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战疫故事丨最近这段爆红抗疫视频,原来是水口这位退役巾帼拍的!

日前,因防疫过劳,一名水口街道“95后”网格员李建环晕倒在排查现场的小视频刷爆惠州朋友圈,不少惠州市民被水口街道工作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感动了……而这条视频的制作就是出自惠城区水口街道文化站站长刘静之手。

惠州战疫故事丨最近这段爆红抗疫视频,原来是水口这位退役巾帼拍的!

刘静拿着手中的摄影器材记录抗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军人誓言。”一声令下,迅速出击,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还是冷雨卡口、隔离一线,退役军人刘静或带着工作组走街入户,排查劝聚,奋战前线;或拿着手中的摄影器材记录抗疫,熬夜剪辑,强化宣传……这是巾帼时代风采,更是军人战疫风姿。


跨界担当:舞者拍起视频来

打开刘静的手机,水印添加、海报生成、拍摄剪辑、音频制作、视频教程等不下20个相关的APP在页面呈现,相册里全是防疫复工复产的视频片段和照片,平日里低头就在用软件制作视频。不了解她的人,还以为她的职业是专业的摄像工作者。

而实际上,刘静的专业是舞蹈。“我是个小视频制作发烧友。疫情暴发后,水口亟需一名新媒体宣传人员,我是‘临危受命’,从一个文艺工作者变成防疫宣传者。”这种紧急临时的“跨界”任务,换做别人可能避之不及,秉持“文字和镜头也是战斗力”的刘静不仅立马接受了,还在工作中不停学习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权威媒体的新媒体宣传手法;为了弥补剪辑短板,她多学习勤钻研,一有空闲就赶紧拿出手机进行修改和剪辑,力求成品最佳。

惠州战疫故事丨最近这段爆红抗疫视频,原来是水口这位退役巾帼拍的!

刘静查看拍摄画面。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不是医护人员,不直接与病魔作斗争,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助力战疫一线。我觉得我得用镜头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在一线作战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网格员。”刘静把新媒体防疫宣传的视角放在基层,放在群众身边那些不断闪烁温暖微光的一线防疫人员。

2月20日是刘静第二天跟着网格员入户拍摄的时间。在中午时刻,正在进行网格化排查疫情防控的水口街道网格员李建环突然晕倒在楼梯上,跟在后面的刘静果断记录下这个画面,随后马上跟其他网格员一起帮助因过劳工作导致低血糖晕阙的李建环唤醒。十分钟后,李建环醒了,她同事立马背她就医,刘静继续拍摄这个画面,让战疫故事镜头延续。

“这个‘95后’的网格员醒来第一件事就说她没事可以继续扫楼。我当时很受触动,在这场战疫中,我想用我的镜头,让更多人在疫情期间亦或是疫情结束后,记住他们的奉献和付出。”

截至记者发稿前,刘静拍摄了近10个关于新冠肺炎防疫的优秀视频宣传作品,以及各种亮眼的防疫海报,包括基层防疫、党建引领、复工复产、春耕春种、巾帼风采等内容,其中多个视频还被报送广东省宣传部及推送“学习强国”等平台。


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

“我是一名党员,在这场战疫中,我责无旁贷要冲锋在前。“在刘静的胸口总是别着一个党徽,她是用这种方式时刻提醒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疫情暴发后,水口街道内酒店、娱乐场所、网吧等数量在惠城区镇街中最多,人口众多且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刘静在家根本“闲不住”。“这是新冠疫情排查表,请您填写一下。”还没来得及利用假期跟家人好好相聚,大年初二,刘静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水口街道文化站抗疫工作中。

惠州战疫故事丨最近这段爆红抗疫视频,原来是水口这位退役巾帼拍的!

刘静排查娱乐场所。

走访辖区所有酒店、娱乐场所、网吧进行地毯式排查及张贴宣传海报……在她的带领下,水口街道文化站全员配合相关部门坚守在执法检查一线,每天对关停的歌厅、舞厅、网吧、影院等场所进行不定时巡视检查,严防关停文化娱乐场所私自开门营业。遇到不听劝解偷偷营业的情况,刘静不放弃,三番五次地实地查看警告,或者叫上公安人员严格执法,切实打赢防疫阻击战。

别看一米七的刘静长得高挑斯文,曾经的军旅生涯,却励练出刘静顽强的作风,以及“轻伤不下火线”的“倔脾气”。

二月寒风夹杂冷雨凛冽。当他人高枕温床入梦乡之际,凌晨的高速公路蓬陵出入口,有一群党员和志愿者活跃其中,刘静穿了一件羽绒服就在现场拍摄了。“当时拍的时候没觉得有多冷,结果等拍摄完成,全身都是湿淋淋的,才开始觉得着凉了。”身寒心却热,刘静一回到家中,就开始着手剪辑视频,直到夜深。

惠州战疫故事丨最近这段爆红抗疫视频,原来是水口这位退役巾帼拍的!

刘静拍摄网格员的一天

长时间面对手机电脑屏幕,再加上那晚淋雨,让刘静得了轻度结膜炎,眼睛红肿得跟桃子似的。刘静只好遵医嘱闭眼休息。但刚刚一闭眼想到了宣传工作还有哪个遗漏问题,手机和电脑又“偷偷”打开了,家人都拿这个“拼命三娘”没办法。

“视频新闻和文字新闻一样,是讲究时效的。过了时间再宣传,可能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刘静笑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一旦进入到工作状态,就力求做到最好,很多时候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