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獨處的孩子才能強大,父母需要注意誤區,培養孩子“學霸”能力

最近有一個鬧著要和病毒一起玩的小男孩火了。視頻中,他一邊哭一邊說:“如果不讓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媽媽說:“外面有病毒啊。”他說:“我看不見。我迫不及待想去和病毒一起玩!”

這件事從一個側面提醒家長,除了要跟孩子科普這次事情的重要性外,另外要認真考慮孩子的獨處能力的培養。因為一個孩子如果靜不下心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麼他取得的成就也會是有限的。

會獨處的孩子才能強大,父母需要注意誤區,培養孩子“學霸”能力

同樣這段時間期間,一位在醫院,一個感染病毒的年輕人,在開放病房裡安靜的讀起了書。

網絡上迅速搜索報道出這位“讀書哥“的資料,年輕人姓付,今年39歲,從武漢大學博士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目前一邊攻讀博士後,一邊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書。這次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一家人都中招了。

看到沒有,想培養出”學霸“的家長起碼要從培養孩子的獨處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家長往往會犯得三個誤區:

誤區一、是把孩子自己丟在一個單獨的空間就不管了。

正確的培養獨處能力的捷徑是從他的精神財富的培養開始,從他的興趣培養開始。真正孩子學得入迷了,就會忘記了時間的存在,自己完全沉浸在神奇的世界裡。

研究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並通過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探索更深刻的內涵,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妙與神奇。

科學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而孩子的興趣就是最好的打開科學之門的鑰匙。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他研究繪本圖冊等也比家長要能夠看出很多細微的情節,研究、琢磨、沉浸在神奇的世界裡,從不覺得枯燥。

會獨處的孩子才能強大,父母需要注意誤區,培養孩子“學霸”能力

誤區二、隨便斷孩子的思考。

當孩子很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裡的時候,家長不要隨便打斷他。如果你怕孩子沒人陪伴不安全,你可以安靜的陪在他身邊,但是沒有他召喚你的時候你不要隨意打斷他的思考。

在不被打擾環境裡,孩子才能漸漸培養出獨處的能力。他可以持續的探索想知道的答案、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拆了、可以沉浸在色彩和線條的神秘空間裡。只要不會傷害到他的安全,家長切忌打斷他的思維。

誤區三、誤會時間的利用。

很多家長在孩子玩的時候,怕孩子浪費時間,總在旁邊不是給孩子唸書就是給孩子放錄音什麼的,看上去是在節約孩子的時間,實際上是對孩子專注力的打擾,孩子玩也玩不痛快、說實話也學不了什麼。在獨處的時候,孩子會逐步發現自身的潛能,發現在自己的強大並不需要別人就能實現,這對於他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孩子的獨處能力跟其他關鍵性的能力,如專注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力是一樣重要的,但是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獨處能力的培養是因為看不到獨處能力對孩子的意義。

會獨處的孩子才能強大,父母需要注意誤區,培養孩子“學霸”能力

季羨林在《不完滿才是人生》裡說: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從生命空間的角度來講,人的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即便親人也不可能完全走進你的內心,如果無法排遣這種孤獨感,對一個人來說是很痛苦的。

分離和死亡及痛苦是無法從人生剝離的,與其非常痛苦的面對,不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讓他學會獨處,即便是將來有些事情不得不面對的時候,他的獨處的能力能夠幫他度過人生的困境。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