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1 概述

2019年,我國肉牛市場行情整體向好惠及養殖行業,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場價格再創歷史新高,商品牛源趨緊導致“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的倒掛愈發明顯,繁育母牛飼養環節效益優勢漸顯,規模化肉牛企業經濟效益有所改善,但盈利水平差異化顯著,生產管理水平的精細化程度仍是當前決定肉牛養殖投資回報率的核心要素。扶貧政策促使地方養牛扶持力度加大,合作經濟發揮積極作用。外來產品走私入境受到有效抑制,正關進口進一步擴大,進口產品成為國內市場供給的重要補充。犛牛產業發展日益旺盛,逐漸成為行業差異化競爭的有力角逐者。


02 數據分析


2.1 肉牛存欄量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圖1 2009~2018年末全國肉牛存欄總數變化


2018年我國肉牛存欄總數為6618.4萬頭,較2017年增加0.5萬頭(見圖2),比2009年增長11.8%。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2 肉牛出欄量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圖2 2009~2018年末全國肉牛出欄總數變化


2018年我國肉牛出欄總數為4397.5萬頭,較2017年增加57.2萬頭(見圖2),同比增長1.3%,比2009年增長2.4%。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3 牛肉產量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圖3 2009~2018年末全國牛肉產量變化


2018年我國牛肉產量為644.1萬噸,較2017年增加9.4萬噸,同比增長1.5%,達到近幾年的最高值(見圖3)。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2009~2016年的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4 進出口量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圖表繪製: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數據加邊框為進口量,無邊框為出口量。

圖4 2009~2019年中國牛肉進出口情況


2019年,牛肉進口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牛肉進口量166萬噸,同比增長56.6%,出口0.2萬噸,同比減少約50%。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牛肉進口來源國除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斯達黎加、美國、南非、烏克蘭、墨西哥、匈牙利、蒙古等14個國家外,又增添了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玻利維亞、納米比亞、塞爾維亞、愛爾蘭、荷蘭、烏克蘭、巴拿馬、俄羅斯、法國等11個國家,日本、丹麥、英國牛肉也已獲得中國市場的准入證。而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五國輸華牛肉總量高達152.27萬噸,仍然佔據著中國進口牛肉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圖表繪製: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圖5 2009~2019年中國進口各國牛肉數量和比重


2.5 牛肉價格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圖表繪製: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圖6 2015~2019年我國去骨牛肉價格走勢圖


2019年我國牛肉價格全年保持在68元/kg以上,全年平均價格為73.2元/kg,同比增長12.26%;從圖中可以看出,2019年下半年,牛肉月度價格漲勢猛烈,短短半年的時間漲幅高達19%,創造了價格漲幅記錄。


2.6 人均牛肉消費量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圖表繪製: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注:1. 2009~2016年的牛肉產量數據根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結果進行了修訂

2.表觀人均牛肉消費量=(牛肉總產量+牛肉進口量-牛肉出口量)÷總人口數量

圖7 2009~2018年我國表觀人均牛肉消費量變化情況


2018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為5.39kg/人,同比增長6.5%,比2008年增長14.5%。


03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3.1 全年活牛及牛肉市場價格再創歷史新高,“架子牛、犢牛”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的倒掛愈發明顯

由於打擊走私的力度持續加強,非法入境的走私活牛及冷凍牛肉數量大幅度下降,及非洲豬瘟造成“市場肉源趨緊”等因素的影響,2019年全國活牛及牛肉市場價格普遍上漲,育肥牛主流價格區間在30.5~34.2元/kg,價格最高點出現在11月份,約比2018年峰值高20.4%,架子牛主流價格區間在36~42元/kg,優質斷奶公犢主流價格區間在50~60元/kg,價格最高點也均出現在11月,分別比2018年峰值約高23.5%和15.4%。全國牛肉批發均價達73.2元/kg,同比上漲12.26%,且高於同期豬肉、禽肉及羊肉等主要肉類產品價格。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數據整理: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

圖8 2017~2019年全國育肥牛平均價格走勢圖


如圖8所示,2017~2019年育肥牛“同期市場價格與年均市場價格”均已呈現出“三連漲”的局面,峰值大都出現在年末,2019年12月部分地區育肥牛價格小幅下跌,主要原因是隨著下半年全國價格的連續上漲,致使全國多地肉牛育肥經營者出現“惜售”心理並趨於群體化,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形成了育肥牛貨源的短暫囤積,最終在傳統消費旺季出現短暫的拋售熱潮,促使價格小幅回落。而在全國性商品牛源持續緊張的局勢下,架子牛與犢牛市場價格始終保持高位堅挺,且與育肥牛出欄價格之間的倒掛價差愈發明顯。


3.2 行情利好惠及肉牛養殖業,繁育母牛飼養環節效益優勢漸顯

2019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及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飼料原料價格下跌,養牛飼料成本有所降低,加之全國活牛及牛肉市場價格持續高位攀升,帶動了國內肉牛養殖業經濟效益整體向好,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對部分地區基層肉牛養殖群體的跟蹤調研,年度頭均利潤在4500元以上的情況比較普遍(包括架子牛育肥和繁育母牛飼養),而可放牧地區母牛帶犢養殖成本更低,部分場戶所獲利潤可達約7000元/頭,因牛源趨緊,全國育肥模式已開始從“架子牛育肥”向“犢牛育肥”轉型過渡,繁育母牛飼養環節經濟效益——受上下游行情波動因素的影響作用進一步減弱,良好發展態勢逐漸顯露,在產業鏈中優勢地位趨穩。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部分大型規模化肉牛企業經濟效益也有所改善,行情利好是其根本原因,但與家庭式養殖從業群體相比,大規模肉牛企業的盈利水平依然相對薄弱,頭均利潤至少相差2000元左右;生產管理水平的精細化程度仍是當前決定肉牛養殖業投資回報率的核心要素。

表4 2019年肉牛育肥戶經營效益表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注:1.育肥平均年度投資回報率=平均淨利潤/(架子牛頭均購買價格+頭均飼養總成本)/育肥週期×365天×100%

2.飼養總成本中包含精飼料、粗飼料、獸藥、人工、水、電、機械維修、以及死亡率分攤等綜合分攤費用。


表5 2019年肉用繁育母牛養殖效益表

2019年我國肉牛產業發展回顧與2020年展望

注:1.養殖方式均為全年舍飼

2.母牛平均繁育年度淨利潤=(犢牛年度平均銷售價格-犢牛平均飼養成本)×母牛平均年度繁育得犢率-母牛平均繁育年度飼養總成本-母牛繁育費用

3.母牛平均繁育年度飼養總成本中包含精飼料、粗飼料、獸藥、人工、水、電、機械維修及死亡率分攤等綜合分攤費用。


3.3 走私成本大幅上漲,正關進口持續增加

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強邊境管控力度,走私活牛及牛肉相關產品的風險與成本顯著增加。東南亞活牛走私方面:通常以從緬甸入境我國雲南省和經越南、老撾入境我國廣西省、雲南省為主要途徑,走私牛源大多來自於緬甸以及印度與澳大利亞牛源經過東南亞國家中轉入境中國。自2018年9月份開始,我國政府加大力度打擊活牛走私入境行為,致使數度出現大批量走私活牛滯留在與中國接壤的東南亞邊境沿線地區的現象,造成多數活牛走私貿易商出現嚴重虧損,走私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很多走私貿易商因此暫停了活牛販賣業務。2019年打擊力度繼續升級,走私業務進一步受挫,據估算,當年東南亞走私入境活牛數量比2017年約減少了30%以上,且由於境外各國國情錯綜複雜,高額的多關卡收費通常難以避免,平均每頭牛抵達中國邊境的綜合運輸費用摺合人民幣約為2000~2500元。牛肉走私方面:香港和越南是走私產品入境的兩大主要中轉路徑,約佔每年走私總量的50%以上,也是打擊走私重點監控地區,在2019年的走私成本已高達2900美元/噸,與2017年以前相比增長了約1.4倍。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外環境形勢並不利於肉牛及其相關產品走私業務的發展,走私成本優勢明顯減弱,也成為間接促成國內產品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為平抑國內牛肉消費市場價格,我國對於外來產品入境的合法化也在進一步推進,正關進口持續擴大;2019年4月,中國政府與老撾政府簽署了《關於中國從老撾輸入屠宰用肉牛的檢疫和衛生要求議定書》;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啟動了針對進口哈薩克斯坦肉牛的活畜隔離屠宰加工項目;於當年開放牛肉進口准入的國家又增加了14個,而南非、加拿大和巴西三國因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於2019年被我國暫停進口,又很快於當年解禁。綜合近年我國牛肉生產、消費及貿易形勢來看,進口量的不斷增長並沒有對國內產業造成較大沖擊,反而成為了國內牛肉供應缺口的有效補充。


3 .4 扶貧政策促使地方養牛扶持力度加大,合作經濟發揮積極作用

隨著國家扶貧攻堅任務持續深入推進,全國各地扶貧工作開展如火如荼。而肉牛業作為高賦能農業產業,成為多數傳統養牛地區的重點扶持項目,政府通過政策補貼和獎勵機制,增強貧困戶養牛積極性和自我發展能力,適時引導擴大能繁母牛養殖規模,鞏固牛源基礎建設,築巢引鳳,為招商合作積累資源優勢。很多國內知名肉牛先進企業也積極投身於產業扶貧事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拓展原料市場,實踐高新技術,進一步釋放產能。協會通過研究若干當前發展較為順暢的肉牛產業扶貧案例發現,合作經濟體制往往在產業扶貧模式的建立和運作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專業合作組織將貧困戶等弱勢群體化零為整,以集體利益訴求者的身份,一方面充分調動政府各類幫扶資源為其所用,一方面與龍頭企業相互緊密聯結,形成高效的生產組織鏈條,降低了飼養成本,打通了產銷渠道,對於紮實推進肉牛產業化發展起到了固本強基的作用。同時也要清醒的認識到,不同地區不同肉牛扶貧項目的落實狀況與實際成效良莠不齊,“面子”工程與投機炒作行為,依然是廣泛存在於國內肉牛行業中的現象和干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頑疾。


3.5 犛牛產業日益興旺,發展前景廣闊

犛牛作為我國極具代表性的牛種之一,近年來因其生長環境的優越、肉質風味的獨特及青藏傳統文化的渲染,在國內逐漸形成了以犛牛為主導的消費市場和產業化發展模式。從生產水平方面看,青、藏、甘、寧、川等犛牛主產區,政府均出臺了一系列犛牛利好政策,加之全國牛價水漲船高,犛牛養殖經濟效益得以凸顯,極大激發了企業和個體戶養殖犛牛的積極性,犛牛養殖從業比重和養殖規模化比重顯著擴大。從消費趨勢方面看,隨著國民牛肉消費水平不斷升級,對於犛牛肉產品消費的關注和認知也愈發深刻,地域性消費特徵逐漸減弱,非傳統消費區域銷量大幅增長。從相關行情走勢方面看,2019年青、藏、甘地區犛牛平均出欄價格約29元/kg,同比上漲約25%;青、川、甘地區牛肉年均價格約74元/kg,同比上漲約29.6%,不同地區活牛及牛肉價格波動趨於同步。而由於犛牛傳統養殖集中在我國西部地區,耕地資源相對匱乏,草料自產能力相對薄弱,外調供給較為普遍,導致草料成本整體偏高,精料成本達2.6~3.2元/kg,秸稈等乾草類粗飼料成本地區差異較大,甘肅地區全年主流價格區間在600~900元/噸,青海地區全年主流價格區間在1100~1500元/噸,西藏地區全年主流價格區間在1700~2500元/噸。


04 2020年我國肉牛產業前景展望


4.1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肉牛企業生存發展挑戰升級

進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肉牛企業發展面臨復工不足、運輸受阻、資金斷鏈等諸多嚴峻挑戰。多地活牛交易市場處於無限期停業狀態,活牛流通不暢,產銷環節出現脫節,養殖企業飼養成本上漲,屠宰企業購牛困難加劇,線下餐飲服務業基本卡斷,企業員工及日常生產所需的工具物品不能及時到位,原本可以降低的生產公攤和實現的現金流不能如期實現,但銀行融資貸款的利息仍需支付,企業生存壓力顯著升級,而當前疫情發展形勢的不確定性,給當前國內部分肉牛企業特別是疫情嚴重地區企業帶來的危機感不言而喻。


4.2 全國育肥牛出欄數量減少,牛肉產能有所下降

導致2020年全國牛肉產能下降的因素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在本年全國牛肉標誌性的消費旺季“春節”來臨時間在1月份,較之往年有所提前,從而導致全國育肥牛集中消耗(屠宰)時間較早;二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嚴重影響了肉牛正常交易,出欄與補欄空檔期明顯加大,雖然隨著疫情的緩解,活牛市場也會逐漸恢復交易狀態,但由於近年來國內肉牛育肥週期普遍延長,平均育肥週期在10個月以上,所以2020年因養殖環節空檔期加大導致的育肥牛出欄數量減少及牛肉產能下降難以避免,保守估計2020年全國育肥牛出欄總量將下降約10%~20%。


4.3 高價行情帶動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隨著近年來國內肉牛價格行情利好,養殖行業熱度上漲,促使養殖場工人工資普遍出現上浮趨勢,規模化養殖場對人才和技術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生產管理成本相對上升。當前我國各類疫情形勢複雜多變,國內肉牛養殖從業者對防疫重視度有所加強,防疫管理投入加大。受環保政策影響,禁養區環境逐步改善,全國肉牛舍飼比重隨之提高,對於穀物、濃縮料、精補料、飼料原料及粗飼料等需求進一步提高,總體而言,預計2020年肉牛生產成本將有所上漲,但肉牛價格仍將保持高位堅挺,養殖經濟效益依然呈現樂觀態勢,養殖者為追求利潤更大化,將更加重視優良品種的利用及飼養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帶動產業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


4.4 外來產品入境合法化持續推進,但對於國內產業威脅不大

2020年 1月,中國與緬甸簽署了《關於緬甸向中國出口屠宰用肉牛檢疫與衛生要求議定書》,進一步規範東南亞邊境活牛交易市場,推動東南亞牛源入境合法化進程。2月,海關總署與農業農村部聯合發佈《關於解除進口美國牛肉及牛肉產品月齡限制的公告》,解除了對美國30月齡及以上牛肉及牛肉產品的禁令,允許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檢驗檢疫要求的相關產品對華出口。在國際政治、經濟及國內市場調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關進口政策不斷放寬,牛業產品正關入境比重持續擴大,正關進口數量逐年增多。但基於現階段我國牛肉產能不足及國際相關產品流通總量相對飽和的客觀事實,進口產品依然以補充缺口為主要功能,而非法走私與正關進口之間此消彼長的微妙轉化,可將入境成本的總體優勢削弱,進口產品低價衝擊本國市場的能力有限。因此,在今後一段時期,進口增長給國內產業發展帶來嚴重威脅的可能性不大。


05 幾點思考


5.1 淺析中國商品牛源市場行情的演變過程

近年來活牛及牛肉價格持續上漲,消費需求增長是重要條件,牛源供應趨緊是根本原因,價值規律中的供求關係也在隨時影響著中國商品牛源市場行情的演變過程。為便於分析,我們且以2005年東北地區肉牛行情價格為演變過程的起點進行回顧,當年東北地區體重300kg的架子牛年均價格約6.4元/kg,育肥牛年均出欄價格約7元/kg,架子牛入欄可以直接賺差價0.6元/kg;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07年“架子牛”與“育肥牛”兩者價格出現了交叉點,架子牛與育肥牛價格持平;至此,結束了架子牛“賺差價”的歷史,2007年之後“架子牛採購價格”開始逐漸趕超“育肥牛出欄價格”進入了架子牛入欄“負差價”時代——也就是進入了“倒掛”時期,而且 “倒掛價差”逐年擴大;到2019年,東北地區體重300kg左右的架子牛年均價格約為40元/kg,而育肥牛年均價格約為30.93元/kg,倒掛價差約達9.07元/kg;同樣標準的架子牛,在2005年入欄就可以直接“賺差價”180元/頭,而在2019年入欄就直接出現“負差價”約2721元/頭;在經營過程中,通常需要經過約4個月的飼養期,才能賺回本錢再圖增收,這就迫使育肥經營者更加註重投入與產出之間比重關係的調整優化。2005~2019年,中國架子牛與犢牛價格的逆襲過程,實際上就是商品牛源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行業由“增量發展”向“增值發展”傾斜的轉型過程,肉牛產業所釋放出的張力會越來越大。在牛源稀缺而高價堅挺的今天,產業鏈下游利潤空間受商品牛源成本“地板式”擠壓的情況會愈發明顯,只有不斷提高精細化飼養管理水平與生產效率,強化增值優勢階段的爆發衝刺能力,才是養殖者維持良好經濟效益並不斷創造更大財富的關鍵所在。


5.2 謀定思動,不要“浪費”一場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會各界積極幫助農牧企業破解瓶頸,共克時艱。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及時瞭解行業發展的現狀及困難,並向相關政府部門反饋;國家多部委陸續發文,從改善物流疏通、強化產銷對接與金融支持、加快上下游企業復產復工及推進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等各個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畜牧產業有序、健康運行。誠然,外界的幫助對於農牧企業改善時下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受風雨洗禮之後,企業本身是否具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辯證思維能力或許更顯重要。丘吉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危機”。每一次危機,都蘊含著機遇,危機越大,機遇也就越大。中國的牛業企業從不缺乏危機,中國的牛業企業家也從不缺乏危機感,而企業家與企業家之間最大的區別,則是認知的區別,認知的改變,將重構和再造商業結構,也是企業實現自我救贖的起點和突破生死考驗的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創,同時也帶來了反思和啟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人將更加註重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加註重家人的陪伴和居家美食、更加習慣線上的購物行為、更加關注食材的綠色安全,這些方面無不與以牛肉為典型代表的時尚畜產品消費息息相關。因此,肉牛及牛肉生產企業在面對當下疫情危機時,首要不能自亂陣腳,應理性研判行業未來發展形勢,緊密結合當下國民生活與消費方式的轉變,開發順應消費需求的牛肉產品,充分利用在線商城、網紅直播及社群營銷等新興業態,以“健身健康”和“養生健康”等共同愛好和價值觀為紐帶建立品牌社區,以產品和技術來連接和重構經濟模式、佈局安全追溯體系互聯互通。總之,危機對於先行一步的企業而言,也可能是脫穎而出的機會。深諳此道的企業家,決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危機。


5.3 對於當前形勢下肉牛產業的智能化思考

當前,國內肉牛企業一方面要順應行業發展需求,不斷提高生產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兼顧節本與增效;一方面還要應對因疫情而衍生出的各類風險挑戰。在這樣一個多重因素複雜疊加的特殊時期,肉牛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已成為企業突圍發展的一大主攻方向。肉牛產業鏈的核心是“養殖”,但傳統養殖業受到周圍環境變化影響和人為因素而產生的變數也最大。所謂智能化養牛,則是將以往日常生產過程中的飼餵、環控、穿戴、監測、稱重等人為操作,用一系列相應的自動化硬件設備來替代,之後通過動物信息傳感器、設施設備傳感器、環境係數傳感器等傳感器持續採集數據並上傳到管理軟件進行計算機存儲、監測和分析,逐漸形成產業互聯網系統(AIoT)。硬件設備、產業互聯網系統進而構成了智能養殖管理系統、屠宰加工系統、物流運輸監管系統、園區管理系統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溯源系統,最終構建出一個養殖環境舒適、個體生長健康、管理精細高效、產品安全放心、各環節可追溯的生態體系。肉牛產業的智能化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飼養管理的精準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日糧加工成本,真正達到提質增效;還能為肉牛龍頭企業不斷優化管控模式,建立產業管理雲平臺和智能牛業大數據平臺,最終實現產業生態化提供科技支持。此外,智能養殖還能做到人牛隔離,減少因為接觸而傳播的各類疫病。

總之,對於農牧行業來說,智能化發展已然成為大勢所趨,過去二三十年,靠著國家發展的紅利,粗放管理實現的數量增長掩蓋了質量管理的問題。而如今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和時代挑戰,企業必須為自己量身定製精細化的成長方案,通過智能化轉型,提升抗風險能力,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降低成本,適應未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同時也要看到,肉牛業作為農牧行業的典型代表,同樣也具有農牧行業所具有的獨特特點,對於智能化轉型而言也構成了客觀上的技術難點,如針對養殖場的生產物資採購、生產管理、生產數據分析及員工績效評估等特定的使用場景,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技術開發,以滿足肉牛產業個性化的需求。因此,廣大肉牛企業應審時度勢,不斷加強與新興互聯網、智能化服務行業的緊密合作,幫助產業數字化平臺積累專業經驗,提高技術落地能力,讓在線辦公軟件、系統真正嵌入企業的業務場景,幫助企業實現業務在線、協同在線、溝通在線、組織在線,進而生態在線,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同產業一起共呼吸共命運,伴隨產業渡過危機、成長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