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流行病學者揭 英國佛系防疫 謬誤:任何人都不應抱持幻想


哈佛流行病學者揭 英國佛系防疫 謬誤:任何人都不應抱持幻想

▲英國倫敦的地鐵上,乘客紛紛戴起口罩,防範新冠肺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吳美依/編譯

英國防疫具體措施消極,首席科學官瓦朗斯(Patrick Vallance)甚至假設讓60%的人口染疫,培養「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飽受外界批評。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漢納格(William Hanage)指出,英國政府的政策忽略了「無症狀感染」,有所誤導,也不該將流感的情況與經驗應用在對抗新冠肺炎,「任何人都不應抱持幻想,以為可以透過某種方式,掌控大家才剛剛開始瞭解的病毒,躲過疫情。」

漢納格投書《衛報》表示,第一次聽見「培養群體免疫力」的計畫,深深不敢置信,還以為是在諷刺。他解釋,英國政府認為,為了避免明年冬天可能爆發災難性的「第二波」疫情,在40歲以下、重症風險低的人群身上培養免疫力,是保護整體人口的一種方式;但「這不是疫苗,這是一個真實的大流行病,將會造成大量人口生病,有一些人會死亡,儘管死亡率可能很低,但大量人口中的小部分,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哈佛流行病學者揭 英國佛系防疫 謬誤:任何人都不應抱持幻想

▲英國倫敦白金漢宮附近的民眾也戴起口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漢納格認為,如果進入疫情高峰期,需要加護病房治療的人數,將比目前可用的病床數更多,加上重症患者情況危急的時間往往很長,負擔更重,而當國民保健署(NHS)被壓垮,死亡率就會攀升,即使在條件最寬鬆的假設之中,上述情況仍有可能發生。

漢納格以華盛頓州療養機構為例指出,所有20歲至40歲的醫療人員或養老之家員工也是高風險族群,這些場所爆發疫情的「嚴重後果」已不必多說。他表示,英國政府假設的「第二波」疫情,雖在流感中真實出現,但新冠肺炎不是流感,規則無法適用,「脆弱的人不應為了假想的未來,暴露在接觸新冠病毒的風險之中」。


哈佛流行病學者揭 英國佛系防疫 謬誤:任何人都不應抱持幻想

▲英國政府「佛系防疫」政策受到外界批評,哈佛學者漢納格投書《衛報》分析。(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漢納格也指出英國政府誤導之處,包括要求出現症狀者自我隔離,卻忽略無症狀傳染的可能性。他建議借鏡新加坡、香港與臺灣的防疫行動,「英國不該試圖創造群體免疫力,而該減緩疫情發展,直到更能夠掌握的程度」,具體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社會距離、在家工作、避免握手或者參加大型集會等等。

漢納格以「房子失火」為例表示,儘管英國政府知道大火即將來臨,也看見鄰居如何被快速發展的事態壓垮,卻「莫名奇妙地選擇助長火勢,在被誤導的想法中,認為他們將能夠控制(疫情)。」他強調,政府最基本的職能就是保護人民安全,也基於這一點產生權威、人民信任與合法性,「任何人都不應抱持幻想,以為可以透過某種方式,掌控大家才剛開始瞭解的病毒,躲過疫情。這不會放過你,這不是龍捲風,而是颶風……不要恐慌,做好準備,如果你的政府不會幫助你,自己幫助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