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明书》第二十八讲 人类的职业有哪些类型?


《人生说明书》

作者赵玉贤

本书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上一讲讲了职业的特点、要素,这一讲讲职业产生、职业类型等。


职业类型


古代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今天恐怕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八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八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类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第二类 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类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第四类 商业、服务业人员。

第五类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第六类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七类 军人。

第八类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人生职业选择


一、担任公职

人们愿意担任公职的原因:


工作安稳。

公务员是铁饭碗,公务员职业稳定,职业风险相对较小,不犯大的错误基本上进了保险箱,特别是在传统“官本位”影响下,公务员的职业热捧是理所当然的。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般由社会规范、法律和习俗限定,它常用来表示社会威望和荣誉的高低程度,主要标志有财产、权力和权威等。地位分两种:


第一、是先赋予的地位,如性别、年龄、家庭辈分关系等,是先天赋予的,自己无法改变。


第二、就是自致性地位,往往与所受教育、职业和婚姻有关,由自己决定的,自己靠后天的努力取得的社会地位。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的社会地位,不是自然的地位,而是社会分工导致的地位。因为这里面参透了人个人努力奋斗所体现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公务员特殊的工作岗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不仅掌握着人脉关系,而且掌握着社会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高,名誉好,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实惠,既荣耀又体面,所以,人们求之不得。


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权利大小。 权利大,社会地位就高,反之就低;有经济实力,就有社会地位,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社会地位。


财富多少。 财富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有钱不仅有人羡慕,而且有人尊重,因为金钱不仅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体现了能力与智慧。


贡献大小。 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科技发明,商业精英,管理大师,象钱学森、盖茨等都对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谁不尊敬这样的学术泰斗呢。但是,在中国传统中,还是羡慕当官的,官位是地位最高的象征,官本位的思想在人们的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


福利待遇。 公费医疗、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配备公车有交通便利,有公款接待特权,在计划经济时代,让人刮目相看,即使是现在仍然让人羡慕。


实际特权。 公职就是公共岗位,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权力,担任这一职位,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机构来管理社会,有很大的优越感,自己头上就会戴上许多美丽的光环,在人们的心目中,分量重,价值高,高看一眼,重看一筹。特权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特权。 管理公共事物,在无章可寻,或政策的交叉地带,就有灵活处理的权利,就有可办可不办的权利,就有成人之美的便利。

二是审批特权。 包括物资批文,进口批文,行业审批特权等。

三是决策特权。 决策权包括财务决策,人事决策,重大事情决策等,这些权利虽然都有权利运用的约束机制,但是个人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由于“官本位”在我国渊远流长,我国职业的政治权力特征特别显著,它造就了许多“官迷”。在“官本位”社会,“官”位也确实“迷”人,风光显赫,连小学生也想争当小干部,要过把“官”瘾。“官本位”导致了“唯官是贵”,就连学校、企业等非行政组织,都要套用行政级别以分级别。这就使得本应集聚大量优秀人才的企业、学校等单位,没能成为人才的首选,而纷纷把目光盯向有着诱人“预期”的公务员岗位,这是一种不正常行为。


二、加盟机构。 除了担任公职以外,就是加盟大的机构,大的机构就是大企业,大的协会,大的公益性机构等,这些机构基本上是靠本事吃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但稳定性不如公务员。


如果你是你个不喜欢独立的做事的人,就加入到一个机构中做事,进入机构等于将自己送上了轨道。如果游离于轨道之外,就很难发挥作用。卫星在地上是一堆废铁,只有上天,才能发挥神威;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单位是生存的平台,是大家智慧发挥的舞台,也是展现自己的阵地,只有到这个平台才能展现证实自己的能力,没有这个积累过程,很难一口吃个胖子。


三、自己创业。 自己创业也可以说是个体户,非常自由,不受人限制,自己既可以做小买卖,这些基本上属于生存性手段,也办大企业,既有名也有利,但是,风险与受益成正比,风险也较大,所以很多人宁肯去加盟机构给别人打工,也不愿意自己单干,劳神费力,风险也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