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推行“四不”抗疫政策:不检测、不隔离、不收治、不公布!是尊重人权的表现吗?

彼岸之眸


伴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延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各国会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我们可以把它称为"疫情政治"。

一种是"中国式":高强度的隔离、检测、收治和公布。目前执行的国家大都是高传染的国家,如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

另一种"非中国式",或"美国式"的:与中国的做法完全相反,甚至反对口罩,取消统计,强调民权。这些包括美国、英国、瑞典、新加坡等。

由于各国采取的不同做法,给全球的疫情控制增加了难度和时间。

与本次疫情政策类似的事情,是各国对地铁交通的安检。在欧美,恐怖事件频发,多次威胁火车、地铁安全,但是,在人权的旗帜下就是不安检。而在中国等地方,全国每个地铁口、火车站等人流集中地一律安检。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在中国,安检以及相关安保行业正成为一个迅速成长的行业,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而反观欧洲,尽管多次发生地铁恐袭或恐袭威胁,就是不采取进一步严密的安检,还美其名曰,尊重人权和自由。

目前,我们还无法评估两种做法熟优熟劣,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由于采取严格强制的措施,疫情已基本控制,社区传播已不复存在,奇葩的是现在防控重点反而是输入性的。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所做的一切,全国上下几乎每个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压力。同时,也应该看到整个中国社会资源的举国调动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良性的效果,和一些伴随而来的不和谐的东西,客观地说,有利有弊。问题的重点是利弊权衡以及如何优化。

但是,相对于中国的这种做法,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做到的。大多西方国家,由于体制、民意等原因,无法尽可能地调动社会资源,更不可能举国行为了。做不到这些又要向社会说明解释,于是便就有了"民主"、"自由"、"人权"等标签式的口径和说辞,听上去让人鼓舞,实质上是有着"糖衣"的、无能为力的社会调动能力。

最后,我须申明,对待裴多菲式的浪漫的"生命"、"爱情"和"自由"还是挺敬仰的,但是,现实的生活,需要每个人的生命去经营和维护的。珍惜生命,战胜疫情,更自由地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