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缺口”面前,美國或難“佛系”……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截至當地時間2月26日16時,美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病例60例。

隨著新冠疫情呈現向全球蔓延勢頭及美國確診病例增多,許多民眾和地方政府對於疫情在美暴發難掩擔憂。2月25日晚,舊金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而就在同一天,美國CDC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查特在記者會上說:“現在,與其說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還不如說什麼時候會發生,美國會有多少人被感染,其中又有多少人會患上重症或引發更多的併發症。”

美國疾控中心國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也說,新冠病毒遲早會在美國傳播。

相比之下,美國聯邦政府對本土疫情形勢的評估一直被質疑“輕描淡寫”“過於樂觀”。面對批評聲音,當地時間2月26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和CDC官員等一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介紹美國政府對於新冠疫情的應對措施。

在發佈會上,特朗普任命副總統彭斯全權負責新冠病毒應對工作。特朗普表示,美國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的風險“非常低”;疫苗研發“進展迅速”;美國已經做好“一切應對措施”。

那麼,美國是否做好了“萬全準備”呢?從美媒報道來看,美國目前存在多個方面的缺口:

資金

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中,確保資金充足至關重要。美國政府當前面臨的一大批評,便是預算“遠遠不夠”。

25日在美國國會,來自兩黨的一些參議員對白宮向國會提請25億美元撥款是否足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了質疑。

民主黨參議員帕蒂·默裡說,政府對這次危機的處理一直是“不可接受的”。她說:“我們不能在最後一刻拿出一個應對資金很少的計劃。”

與此同時,美國公共衛生界對預算額度也不乏批評。美國州際衛生官員聯合會和其他三家衛生組織24日發表聲明稱:“檢疫隔離和維護重要的醫療設備所需的費用已經超過當前聯邦政府所撥的款項。”

有公共衛生專家指出,抗擊疫情所需的資金預算可能超過150億美元,僅疫苗研發可能就需要30億美元。

口罩

據美國《新聞週刊》2月25日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當天在參議院下屬勞工、健康、教育及相關機構委員會聽證會上說,為應對本土新冠肺炎,美國的口罩缺口巨大。美國需要加強醫用外科口罩的生產能力。

阿扎說,美國目前儲備有3000萬個N95醫用外科口罩,但衛生部估計,美國需要3億個口罩。這方面的挑戰不容忽視。

檢測能力

在2月25日一篇題為《美國疾控中心有缺陷的冠狀病毒檢測延誤了對疾病傳播的監測》的文章中,《華盛頓郵報》稱,政府製造的新冠病毒檢測工具存在的問題限制了美國加快檢測的能力,而與此同時,疫情在世界各國進入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新階段。

報道稱,專家們越來越擔心,美國出現的少量病例可能反映了有限的檢測,而不是病毒傳播的結果。韓國已經進行了超過3.5萬例新冠病毒檢測,而美國只檢測了426人,不包括乘坐分散航班回國的人。目前,在亞特蘭大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以外,只有十幾個州和地方實驗室可以進行檢測,因為本月早些時候在全國範圍內分發的CDC檢測盒中包含了一個有問題的部件。

報道還指出,根據美國防控指南,目前僅需對一小部分人——表現出呼吸道症狀和近期去過中國的人——進行檢測。

但很多公共衛生專家認為,鑑於新冠疫情在新加坡、日本、韓國、歐洲等多國擴散,需要擴大在美檢測範圍。

值得注意的是,據最新消息,美國已確診首例傳染途徑不明病例。

《紐約時報》2月26日援引美國CDC聲明稱,“到目前為止,該病例的接觸史尚未查明。該病例是由美國公共衛生系統發現的,後經臨床醫生確診”。

《紐約時報》稱,這是美國首例感染途徑不明的確診病例,代表新冠病毒可能在美國出現社區傳播。

護士準備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護士協會和全國護士聯合會日前展開了一項全國性調查。調查發現,獲得如何應對新冠肺炎信息的美國護士不及半數。

調查顯示,只有13%的受訪護士表示制訂了隔離病人的相關計劃,僅31%的護士說自己所在醫療機構提供的防護設備是到位的。

《新聞週刊》2月25日的報道也直指由於缺乏信息和適當設備,美國護士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缺口”面前,美国或难“佛系”……

加利福尼亞州護士協會推特截圖

目前來看,美國的疫情應對工作中似乎存在一些“短板”。塔斯社觀察家安德烈·什托夫認為,美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卻顯然沒有做好應對大規模疫情的準備,而且其應對能力也許比其他國家還要糟糕。

那麼,造成當前局面的原因是什麼?

埃默裡大學法學家波利·普賴斯在《大西洋》月刊發文警告稱,美國的問題在於,抗擊流行病的責任並不集中在聯邦政府,而是“分散在各州2000多個衛生部門上,這一點使國家戰略的實施極為困難”。他甚至不清楚“在與流行病有關的緊急情況下,誰有權決定國家政策”。

麻省理工學院勞資關係專家卡倫·斯科特在《對話》雜誌發表評論稱,數億美國同胞很難做到聽從國家醫療部門的建議——“如果生病就待在家裡”。她認為,總體上,美國“還沒做好在工作場所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準備”。

延伸閱讀

美國在中國抗擊疫情中表現如何?疫情就像鏡子,讓我們看到了這些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紛紛向中國施以援手。美國國務院協調組織慈善機構向湖北提供了16噸疫情防控物資,包括38萬隻N95醫用口罩、2.9萬副醫用手套、6000 套防護服等。美國務院還宣佈將向中國和其他國家提供1 億美元防疫援助,但似乎至今也沒有看到具體動作。

相比美國政府,美工商界、友好團體、民間組織等的表現要積極得多。中國美國商會的100多家會員企業已向中方提供了總價值約5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和物資援助。中國社科院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企業對華援助總額排名第一,並且遠高於其他國家企業。惠氏、雅培、AO史密斯、通用電氣、安利、百威、耐克等多家美企援助額都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美國民間援助機構“醫療共享組織”與可口可樂基金會、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合作向中國捐贈180萬隻口罩和8萬套防護服,這也是美國民間迄今提供的最大單筆醫療防護物資捐助。美國十大慈善救援機構之一“直接救援”首批捐贈的20萬隻口罩、2.75萬副醫用手套、4000套防護服已於近日直接運抵武漢協和醫院。

比爾·蓋茨創立的蓋茨基金會宣佈提供1億美元資金,用以在全球範圍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其中500萬美元已交付中國相關機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委會、喬治·布什美中關係基金會積極籌措口罩等醫療物資,由聯邦快遞公司包機免費運往中國。美國職業籃球聯盟也向中方提供了500萬元人民幣現金援助。

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來華,同鍾南山院士等中國同行一道對病毒進行研究,並表示願無償提供新型診斷試劑。還有很多美國友人和專家學者主動向中方提供新型疫苗以及潛在醫療藥物等信息。許多美國普通老百姓向中國駐美使領館表達深切慰問與支持。路易斯安那州聯邦參議員卡西迪在國會提出支持中國抗擊疫情決議案,呼籲美國加強對華援助與合作,同遭受疫情的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站在一起。

廣大在美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統計,該館領區內有關組織機構和僑學界累計向國內捐款捐物近4000萬美元,其中包括700萬隻口罩,21.7萬套防護服。經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推薦渠道運回的民間捐助物資已近20批、總量超30噸,總價值超360萬美元。有許多僑胞捐款捐物後不留姓名,還有4位年輕人留下了“中華兒女”的署名。

這次疫情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再次看到中美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但同時也看清了美國一些政客落井下石、唯恐天下不亂的嘴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沒有想著如何幫助中國抗擊疫情,卻還在一個勁到處發表汙衊抹黑中國的言論,挑撥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稱中國疫情將加速工作機會迴流美國,這種言論毫無人性。頑固反華的聯邦參議員科頓公然散佈病毒可能源自中國“生物戰”計劃的謊言。《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辱華文章,赤裸裸地宣揚種族歧視。即使在中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情況下,參議員魯比奧仍睜著眼睛說瞎話,妄稱中方發佈的數據並不屬實,疫情並未得到遏制。

中國人向來重情重義、愛憎分明。對於美國社會各界的真情厚誼,我們衷心感謝、銘記於心。同樣,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重創美國時,也是中國派包機運送援助物資,幫助美國應對災害。而對於美國內強硬反華勢力的汙衊抹黑、倒行逆施,我們也敢於亮劍。必須要讓他們知道中國人的尊嚴決不容損害,中國的底線決不容觸碰。日前中國外交部宣佈吊銷《華爾街日報》3名記者證件,就是給了這些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疫情無國界。中美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合作應該成為兩國關係的新亮點,而不是摩擦點。那些企圖利用疫情作政治文章,搞中美“新冷戰”“脫鉤”的人是逆兩國人民的意願和歷史潮流而行,看似來勢洶洶,實則內心虛弱,註定要失敗。中美兩國人民在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也應共同將破壞中美關係發展、鼓吹中美敵對仇視、挑撥中美民意對抗的病毒殺滅。

11萬美國人喊《華爾街日報》道歉!華春瑩約見美國使館負責人

2020年2月26日,外交部新聞司司長華春瑩約見美國駐華使館負責人,奉示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中方處理《華爾街日報》發表辱華標題評論文章再次發表不當言論以及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揚言美方對駐美中國媒體記者採取措施提出嚴正交涉。

華春瑩指出,《華爾街日報》的錯誤是嚴重的,該報必須為此承擔責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以所謂言論自由為名,公然為《華爾街日報》的嚴重錯誤張目撐腰,並對中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說三道四,是非不分,毫無道理。揚言對中方媒體採取報復行動更是不可接受。

華春瑩強調,事實上,美方無理冒犯、挑釁中方在先,中方正當防衛在後。近年來,美方對中國駐美新聞機構採取多種限制措施,中方駐美媒體記者秉持職業操守,客觀報道美國。如果美方對中國駐美新聞機構採取進一步騷擾、限制措施,中方必將作出進一步反應。

為什麼11萬美國人喊《華爾街日報》道歉?

最近,美國政府請願網站“We the People”一直很忙。

日前,《華爾街日報》發出一篇觀點文章,“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迅速被廣泛關注。

目前,已有超11萬美國公民在請願網站上發佈請願書,訴求只有一個,要求《華爾街日報》撤換標題並公開道歉。作為溝通民情的一個重要通道,2011年奧巴馬推出了“網絡問政”功能網站“We the People”,美國公民可以把自己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裡提交請願書。根據規定,在請願發出30天內達到10萬人簽名,便可得到白宮的回覆。截至當前,這項針對《華爾街日報》的請願已有超11萬人簽名,但白宮方面尚未做出回應。

前述文章中如是寫道,“因為某種蝙蝠病毒,猶如不可阻擋重型卡車的中國這周消停了,儘管中國努力控制疫情並重新開始經濟發展,但這個正逐漸習慣了中國勢不可擋崛起的世界,正提醒人們,沒有什麼東西——包括中國的實力(崛起)——是可以被認為理所當然的……”

文章的作者Walter Russell Mead,據介紹,他是Bard大學外交與人文科學專業的James Clarke Chace講席教授、《美國利益》雜誌總編輯、赫德森學院學者、原耶魯大學美國外交政策教授。不過從整篇文章的內容,讓人感覺文不對題。

在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哪怕一些嚴肅媒體也難免做出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新聞來。不知是《華爾街日報》有意策劃還是自擺烏龍,毫無疑問,這條標題賺了眼球,斬獲流量。

隨著世界華人圈的強烈反應,事件還在逐漸發酵後一步一步升級。一系列連鎖反應面前,《華爾街日報》不得不關閉該文章的評論。已有的300多條評論中大部分是網友懟作者種族歧視的標題,以及許多讀者表達對《華爾街日報》發表此類標題的極度失望。有網友指出,作為一篇觀點文章,內容主觀性雖強,但通篇的觀點中作者並沒有例舉任何一組具體經濟數據進行支撐,再配合如此有聯想性的標題,只會讓人感到作者對中國帶有歧視情緒。

由“疫情”引發的“輿情”,很多人表示有些匪夷所思。針對同行不負責任的“任性行為”,美國的一些主流媒體進行了批評。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援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種族研究教授Catherine Ceniza Choy的觀點稱,“美國主流媒體發表這種觀點文章只會加劇恐懼和焦慮情緒,同時也增加對全球華人和其他亞洲人的敵意,這是極度有害和錯誤的行為。”Choy認為,“疾病不看種族或是膚色,更不看國界。”

波莫納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社會學家Anthony Ocampo表示,“亞洲病夫”標題以一種沒有人性的說法來提及疫情,根本沒有顧及到美國近400萬華裔公民對中國此次疫情的情感,“數不盡的生命和家庭因疫情被隔離,有很多人去世,其他人的生活也被永遠改變了,”他說,“所以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在想,他們(華爾街日報)的人性在哪裡?”

網上持續引發波瀾的重重壓力之下,該文作者Walter Russell Mead在推特上透露出一個背景,稱標題是編輯起的,有爭議請去找編輯理論。但網友們似乎並不買賬,表示Mead是可以對標題提出異議的,但他並沒有,只是問題出來之後欲蓋彌彰而已。

另有網友稱,就算不是作者的“鍋”,但《華爾街日報》評論版編輯Paul Gigot也要對此負責,Gigot從1982-1985年在中國香港任《華爾街日報》亞洲區負責人,因此不可能不知曉此標題將引發何種後果。

人們不明白的是,曾獲30多次普利策獎的《華爾街日報》,素以嚴肅有深度的報道風格和新聞選題的嚴謹著稱,該報記者平均花6周進行選題,卻犯如此“低級錯誤”。

BBC(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就“亞洲病夫”進行說明,從19世紀西方用來批評清政府的腐敗,到當時中國救亡圖存的知識分子如梁啟超為激發民族主義批評中國,再到1972年,李小龍一腳踢碎那塊“東亞病夫”牌匾,可以說“亞洲病夫”一詞作為落後、恥辱的代名詞早已深入是中國人敏感的神經。

而據《紐約時報》24日報道,20日華爾街日報內部50多名記者和編輯聯名致信報社管理層抗議,信中敦促報社領導人“考慮修改標題,並向讀者和所有被冒犯的人道歉”,並說“如果不盡快行動,也會對我們的品牌和能力造成持久的損害。”

這封抗議信也反映了《華爾街日報》內部新聞報道記者和觀點評論作者間的緊張關係,與《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一樣,《華爾街日報》新聞板塊和觀點板塊是獨立運作的,在中國外交部表示強烈譴責之前,《華爾街日報》內部就進行了討論,主編馬特·默裡(Matt Murray)表示因為新聞和觀點的嚴格劃分,他做不了什麼。

《華爾街日報》尚未正式道歉,報社出版人William Lewis僅僅在週三的一份聲明中說,該標題“顯然引起了中國人民的不安和擔憂,我們對此感到遺憾”。

面對疫情,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事外。《時代》週刊就刊文提到,疫情面前,人類應該是一個共同體,尤其應注意對疫情國家民眾的區別對待和歧視等,比如有些人將此次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這種帶有偏見的稱謂和“亞洲病夫”標題一樣,只會加深人們的負面情緒。

世界已經進入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地球村時代。人類與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拉鋸戰正值白熱化階段,當下最重要的是尊重生命、尊重常識、尊重規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新華網客戶端、人民日報、紅星新聞、外交部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