓶装水。困了,倒地就睡。在这里,他们不知道白天黑夜;在这里,他们不知道今天周几;在这里,他们不知道晴天下雨;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浑身都是湿漉漉的。他们的心里想的只有病人和医院,他们的心里装的只有时间和工期。但他们的心里唯独没有自己!他们的工作安排,就像不停运转的钟表一样,从未停息。而那钟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像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时刻激励着奋斗者昂扬的斗志!

质 量 重 于 泰 山

”三控,三管,一协调”。是集团总公司的工作总方针。组织协调。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实行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在雷神山医院参加建筑施工的单位,有几十个,都是全国有实力的央企国企。但平时都是各自为战,自有章法。今天为了快速的完成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同时进入一个施工场地。虽然各自为战,各负其责。但还要顾全大局,统筹安排,相互协调。作为负责施工技术总协调的马国东,心里自然压力很大。他的任务就是负责整个施工现场的技术监管协调,在抢建设速度的同时统揽全局,协调好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关系。指导手下的35名技术骨干分片监督。把控医院总体建设的部门协调,进度协调,技术协调,质量监督协调。为了抢时间,多个主体钢结构必须同时搭建,哪里有问题技术支持就出现在哪里。雷神山医院建设所需要的材料,由于多家供货,尺寸标准不同,所以在施工现场难免出现供货商提供的材料和设计图纸的误差,虽然误差及其微小,但如果不能精准定位,最后或许就不能保证质量顺利完工。还有,为了抢时间,医院的建设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用了工业化的拼装工业成品,在施工现场需要把每个房间整体吊装进行拼接安装。这当中,难免因产品尺寸不同而造成吊装拼接出现误差。所以,这35名技术骨干就需要在8万平方米的工地上,必须同时进行交叉施工,交叉协调,交叉指导,协同作战。小到一颗螺丝钉的长短,线路的铺设,门窗、地板砖和空调的安装,大到立体钢结构的高度角度,电器设备的安装,地面排水的设计施工,都需要逐项核准落实。哪里出现问题,技术支持就要出现在哪里。图纸和现场不符的,以现场为主,适时纠错,现场拍板指导施工。一改平时先请示汇报,开会协调,再决定更改施工方案的工作作风,全部进行施工现场技术指导。既要进度,又要质量,更要安全。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更要保证建设速度不受影响。既要建设速度快速推进,又要建筑质量达标完美!

凯 旋 而 归

经过11个昼夜的紧张施工,马国东和他的35名战友,还有数以万计不知姓名的建设参与者们,终于克服种种困难,不辱使命,不分昼夜,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 集团总公司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普通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博大胸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的责任担当!哪有什么无私无畏的英雄,只不过是逆行而上的普通建设者!而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忘我工作。用自己的身体和时间赛跑,用自己的生命和病毒抢夺阵地,用自己的血汗和疫情拼个高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这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020年2月12日,马国东带领35名技术骨干圆满完成了任务,辞别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直接到天河机场乘坐航班返回北京。当飞机从武汉起飞的那一刻,马国东和他的战友们望着已经投入使用的雷神山医院,终于松了一口气,疲惫紧张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欣慰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