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独处的孩子才能强大,父母需要注意误区,培养孩子“学霸”能力

最近有一个闹着要和病毒一起玩的小男孩火了。视频中,他一边哭一边说:“如果不让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妈妈说:“外面有病毒啊。”他说:“我看不见。我迫不及待想去和病毒一起玩!”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提醒家长,除了要跟孩子科普这次事情的重要性外,另外要认真考虑孩子的独处能力的培养。因为一个孩子如果静不下心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么他取得的成就也会是有限的。

会独处的孩子才能强大,父母需要注意误区,培养孩子“学霸”能力

同样这段时间期间,一位在医院,一个感染病毒的年轻人,在开放病房里安静的读起了书。

网络上迅速搜索报道出这位“读书哥“的资料,年轻人姓付,今年39岁,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目前一边攻读博士后,一边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这次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一家人都中招了。

看到没有,想培养出”学霸“的家长起码要从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家长往往会犯得三个误区:

误区一、是把孩子自己丢在一个单独的空间就不管了。

正确的培养独处能力的捷径是从他的精神财富的培养开始,从他的兴趣培养开始。真正孩子学得入迷了,就会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自己完全沉浸在神奇的世界里。

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情、并通过它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探索更深刻的内涵,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妙与神奇。

科学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而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好的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他研究绘本图册等也比家长要能够看出很多细微的情节,研究、琢磨、沉浸在神奇的世界里,从不觉得枯燥。

会独处的孩子才能强大,父母需要注意误区,培养孩子“学霸”能力

误区二、随便断孩子的思考。

当孩子很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家长不要随便打断他。如果你怕孩子没人陪伴不安全,你可以安静的陪在他身边,但是没有他召唤你的时候你不要随意打断他的思考。

在不被打扰环境里,孩子才能渐渐培养出独处的能力。他可以持续的探索想知道的答案、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拆了、可以沉浸在色彩和线条的神秘空间里。只要不会伤害到他的安全,家长切忌打断他的思维。

误区三、误会时间的利用。

很多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怕孩子浪费时间,总在旁边不是给孩子念书就是给孩子放录音什么的,看上去是在节约孩子的时间,实际上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打扰,孩子玩也玩不痛快、说实话也学不了什么。在独处的时候,孩子会逐步发现自身的潜能,发现在自己的强大并不需要别人就能实现,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孩子的独处能力跟其他关键性的能力,如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是一样重要的,但是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独处能力的培养是因为看不到独处能力对孩子的意义。

会独处的孩子才能强大,父母需要注意误区,培养孩子“学霸”能力

季羡林在《不完满才是人生》里说: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从生命空间的角度来讲,人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孤独的,即便亲人也不可能完全走进你的内心,如果无法排遣这种孤独感,对一个人来说是很痛苦的。

分离和死亡及痛苦是无法从人生剥离的,与其非常痛苦的面对,不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他学会独处,即便是将来有些事情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他的独处的能力能够帮他度过人生的困境。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