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将为从斑岩型矿床充分开采金和铜提供重要依据

新研究将为从斑岩型矿床充分开采金和铜提供重要依据

2020年1月14日,根据日内瓦大学公布的一项有关斑岩型矿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了斑岩型铜矿和金矿的特殊性,这将有望为从斑岩型矿床中最大限度地开采铜和金提供最新理论依据

斑岩型矿床是铜和金的重要来源,全球75%的天然铜和25%的天然金产自斑岩型矿床。为什么有些斑岩型矿床富含铜,而有些斑岩型矿床富含金?为了破解这一地学及矿业界的热点问题,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研究在斑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铜和金的矿化积累特性,寻找从矿床中开采的铜和金的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不仅发现矿床的深度影响金属的产量,而且研究表明有超过95%的黄金通过火山喷发流失到大气中。也就是说,矿床越深,铜的含量就越多,矿床越浅则就越富含金。这些重要发现,将为如何从斑岩型矿床中最大限度地开采铜和金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研究人员利用一系列统计模型来验证两个假设:要么岩浆流体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数量的金属,要么流体是相同的,但影响铜和金数量的是金属沉淀的有效性。结果证明了后者的正确性,即关键在于金和铜的矿化时间的不同。成矿时间越长,铜矿床越丰富。为了使矿化尽可能长,矿床必须离地表3 km深,以保证矿化所需的温度和较长的岩浆寿命。在富含铜的深层矿床中,只有不到1%的金被捕获,而在深度为3 km的矿床中,这一比率上升到5%,即有超过95%的金逃逸到大气中。研究人员指出,尽管金在火山喷发时极易逃逸,但它容易在浅层沉积物中被保留,因为那里的液体和蒸汽发生了分离,这有助于金的沉淀。

最新研究表明,在几十年内,铜的自然和可循环利用储量将超过铜的供应能力。这意味着需要新的勘探方法以提升铜的产量。对此,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首次明确区分了斑岩铜矿和金矿,而且解释了其形成机理。这将为矿产勘探行业如何勘探并最大限度开采铜和金提供重要指导。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及作者: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地球科学动态监测快报》2020年第04期,张树良 编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