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的高新答卷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高新答卷

本組圖片均由成都高新區提供

自成都市“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的大幕拉開以來,作為全市改革開放“領頭羊”和經濟發展“主引擎”,成都高新區已然在這場全域覆蓋的競速中跑出了“加速度”。

日前,由成都市政務服務管理和網絡理政辦公室、高新區網絡理政辦公室聯合第三方機構展開的2019年營商環境評估報告出爐。報告顯示,在成都22個區(市)縣中,成都高新區的17個營商環境指標絕大部分均落實到位,企業主體評價較高,整體排名走在全市前列。

事實上,從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到“AI”“守信通”“首證通”等高新特色品牌,再到包容普惠的人才政策等創新指標……2019年以來,成都高新區聚焦18個重點領域“破題”改革,持續發力優化營商環境。

在這個始終走在全省全市前列的改革創新高地,曾經的“開年熱詞”,已經在一場場“刀刃向內”的改革實踐中,變身為實實在在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改革成果,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貢獻著不可小覷的高新力量。

苦練“基本功” 基礎領域改革走深走實

“這次改革,出發點是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省市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但我們的實踐探索並沒有止步於‘考綱’,而是努力推動改革走得更深、落得更實。”成都高新區網絡理政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該負責人看來,營商環境是一項涉及政務、市場、金融、法治等經濟社會改革多方面的系統工程,成都高新區要在這場綜合考驗中“拿高分”,首先要保證基礎領域改革的紮實推進。

2019年9月,《成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19-2020)》(下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圍繞企業、產業、城市、政府四大核心主體要素,明確了包括企業開辦8小時辦好、工程建設項目80日辦結、納稅時間力爭壓縮至120小時、優惠政策一窗通辦等在內的29項主要內容,全面覆蓋18個一級指標,力求與國際前沿接軌,謀劃頂層設計與改革實踐的超前性。

企業開辦,往往是企業生命週期循環的第一環節。但在改革之前,開公司需要十分繁複的手續和程序——怕麻煩,怕跑冤枉路,耽擱了不少“創業夢”。

為此,成都高新區與時間“較勁”,在一年內實現企業開辦3次提速:2019年1月,在全省率先將企業辦照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9月,辦照時間再次壓減至8小時;10月,深化“企業開辦一窗通辦”,全流程8小時辦結,歐洲中心自貿服務大廳實現了2小時搞定企業辦照。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高新答卷

中國-歐洲中心自貿服務大廳內外資一站式辦照登記窗口

填表、提交材料、自動打印營業執照、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只用兩小時就辦好業務,不可思議、前所未有!”在成都高新區體驗了一把“極速開公司”後,四川興百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分公司負責人張亮亮十分感慨。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高標準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是成都高新區一直以來的“自我施壓”。高位目標背後,成都高新區企業登記註冊窗口“朝8晚8”的延時服務已成常態。

據統計,成都高新區平均每天有120多家企業註冊開辦,高峰期時有160多家。自2019年3月以來,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自主開發的企業登記智慧審批系統辦理企業註冊登記4900多件、自助發照超過3.2萬份,實現了企業登記智慧審批、全網通辦、企業辦照“零見面”。

得益於“全域通辦”“智慧登記”“政銀合作、免費開戶”等高效服務,成都高新區的市場活力愈發顯現。數據顯示,2019年,成都高新區新增各類型市場主體50941戶,同比增長18.22%。其中企業31853戶,,新增企業數量在成都市各區(市)縣居首位。

同樣實現審批時限連續“跳級”提速的,還有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自2018年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開展至今,成都高新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先後完成了從180天到100天、再從100天到90天的大幅縮減。這一速度,走在了國務院、成都市規定的改革時限之前。

目前,成都高新區正按照《行動方案》要求繼續保持先行先試的姿態,朝著“工程建設項目80日辦結”的目標加速前進。

連續趕超國務院和成都市劃定的“及格線”,成都高新區如何做到?

結合實際情況,高新區首先對“80日辦結”的總體目標進行了量化拆解——部門行政審批時間控制在35個工作日以內,施工圖審查等中介服務和水電氣訊等市政公用服務控制在45個工作日以內,按照項目類別分梯度設置審批時限……目標分解之後又梳理出多個細項指標,以確保改革有序推進。

“取得的進步顯而易見,這也是企業實實在在感受到的變化。”對於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的改革成果,已經在成都高新區辦理該業務近10年的高新萬科中心項目工作人員孟珊有著切身體會。

在《行動方案》明確的改革舉措中,有一項被評價為“字最少,含金量卻最高”——優惠政策一窗通辦,改革對象是涉企優惠政策?,最終受益者是全區近19萬戶市場主體,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取得實效,直接考驗著成都高新區為企業謀求優惠與機會的能力。

此前,成都高新區在調研後發現,儘管優惠政策已經覆蓋企業的全生命週期,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卻困難重重。

“原有申報流程複雜繁瑣、紙質材料層層留檔加重企業負擔、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系統孤島’……很多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不光讓企業頭痛,就連我們工作人員自己都覺得不能理解,”成都高新區經濟運行局相關負責人直言。

為此,成都高新區先後赴上海、廣州等地學習“取經”,通過推行“優惠政策一窗通辦”改革,提高企業對涉企優惠政策的知曉度和獲得感,讓惠企政策更加精準地賦能企業成長。簡單來說,就是要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讓企業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後臺多流轉。

2019年12月,成都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肖家河街道工作站正式成立,作為成都高新區首個街道企業服務工作站,旨在為企業提供政策諮詢、試點申報、訴求申請等服務工作。以此為試點,未來還將有更多服務站入駐高新區企業密集的產業園區、街道等,為企業就近提供‘一窗式’服務。

這樣的改革探索和成果,只是成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一些縮影。

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財產登記、獲得優惠、破產註銷……如今,成都高新區高標準打造的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在釐清改革內在邏輯、搭建全新機制運轉框架的改革進程中不斷完善,也顯示出其對標先進、苦練“基本功”的毅力和實力。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高新答卷

突圍“附加題” 跳起摸高爭創新

在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這場持久戰、攻堅戰中,成都高新區交出的“高分答卷”,還體現在一系列開先河、立標杆的創新舉措上。

包容普惠創新指標,是成都高新區在參考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和高新特色確定出的一項指標。其中,能夠直觀反映一個地區發展質量和創新效能的人才政策,是成都高新區的重點改革領域。

在去年11月召開的成都高新區2019年人才大會上,成都高新區正式發佈“金熊貓”人才政策2.0版。新政共計12條,重點從引得進、留得住、重培育、優服務等方面著手,包含細化人才分類、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加大人才激勵、加強人才服務等6個方面內容。

在人才評價方式上,成都高新區摒棄“老三樣”評價標準,在成都市A、B、C、D四類人才政策的基礎上,發佈《成都高新區急需緊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錄》,建立起符合自身產業實際的人才評價體系。自2019年10月第一批次人才認定工作啟動以來,高新區A、B、C三類人才認定達到707人,為企業家、創業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在人才工作重點方面,成都高新區積極調整人才政策導向,推動人才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動能。據統計,“四派”人才系列政策實施一年來,高新區新增“四派”人才企業1000餘家,其中高層次“四派”人才企業301家,獲得知識產權503項,實現銷售收入6.4億元、稅收2000萬元,有37家企業首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

突圍創新,不僅在於培育人才軟實力,營造一個更加智慧、高效、便捷的硬環境也是“加分項”。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智慧城市的發展能級,成為事關未來城市能否實現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要素。

作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區正積極構建“東西兩翼”的“城市數字大腦”——高新東區打造以產業支撐和公園城市為核心的大腦東翼,高新南區打造以應急指揮及治理中心為核心的大腦西翼,二者共同組成高新智慧城市的“中樞神經”,促進政府職能決策水平提升。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高新答卷

成都高新南區

智慧展廳、指揮大廳、聯合實驗室三個功能分區中,通訊平臺、可視化平臺、業務系統管理平臺、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平臺各司其職,日常值守、應急管理、決策支撐、數據展示等功能均在此得到“一站式”實現……約1500平米的網絡理政中心,集中展示著高新區近年來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

2019年,成都高新區設立西南首個AI智能自助綜合窗口、上線“守信通”、完善“首證通”功能應用,積極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甄審室,“打造五大應用場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實踐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服務方式的創新持續推動著服務效能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1月14日上午,成都高新區與聯合國人居署簽署協議,將共同編制智慧城市導則試點項目及成都天府空港新城(高新東區)規劃導則試點項目。

據聯合國人居署區域間顧問楊榕介紹,其將依託成都高新區宜居宜業宜商的發展環境,系統研究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整合匯聚全球優質資源,將成都高新區的探索和經驗推向世界。

探索特色改革 擦亮高新服務“金字招牌”

事實上,無論是“打基礎”還是“求創新”,每一項改革舉措的最終指向,都是成都高新區對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和更高要求。

“小訴求”往往藏著“大民生”。在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考場”上,企業和群眾是閱卷人,政府部門是答卷人。擁有近19萬戶市場主體、聚集各類人才超過59萬人的成都高新區,政府部門如何做好服務於企業和人才的“店小二”?

在民生服務方面,成都高新區目前已實現民生服務全域通辦、24小時“不打烊”。通過打造政務服務“網上辦事矩陣”,高新區聯通市場監管、人才、社保等44個業務系統,實現高頻便民事項“指尖辦”,與群眾切身相關的稅務、社保、工商、公安等自助服務事項均納入24小時自助服務超市。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的高新答卷

“富華南路附近有板房傾斜,旁邊就是變壓器!”2019年10月,成都高新區網絡理政辦接到市民舉報後,兩分鐘內就將工單派給了責任單位。

不到兩小時,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城管委工作人員到達現場,要求施工企業即刻停工整改。另一端,反映問題的市民也得到了及時反饋。“我對網絡理政的‘高新速度’很滿意。”市民如是回應。

聚焦服務企業,成都高新區在暢通訴求渠道、協調解決企業難題方面持續發力,成功協調解決了四川新希望、四川府河電力在企業開辦、優惠政策申報等方面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

據統計,成都高新區2019年全年受理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874.14萬件,其中,現場受理291.2萬件,當場辦結率91.17%;非接觸式全自助辦件183.43萬件,網上辦件329.78萬件;網絡理政平臺全年受理企業民生訴求19.4萬件,同比增加28%,辦件量、滿意率常年位列成都市第一。

“隨著‘放管服’和營商環境改革在探索中不斷推進,進入改革深水區,不可避免會出現暫時的‘真空’和政策瓶頸,但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沒有‘過渡期’。”在成都高新區網絡理政辦相關負責人看來,在這場優化營商環境的“自我革命”中,高新服務的“金字招牌”,正透過一個個政務服務“小窗口”,折射出改革實踐取得的“大進步”。未來,這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還將繼續在高新區對標先進、直面問題的紮實努力中落地落實。

程曉玲/文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