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鉤藤具有息風定驚,清熱平肝的功效,提取出來的鉤藤鹼也可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鉤藤作為藥材也受到市場長期青睞。近年來,融水縣拱洞鄉利用當地獨特地理自然優勢,靠著大力發展鉤藤產業,帶領群眾脫貧增收。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剪好的鉤藤乾枝

融水縣拱洞鄉廣雄村廣校屯是潘林土生土長的地方,這裡位於黔桂交界,是融水縣十分偏僻的山區鄉鎮。這幾天,趁著天氣轉好,潘林與村裡的合作社成員一起在田裡勞作,忙著除草,挖坑,把昨天在合作社免費領取到的鉤藤幼苗,種植在自己家的林地裡。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在拱洞鄉廣雄村廣校屯合作社成員正在田裡勞作

近些年,村裡不少人選擇了外出打工,而潘林一家因為自己小孩年紀還小,家裡的老人又年老多病,自己也無法外出,家庭經濟相對較差。2013年潘林一家被列入貧困戶。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推進,在鄉黨委政府和致富帶頭人的扶持幫助下,潘林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潘林告訴記者,在鄉里合作社的鼓勵下,去年自己家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種了2畝鉤藤,就有了1千多的補貼和1800元的收入,這也是自己家種植藥材收入的第一桶金。於是今年和家人商量後,便計劃把種植鉤藤的數量擴大。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拱洞鄉廣雄村貧困戶潘林正在勞作

“今年我種了7畝鉤藤,按照今年國家的獎補政策,產業驗收後,將得到6000多塊錢的補助,對於今年脫貧,我非常有信心。”融水縣拱洞鄉廣雄村貧困戶潘林說。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3月12日種植當天,拱洞騰飛種養專業合作負責人覃斌(左)到潘林(右)種植現場作技術指導。

脫貧致富有能人,群眾的日子也有了奔頭。原來潘林經常提到的致富帶頭人叫做覃斌,是拱洞鄉土生土長的侗家漢子。在拱洞騰飛種養專業合作的鉤藤種植基地裡,記者看到了一片片綠油油的鉤藤,長勢喜人。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在合作社基地,覃斌在介紹鉤藤的長勢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回憶起自己創業過程覃斌說,面對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現狀,自己一直沒有放棄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2016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朋友那邊得知,鉤藤是一種中藥材,特別適合培巖海拔、土壤、氣候等條件種植,管理技術要求不高,每畝效益一年可達6000元。抱著試種的心理,2016年他種了2畝,當年收入就每畝1000多元。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合作社基地內幾月大的鉤藤苗景色一角

“2019年和2020年,帶動拱侗鄉200多戶貧困戶種植鉤藤,鉤藤種植第一年的產值可以收到2000多塊錢左右,第二年可收到6000多塊錢。”拱洞鄉騰飛種養專業合作負責人覃斌說。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剛種植的鉤藤苗

初嘗甜頭的覃斌,在2017年便成立了拱洞騰飛種養專業合作社,主要通過從事鉤藤苗木培育、供應、種植和產品加工。合作社採取“苗木培育+技術指導+鉤藤收購”的經營模式,使鉤藤種植拓寬了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目前,拱洞鄉在他的帶領下已經有5個村7個自然屯,200多名貧困群眾加入到鉤藤產業種植,目前合作社種植有1000多畝的鉤藤,靠著種植鉤藤也實現了當地群眾人均增收2000元。

“近年來,拱洞鄉周邊村的荒山荒田很多,我想帶動在家務農的民村群眾發展鉤藤種植,繼續把這個產業做大。”覃斌說。

按照覃斌的打算,下一步他想利用現在鄉的荒田荒地,通過合作社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的形式,動員大家把基地建成連片的土地,規模化種植起來,同時與貧困村合作社抱團發展,再通過村與村的推廣將鉤藤種植做大做強,實現雙贏。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融水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秦勝聰 吳小舒 趙瀟驍 報道 通訊員:廖衛芳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責任校對:覃 美

責任監製:石 峰

深山種植鉤藤苗 群眾脫貧有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