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精神”耀太行 --记泽州农商银行柳口分理处客户经理 钱锋

太行山的春天,峭壁上戴满了花环,漫山的连翘金黄金黄的,偶有嫩绿的柳树点缀其中,远远望去,花黄柳绿,一片生机......

“背包精神”耀太行 --记泽州农商银行柳口分理处客户经理 钱锋

大山深处的柳树口镇,区域面积336.44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1315米,最低处340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泽州县镇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泽州县的贫困镇。虽然“村村通”公路已经让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更多的时候,还需要靠双脚才能找到位于村庄深处的人家。

“小钱你来了,快到屋里坐。多亏有你的帮助,今年生猪价格让我赚了个盆满钵满,这贫困户的帽子今年终于可以摘了。这不儿子上学又要交学费了,你教教我怎么用手机银行吧。”眼下讲话的正是岩山村的贫困户姚大叔,而他口中的小钱,正是泽州农商银行柳口分理处的客户经理钱锋。

现年38岁的钱锋是泽州农商行柳口分理处的一名客户经理,从1999年成为一名农信人,直到现在,他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整整20年,从原先的东下村信用社到现在的农商行柳口分理处,他见证了柳树口镇岁月的变迁和这座大山经济的变革。

初入农信满怀激情 背着挎包为社为民

1999年刚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了东下村信用社,成为一名农信人。东下村乡西接金村镇,东连柳树口,距晋城市区30公里,随着撤乡并镇工作的开展,他也从东下村来到了柳口分理处。

山里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90年代末20世纪初,停电在这里时有发生,每当这个时候钱锋和同事们晚上只能打着蜡烛,靠唠嗑来打发无聊的日子。

生活上的艰苦并不算什么,压力最大的日子要数清贷收息的那段时间了,每年一到夏收、秋收的季节,钱锋就要提前下乡,驻到村里去摸底,谁家农作物卖了,他就第一时间赶上门去收回贷款。山里交通不方便,钱锋去哪里靠的都是一双腿,最远的岩山村足足要走10多公里山路,他不知来来回回走过多少趟。

有一年酷暑时节,钱锋上门催收一家农户贷款利息,农户一脸愁容:“能不能缓几天,我找亲戚朋友借钱先把欠款还上!”钱锋忙问:“遇到什么困难了?你们的信用一直很好的。”“这个月下暴雨导致路面塌方,收购连翘的商家过来要绕路,增加了成本都不愿来。”钱锋听后便说:“车子我来联系,咱们送货上门。”连翘卖出去了,收到款的农户还清了贷款,收完贷款的钱锋心里乐开了花。

走进百姓温暖乡梓 背包盛满滴滴真情

“我原来也是贫困户,钱锋帮我做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还把我推荐到白洋泉渔庄做厨师,现在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去年还娶了媳妇儿,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喜笑颜开跟我们讲述着脱贫故事的是南寨村的秦文栋。一次下乡走访贫困户的时候,钱锋见识到了秦文栋厨艺,正值白洋泉渔庄开业在即,老板托钱锋帮忙物色厨师,双方一拍即合,渔庄有了好厨师,贫困户有了致富路。

钱锋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理解农民发家致富的迫切愿望。他在下乡时有心“物色”有一技之长的农户,向他们讲解“先用贷款做资本,再用资本去赚钱”的道理。不久,几家有致富想法但缺创业资金的农户到柳口分理处办理了贷款,有的搞起了种养殖,有的经营起了小买卖。以贷引存,鼓励有经济头脑、经营能力的农户通过贷款创业发展,不仅如期收回了贷款,而且把挣回的钱直接存到了柳口分理处。

在贷款扶持创业的推动下,东下村的钱师傅萌生了承包土地搞种植业的想法。手中也有10万左右资金可供投入,但由于担心缺乏销路和技术,一时处在巨大的矛盾之中。了解到情况后,钱锋积极对接当地的“农超联合党总支”,为钱师傅扫除了销路和技术的后顾之忧。年底,钱师傅传来好消息,获利3万多元。

钱锋在柳树口镇20年,走遍了辖内37个行政村以及大大小小的所有自然村,对每笔贷户情况都了如指掌,对有贷款需求的优质客户,他总是第一时间“雪中送炭”。

扎根大山脱贫攻坚 背包精神一脉相承

“驻村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这就需要走基层、访村民,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做好驻村工作。”这是写在钱锋驻村工作笔记本扉页上的一段话。

该行积极响应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不落一户的要求,派驻泽州农商银行驻西村扶贫工作队。作为多年来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的钱锋,自然成为了扶贫工作队的一员。

发挥自身客户经理的优势,努力为西村贫困户提供着金融脱贫政策资金支持。“田里种的油葵卖了个好价钱,真是多亏了小钱,积极帮我联系销售,资金、技术一样不落。”西村的樊大叔激动的笑着说,“原先想种油葵都苦于没本钱,更不敢想再榨成油去卖了。今年不同,工作队的小钱多次来到家里,又是讲政策、又是出主意,还帮我提供了5万元小额贷款采购设备,钱是人的胆,有钱就敢甩开膀子干,承包的十几亩土地全种成了向日葵,榨成油可要比卖葵赚的多。”像他这样的贫困户,过去在柳树口镇并不是少数,由于受制于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不敢放开手脚干。如今,有了泽州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做后盾,都跃跃欲试,致富的想法也多了。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身着工装,脚穿皮鞋,行走于在大山深处的小路上;肩挎背包,手提档案,风吹雨打中留下坚定前行的身影。背包精神的滋养与磨砺,锤炼出一个敢担当、闯劲足的农信人,汗水泪水洒在这片热土上,钱锋的青春无怨无悔。 原亮亮 赵德正

“背包精神”耀太行 --记泽州农商银行柳口分理处客户经理 钱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