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晋”其用,积极有为——山西财政统筹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伴随着春天的坚定步伐,山西疫情防控形势稳中持续向好,取得重要阶段性战果。截至3月5日24时,山西省确诊病例连续10天0新增。1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累计治愈出院126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复工复产有序展开,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战“疫”不能没有后方的你。在山西抗击疫情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两场大战的背后,财政是一支重要的保障力量,财政人用坚守、担当、精准、奉献诠释着使命职责。

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至三晋大地。疫情发生后,山西财政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扛起责任,以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措施,全力筹措资金,密集出台政策,雷厉风行落实。一笔笔财政资金迅速拨付,源源不断投向抗疫战线,一件件医疗物资快马加鞭地送达医护人员手中,一项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密集出台。在财政“真金白银”的强力支持保障下,疫情防控指挥调度更加有力,防疫物资采购更加迅捷,企业复工复产马力更加强劲,患者的救治更加有效。

截至3月5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6.75亿元,省财政共出台患者救治、医护人员补助、物资保障、设备采购、复工复产等方面25项支持政策,确保全省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努力为复工复产提供财税支持,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竭力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闻令而动,足额安排防控经费,筑牢战“疫”之墙

1月22日,山西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疫情就是命令。当日,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武涛迅速作出安排,要求相关处室立即行动起来,从速办理涉及疫情防控的每一件事情,一分钟都不能耽搁。一个个财政人火线作战、应令而行。社保处、办公室、省直预算处、国库处等处室紧密配合,高效运转,24小时内,便将第一笔581万元防控补助经费拨付到位,专项用于省级定点医院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救治设备及救治物资采购。山西财政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由此吹响。

防控就是责任。按照省委专题会议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省财政厅认真履行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做好领导小组“医药和物资保障组”牵头部门各项工作。武涛等厅领导带头,厅内相关处室全面启动应急值班,24小时随时待命,同时动员市县财政部门同步进入应战状态。厅机关联防联控、严防严控,严格采取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全厅干部职工安全。建立全厅疫情期间出台文件及拨付资金情况台账,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1月24日,正值除夕,疫情当前无节假。省财政厅迅速建立全省财政疫情投入日报制度,要求市县财政部门按日报送疫情防控专项投入情况,省财政厅及时汇总更新全省财政投入情况。

1月25日,大年初一。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自当日18时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疫情形势紧迫,需进一步加大“防、控、治”力度。1月26日,省财政厅与省卫健委紧密沟通配合,进一步明确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各地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性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医院疫情防控所需防护、诊断、治疗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采购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视情给予补助;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对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和其他防疫工作者,按每人每天300元和每人每天200元两类标准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

1月27日,紧急启动疫情防控资金应急调度机制,部署基层财政库款保障工作,确保任何一个县不因资金不到位贻误疫情防治时机。

1月29日,再次紧急下达专项资金1909万元,全力支持吕梁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改造、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汾阳医院负压病房改造和平遥县人民医院重症病房改造等项目建设。

随着疫情的变化,财政支持在持续跟进、精准发力。

2月2日,向各市财政局、省卫健委、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拨2020年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省级补助资金2930万元,保障医疗机构疫情防控需要。

2月5日,紧急调拨平遥县10000份财政捐赠票据,迅疾缓解当地财政捐赠票据短缺局面,保障平遥接受社会捐赠急用之需。

2月11日,对我省参与援鄂的医护及随行人员,在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6000元的一次性慰问金,为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山西援鄂全体医护人员送去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2月26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财政安排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8.11亿元用于太原市中心医院、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等28家医院迁址扩容、设备购置、科研项目建设,提升我省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全力保障,兜底支付患者费用,织密战“疫”之网

省财政厅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认真落实相关政策,确保患者不会因为担心费用问题不敢就诊。

山西疫情发生当日,省财政厅紧急会商省医保局,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次日便明确,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实施综合保障。同时明确,异地就医确诊患者实行先救治后备案,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

1月28日,进一步明确了疑似患者医保政策。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市级财政全额补助,实施综合保障,中央和省级财政视情给予补助。异地就医的疑似患者同样享受此政策,其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就医地市级财政全额补助。

厅党组书记、厅长武涛反复强调,政策必须落实更要落细。考虑到部分患者因故未能及时参加医保,省财政厅进一步织密“社保网”,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期间,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尚未缴纳城乡居民医保费用的,可进行补缴,自缴纳之日起,可享受本次及之后就医的报销待遇。

确诊患者或疑似患者,到定点医院就医,财政兜底,个人零负担,有力的民生保障政策,让患者解除了经济负担顾虑,能够主动就医、安心就医,大大降低了因消极就医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凝聚合力,扎实推进科研和物资生产供应,备足战“疫”之甲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供应。

2月4日、2月14日,省财政厅分两批拨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项目资金,支持省内部分医疗机构开展防疫科学研究。2月26日,又拨付资金支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加快科技研发攻关。

与此同时,2月6日,省财政厅以特急件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所需医疗物资生产供应的通知》,打出政策组合拳,支持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争分夺秒做好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生产供应财政保障工作。

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对符合条件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财政部门按获得贷款实际利率的50%进行贴息,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保障企业稳产扩产转产资金需求,从而保障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供应。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省财政紧急下达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重点应急物资供应,对疫情期间在保障全省疫情防控重点应急物资生产供应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每户100—300万元奖励,对全省企业实施的疫情防控重点应急物资扩产、转产项目予以支持。

努力减轻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产品生产企业成本负担。1月31日,联合省发展改革委发文,明确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内,对申请人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隔离(防护)眼罩所涉及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变更注册、延续注册的,注册费收费标准一律执行零收费,鼓励企业尽快恢复生产防控疫情所需的防护用品。

建立资金拨付和应急采购两个“绿色通道”。24小时全天候办理疫情防控资金支付,保证防疫经费第一时间支付。加急转发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明确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取消电子卖场直购限额,采购进口物资无需审批。拓展采购渠道,充分利用山西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优势,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口罩、手套、防护服、隔离服、消毒液等有助于疫情防控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创新电子卖场供应商进驻方式,供应商只需承诺有能力依法提供疫情防控产品和服务即可注册成功,并在4小时内完成产品和服务的上架展示、销售,先行推动我省生产的疫情防控产品、服务上架电子卖场。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推进采购供需信息对接,保障疫情防控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分七批确定防控疫情进口物资免税企业名单和物资清单,支持医用物资进口,缓解全省稀缺防疫物资供应压力。

积极有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经济社会发展

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是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保障。山西财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积极作为,精准施策,努力对冲疫情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税费减免各项政策。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减免税优惠政策,出台普遍降低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10%的地方减税政策,同时将上年减税政策翘尾执行到位,预计上述政策全年减税额超过155亿元。相继出台对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的减免政策,其中,对中小微企业2-6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全部免征,对大型企业2-4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

同时,企业可缓缴2020年一季度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延迟缴费期内,不影响个人权益记录,不征收滞纳金。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原则上累计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加强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对复工复产企业的支持。

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出台政府性担保机构加大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7项支持政策,提供普惠型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各级政府性担保机构进一步减费让利,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市场主体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小微企业,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省再担保集团的融资担保费率降至0.5%。

政府债券优先保基层“三保”、“六稳”。省财政将173亿元一般债券全部转贷市县,推进市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提前预拨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市县做好疫情防控和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转移支付测算因素基本涵盖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需求。

面对疫情后期的经济大考,经烈火、见真金的山西财政人仍在奋力应考、赶考,他们坚决扛起责任,用财政智慧和财政担当,为山西夺取抗击疫情和转型综改双胜利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常淑红、李光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