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浙江战“疫”表现?记者想到了两个字……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谢云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下半场,回看浙江战“疫”及对下半场的展望,“稳”和“进”二字跳入记者的脑海。在这场阻击战、总体战中,浙江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果断措施,下好“先手棋”,以全省的“稳”和“进”为全国抗疫大局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不少媒体、网民的点赞。

疫情突如其来,浙江敏锐的危机应对意识,令人印象深刻。1月23日,武汉市实行严格的离汉通道管制,浙江第一时间在全国率先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推出“十个最”的防控举措。

当时,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为571例,社会上已出现恐慌、紧张情绪。虽然当时浙江只有27例确诊病例,但浙江基于大数据分析,迅速决策,果断实行最高标准防控,为后来的抗疫主动打下了基础,受到广泛称赞。

据记者了解到,浙商在武汉有几十万人,尤其是浙南温州一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虽然在启动一级响应之初,浙江的确诊病例并不多,但随之就出现较快增幅,尤其温州一度疫情较为严重。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没有及时采取“雷霆手段”,浙江省域疫情走势可能会严重得多。

浙江启动一级响应,走对了“先手棋”,为遏制省域疫情扩散蔓延赢得了主动。但是,浙江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现象,比如关闭所有便利店,限制快递、外卖等。发现这种情况后,浙江迅速“纠偏”——2月9日,浙江发布疫情防控责任“2号令”,针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出行管理,提出“原则上不得随意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等“三个不得”, 闻过则改、讲求实效,务实之举广受民众和舆论肯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这场战“疫”中,浙江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前期,浙江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重点,用每日一报的“五色疫情图”让社会知晓全省疫情动态和防控成效,并摸索推出了健康码和智控指数;在防疫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浙江及时调整策略,由封闭式管控转向精密智控,以“一图一码一指数”机制为支撑,在全国领先一步推进全省复工复产。

浙江善于以系统思维算大账,立足省域特点和疫情规律性特征,精准应对每个目标的窗口期。比如,在启动复工初期,浙江防控仍处在最吃劲的阶段,当时浙江采取“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策略,实施以县域为单元分区域、分行业的复工复产,同时,密集研究助力各行业全面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到3月2日,全省各县域疫情防控都达到绿色低风险等级,将应急等级调整为二级响应,各部门密集出台系列非常之策,复工复产率大幅上升。截至3月15日,省外返浙务工人员已近1300万人,基本实现稳妥高效恢复经济运行。

非常时期,浙江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势,频频抢占先机,赢得民众点赞。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浙江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运用,在这次战“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加快了浙江省打造现代政府的步伐。

日前,浙江提出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础上,以“整体、智治”的理念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让群众和企业办事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以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推进实现政府治理协同高效。浙江在这场战“疫”中“以战代训”,全方位提升治理能力。

从国内最早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至今已有50多天,浙江紧扣“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以“稳”和“进”姿态向人们展现了在危机之中的治理能力。浙江省防控办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对记者表示,浙江仍然面临着疫情反弹的风险,特别是省外、境外输入的风险,要以更大定力抓统筹、抓重点、抓落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下半场战“疫”浙江将交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分答卷。(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