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近年来本就饱受线上渠道冲击的银行线下网点,再一次遭遇了重击。

往年的第一季度都是银行冲业绩的重要时段,但今年碍于直接接触存在的健康风险,大部分银行网点都只能被迫“休眠”。

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开始学习并使用线上渠道办理业务,这是银行线上业务拓展的好机会,但对银行网点和柜员们来说,可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01

银行服务无处不在,但不是在银行网点。

这是布莱特·金在《银行4.0》一书中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展望,虽然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那种景况无疑会对银行网点和相关从业人员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技术的逐渐成熟,

银行的许多业务都从柜台挪到了自助机器手机或是电脑上,不光方便快捷还能为银行节约很多成本。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中银协发布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指出,全行业离柜率已接近90%


疫情之下出门不便的现状,更是进一步推动了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让很多原本还选择到网点办理业务的人也开始尝试着使用更便捷线上办理方法。

超高的离柜率,经过此次疫情的催化还可能会更上一层楼,这样一来,那些派不上大用场的银行网点和柜员处境就相当尴尬了。


虽然线下网点不会因为线上业务的冲击而大量消失,但由此引发的服务调整和布局调整仍是不可避免的。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六大银行业绩稳增,资产质量保持良好,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也都开始了人员优化


在2019年上半年的短短6个月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储蓄银行这六大行就在全国各地关闭了近280个网点。

与此同时还减员3.5万人,比2018年全年的减员总数还要多,其中,工作内容最容易被机器替代的柜员首当其冲。

根据邮储银行2019年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累计压降台席5500余个,优化柜员近3400人,其中有近2400人调整至网点的营销团队。

柜台压降、人员调岗成为了发生在每个银行柜员身边的事,总行分行还好,指标给的略多,一些支行本来就不多的柜员人数甚至会直接砍半。

虽然不同的银行相对应的政策不尽相同,但对于通过校招途径进入银行的大多数同学来说,柜员就是职场逃不开的第一步,

柜员岗位的减少则会直接影响到校招的难度。

Z君是2016年通过校招进入新一线城市某国有大行的,那一年,包括他在内,这家国有大行总共在省里招聘了100余人。

但从此以后,他们行每年在省里校招的人数没再超过50人,招聘数量比Z君进去的时候少了一半还多,竞争激烈可想而知。

而作为家长们心中的“金饭碗”,银行工作的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薪资水平虽然在金融行业内完全排不上号,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旱涝保收,不会轻易失业,福利待遇也比很多企业要优厚;

虽然也经常加班,但和券商投行动不动一周上班8、90小时的疯狂比起来,银行的工作强度也没那么夸张。

在经济下行、就业困难的当下,这样的条件还是吸引了很多优秀同学前来竞争,但随着岗位需求的缩减,招聘要求也变得更加严苛,最直观的后果就是学历贬值。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根据我们以往的印象,柜员的学历背景要求应该是整个金融行业里比较宽松的,但近年来,985、211、名校海归毕业生进银行做柜员的情况似乎也不那么罕见了。


那些我们不太看得上的岗位也可能有很多人争抢,别说碾压对手拿offer来保底了,没准还会被别人按在地上摩擦。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末流985金融本硕,秋招从自信到自闭……


02

对于志向不在银行的同学来学说,柜员的减招似乎无关痛痒,但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牵一发就可动全身,银行业减招,整个金融行业的招聘市场都好过不了。

银行本身数量庞大,四大行动辄有着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员工,旗下众多的分支行网点更是为大量的海内外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

从大型国有银行到地方中小城商行,中资银行每年投入校招的名额可以说是全金融行业之冠,相比起来,券商、投行等机构招聘的人数很可能只是银行的零头。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中国银行2019年共有31w+的员工,校招放出8300个岗位


这也就意味着同样是按比例减少招聘人数,银行减招导致同学求职困难的情况要比券商投行等严重的多,波及到人数也不是一个量级。

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减招之外,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带来的影响也不太乐观。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在2019年春季的《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中指出:

“银行业已全面步入4.0时代,客户脱媒趋势日益明显,跨界竞争也愈发激烈,面对内忧外患,越来越多银行选择部署开启数字化银行战略来赢得竞争优势。


随着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力,做系统、IT、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型人才在校招中的占比也在上升。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中国银行总行2019年度共招收168人,其中有一半是技术类专业出身的人才


真正学习财经专业出身,求职目标定位在前台的同学们反而变得有些尴尬,招聘比例的下降让同学们的求职难度直线飙升。

而当各大银行累计减招数万,这些学历背景、个人能力都相当优秀的商科名校生就势必要考虑广撒网或是投递预期以下的金融机构来给自己兜底。

僧多粥少的局面经历这样一次求职“挤兑”之后,金融机构没什么损失,那些个人背景不够硬,或是运气不太好的同学却要吃大亏。

03

M君就是2020校招翻车的典型。


她985理工类专业本科,常春藤研究生归国,虽然有几段实习经历,但尝试之后觉得自己对与本科专业相关的工作不感兴趣。


后来临到秋招时,M君把求职主要方向定在了金融,虽然不是相关专业,实习经历也不多,但

名校背书和理工科背景在金融求职中应该会很吃得开。


因为对自己很自信,她只投递了几家证券、银行和一些互联网大厂,而且都是顶尖的优质岗位。


某大行总行管培的面试现场,一水的清北复交,学历背景最弱的都是一流985硕士,关系也一个比一个硬,M君有些慌了。


她想到了自己实习的券商有好像有转正的机会,询问之后得知确实有留用机会,但不考虑女生。


她想投递其他券商和互联网大厂却发现自己的19年一季度的毕业时间不满足企业的要求,在不少公司看来她已经不属于应届生,也没资格投递校招了。


银行减员3.5W,谁是最大输家?

中信证券将校招对象的毕业时间卡在了2019年下半年,这也是很多券商与互联网大厂的做法。


最后在M君的尽力补救下,她到了几个保底的offer——家乡新一线城市的某证券分公司管培和几个大行省分行要从柜员做起的普通岗位,她一个都不满意。


眼看着研究生的同学们有的做了银行总行的管培,有的进了顶尖券商的总部,还有的去了互联网大厂起薪就有40W+,就不少连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同学工作都比她的好……


金融行业的火热让有志于此的同学们比其他人背负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激烈的竞争也让职业规划和求职当中的容错率变得很低。

不论是一次花费数月却对丰富履历无用的实习,或是与企业要求不契合的毕业时间,还是错估就业形势浪费的申请机会,都有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在金融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同学们必须全力奔跑才能不被竞争者们抛下,必须做好预判才能不落后于他人。

低年级时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是很普遍的情况,虽然身边的前辈恨不得揪着我们的耳朵大喊自己的悔不当初,但每到毕业季,还是会有大批像M君一样的人连滚带爬的走上一个不怎么满意的岗位,然后像前辈们一样悔不当初。

趁着属于自己的毕业季还没有到来,不如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吗?这个专业所对应的求职方向你了解吗?

你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定位吗?是以所学专业为导向还是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

为了达成就业目标你在大学中要采用什么方法?是去相关行业实习?考取有帮助的职业证书?是多做networking听取业内人士的经验与建议?


诚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抓紧上路才是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