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古杏迎客

白泉村位於風景秀麗的小楠溪大若巖鎮境內,有永縉公路從村子裡貫穿而過,交通便利,為陳姓聚居之地。據族譜記載,村子始建於北宋神宗年間(1068-1086),至今已900餘年。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北宋神宗年間,大理寺評事陳灝退仕歸隱,看見此地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其山環抱而四合,“東連陶公洞幽深,西接百丈瀑如簾,南面琴山鍾秀氣,北有白水起文波”,是耕讀養身的好地方,於是攜家眷在此定居,後繁衍成一大族。始祖陳灝建村之時,發現北面山腳下有一眼從白石穴裡流出的泉水清冽甘甜,解暑消乏,可供村人日用,於是稍加修葺成一“白泉井”,並以泉名村,將村子取名為“白泉”,期望後代子孫如泉水般品性清正。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白泉村裡還保有陳氏大宗和陳氏小宗等宗法建築。陳氏大宗中堂裡供奉著6位先祖的畫像,這6位先祖,既有文官又有武將,表情溫和而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謙恭而安詳。中堂上方掛滿了後代分支歸祖認宗的牌匾,東側立有《陳氏宗譜定規》碑文。碑文中有“叔嫂不許結婚,異姓不許亂宗和同姓不許結婚”的條文,並嚴格規定“如有犯此條者,生子不入宗譜。惟名為同姓實非同姓者,不拘此例。”碑文左下側的落款為“光緒四年歲在戊寅孟冬月”。此碑文立在一塊由青石鑿成的基石上,威嚴肅穆,古代宗族組織的作用及嚴格的管理制度,由此可見一斑。族規碑文同側尚有一塊碑文基石,但碑文主體部分已經在文革中被砸碎,現正文內容已不可知。中堂正對面有一大戲臺,為平時村民邀請戲班子演唱甌劇南戲之地。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大宗還保存著火警鼓,火警鼓屬於祠堂鼓的一種,是楠溪一帶農村歷來用於傳遞火警信號所用。由於楠溪一帶古村多木構房屋,歷代民間對防火極為重視,火警信號通常有篩鑼、鳴鐘、敲梆、擂鼓等。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白泉村陳氏大宗祠內的火警鼓製作於明代嘉靖年間,鼓面用牛皮製成,直徑1.02米,擂響時,聲傳數里。白泉村陳氏小宗裡面供奉的人物比較獨特,為潘、婁、張三位安人(封建時代命婦的一種封號),而不是男性。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白泉村村民謹尊祖訓,耕讀持家,大力興辦教育,發展文化,人才輩出。 白泉有潘山書塾,宋乾德三年(965)在此讀過書的林一龍、麻九疇、陳法浩三人高中進士,至於培養的舉人和貢生則更多了。民國時期,思想開明的村民在村子裡辦有女子學校“五桂堂”,專司女子教育。這裡歷代簪纓迭起,人才輩出。後代子孫或守土揚疆,或廉明勤政,或戎馬征戰,或翰墨文章。歷史上曾出過陳貞豫、陳之元、陳安愈、陳朝元、陳匠梓等歷代朝廷重臣。近現代則育有黃埔三期陸軍軍官、國名黨中將師長、《大軍統帥學》作者陳素農,中國政法大學校長、新中國訴訟法奠基人陳光中教授等名人。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在白泉村的南頭“三官廟”側有一顆400多年的銀杏樹,枝繁葉茂,大可二人合抱,村民農作有暇常坐於此休憩,在談古論今中回味這千年“白泉”的清冽甘甜。


《溫州永嘉古村》之千年“白泉”清冽甘甜,400年古杏枝繁葉茂

節選自永嘉文化教育叢書系列之《永嘉古村》

陳智峰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