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继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消费券时隔十年再现江湖。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30%以上都依靠于民间的服务消费,第三产业已成为GDP中占比重最高的部门。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近期网友热议的“领导干部带头消费,不少于一百元”的倡议得到了南京领导的响应,市委书记张敬华去南京大牌档、市长韩立明逛书店的照片迅速登上热门微博。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不得不说,南京在刺激消费方面可谓“很拼”。3月13日,南京又放出消息,要发放总额高达3.18亿元的消费券,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具体类别如下表。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对此,有网友评论:“现在去南京还来得及不?”各地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并呼吁自己所在的城市赶紧“抄作业”。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还有哪些城市已经发了消费券?

在全国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导向下,已经有不少城市发放了消费券。

2月份,香港率先宣布向居民发放1万港元,澳门也紧跟其后,宣布向每户居民发放3000元电子消费券。

3月2日,山东济南推出了2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主要针对景区、旅行社、影剧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类型的消费。

3月1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透露,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计划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

3月13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发放1亿元消费券,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实现消费恢复增长。同时,还将推出健身消费券,市民凭券可免费使用场馆场地设施健身。

此外,还有河北、辽宁等地政府发文表示鼓励发放消费补贴。

对此,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上证报表示:“消费券如同‘导火索’,因为当期消费的提振,将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生产端的回暖,进而保障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为下一轮消费提供基础。

沈建光称,消费券政策相对于传统需求管理政策,其目的更明确、作用更直接,这一点满足当前中国的实际需求。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此前透露,疫情对一季度的消费影响较大。他分析称,疫情高峰在1月下旬到来,对1、2月特别是2月份影响最重,

3月份消费市场有望触底企稳。


中国发放政府消费券,历史上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那时候经历国外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经济也存在很大的风险。2009年3月份杭州、成都等地积极反应,率先推出政府消费券,拉动当地消费需求。


与后来有国家四万亿资金投资,消费券的拉动效果就相形见绌。政府通过房地产市场获得的增长,远远大于消费带来的效果。但是有了这次消费券刺激,可以测算出一些数据,帮助以后的实施类似措施有个参照。


现在,疫情给经济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消费和生产层面,需求的整体萎靡,以及流动性丧失,会导致整个经济进入休克状态。这也是我们之前一直呼吁尽早复工的原因。


疫情后将有报复性消费反弹

下周一将公布前2月消费数据,不少机构都给出了2%甚至负增长的推测。对比非典时期,社零也从两位数调到最低4.3%的增速,但随后大幅反弹。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许多机构认为消费在下半年也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章明表示,疫情期间必选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压制消费者可选消费需求。疫情过后,可选消费有望呈现回暖。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推进,各地商贸企业的复工率连续创新高。上海的最新数据显示,已有超过95%的商场正常营业,超过90%的品牌便利店开业。不少消费者也表示“憋不住”了,商家则纷纷推出报复性消费产品,如奈雪近日推出霸气桶装奶茶,售价99元。

刺激经济还得靠消费券

国金证券的研报分析称,

复工后的消费需求将明显反弹。前期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在社会零售企业开始复工后会逐步反弹,加上货币环境宽松,利率处于低位,消费板块估值有上升动力。


南京市发放消费券引发了人们对刺激消费行为的热议,从多数人的观点里普遍的是悲观的影子,普遍觉得大家手里现在没钱,也就无从谈起消费,这个时候你的刺激力度再大都毫无意义,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除了房贷和车贷,以及各种基本支出,每月的工资基本结余不了多少,因此也就没有过多的能力消费了,这是眼前摆在我们勉强的难题。


那怎么办呢,现在经济靠出口肯定是不行了,难道就等着?
这些事情看国家层面定义,基础的其实还有很多牌可打,你比如说想办法降低物价,降低人们的生活开支,这样大家消费的就多了,是一个不错的刺激消费的方式;还比如说大力度的降低社保费用,那么挤压出来的钱一样可以用来消费;降低或者取消个人所得税,这样大家的收入就多了,那么多出来的钱可以用来消费……


其实,只要想刺激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的,在经济面临困局的今年,可以大力度的让利于民,等困难时期过去了,经济恢复了正常,到时候再回到过去模式也不迟。


政府都开始采用发券的方式来精细化运营了,这简直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活学活用。


这当然是一次极大的进步,也是官本思想顺应民意和时代的结果。


而考虑到房地产的巨大虹吸效应,这次国家并没有继续用房地产来刺激。如果还刺激房地产,可能对整个内需带来更深远的破坏。发放消费券刺激大众在各行各业消费,既能帮助实体企业发展,提振经济,还避免了资金进一步流进房地产推高房价。可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