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庚子年的初始,一場病毒引起的大風暴席捲了整個中國。也是這場風暴,讓我們重新認識了那些真正的明星。比如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再比如號稱“雞湯殺手”的張文宏醫生。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不得不說,張文宏醫生簡直就是採訪界的一股清流。別的醫生採訪是嚴肅回答問題,到他這就是詼諧有趣的金句,簡直一個行走的反雞湯機器。

專業還敢說,真硬核醫生

別看張文宏醫生看起來像個段子手,但是人家可是個正經的專家,就是平常那種大家爭相掛號的大專家。張文宏醫生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黨支部書記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員

疫情爆發,一線醫生就成了重點採訪對象,經常有記者問“重症病人採取的是什麼樣的治療方案?“什麼藥有效?”“xx藥對新冠肺炎有效嘛?”“什麼時候才有疫苗?”

“重症病人的治療方案特點,我和你講,你肯定是聽不懂的。因為你讀的書和我讀的書不一樣,我講的每一個漢字你都能聽明白,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我有一句話你一定聽的懂。上海重治方案講出來就一個點,多學科的團隊全部集中在這裡。一起救治的哪些多學科我告訴你。他集中了上海最好的重症醫學,最好的感染病學,最好的呼吸病學,最好的心臟病學,最好的人工肺ECMO團隊。”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你不要去關注紙上寫的上海方案,你應該去關注醫務人員做出來的治療方案是什麼,治療方案只有寫在病人身上,我們才會認為這個治療方案是正確的!”

“很多人在問我這個藥有效嗎?那個藥有效嗎?實際上最有效的藥物是什麼你知道嗎?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所以我們醫生在做什麼,就是在幫我們所有在這裡治療的病人,除了隔離以外病毒以外,最主要的是幫這個病人挺過這兩禮拜。挺過這兩個禮拜以後病人自身的抗體就起來了,所以他自身對這個病毒就有最強大的力量,那你說我們做什麼,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熬”。”

用最樸實易懂的語言給大家安慰,用看似段子的言語告訴大家該相信什麼。 張文宏醫生用我們能聽懂的話向我們傳遞著力量,安撫我們躁動恐慌的心。

歌頌有時候也是一種道德綁架

在這場浩大的疫情中,很多人不能兼顧自身和國家,只能毅然決然放棄小家。很多媒體都在大肆讚美宣揚這些奉獻精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標題名為“懷孕9個月的孕婦護士一直堅持在一線”“流產不到10天的女護士申請上一線抗疫”“一線醫生連續30天無休抗戰”“因為在一線抗疫,這位警察沒能看見重病父親的最後一面”“一線醫生因過勞暈倒在過道”。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其實我能明白為什麼媒體在這個特殊的階段把大部分的版面都給了我們一線人員。一方面是這些一線戰士們需要被大家記住,他們在為了保護我們戰鬥,用血肉之軀抵抗病毒的侵襲。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大家,我們有這麼一些堅強拼命的戰士在保護我們,撫慰我們恐慌不安的心理。

但其實過度的歌頌就是在綁架我們的一線人員。我記得之前有一則新聞,說的是,因為長髮防護起來太麻煩,也沒有時間護理。支援一線的女醫務人員就把頭髮都剃了,然後參加援鄂。當時新聞一出,社會譁然,同為女孩子,我們能理解對於女孩子來說頭髮有多重要。

我們為這些一線人員的奉獻所感動,然而可怕的事情在幾天之後出現了。其實也是差不多題材的新聞,也是參加援鄂的女醫護人員剃頭髮,但是幾張照片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幾位醫護人員都哭得兩眼通紅。隨後就有網友質疑,為什麼非得讓參加援鄂的女醫生把頭髮剃了。當然出於安全是一方面的考慮,但是強制要求大家就覺得不妥,覺得剝奪了人家的自由,大家才發現歌頌奉獻變成了另類的道德綁架。

“我不是非常鼓勵大家加班加點,因為加班加點本身也不是什麼人道的一件事情。我們沒有理由叫人家拋棄自己的家庭在這裡無休止的工作,因為這個本身就是一個不人道的做法。放棄掉自己所有的生活來撲到工作裡面,除非你熱愛的不得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講也就一份工作而已,你不能用高尚啊這些來綁架別人。”

“領導對醫務人員的關心一定要不斷加強上去,第一關心是防護,第二是疲勞,第三是工作環境,我覺得一定要跟上,如果跟不上就說明沒有把醫務人員當人,只是當機器。但是今天我們也要提一條,你今天問我醫生需要什麼樣的幫助,需要非常重要的一點,醫生應該有一個免於受傷害的權利。”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張文宏醫生用最簡單的話說出了醫護人員最真實的訴求,也呼籲大家不要道德綁架醫護人員。

在現在這個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大家都急於對別人評頭論足的年代,道德綁架已經是很常見的社會問題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遭遇一些道德綁架的事件。

道德綁架: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看似道德的邏輯去約束或規範別人的行為。以道德為籌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個群體思想道德低下,認為資源多的人就必須幫助資源少的人,才能達到一種心理平衡,也順帶達到了自己幫助別人的虛榮感。


其實真相離我們那麼遠又那麼近,隔著一層毛玻璃。你以為它觸手可及,其實,不花費點精力推開那層毛玻璃,你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甚至是假象。不要以一些莫須有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與我們無關的,我們不可能瞭解真相,所以,看看熱鬧就可以了;與我們有關的,真相,無論它是冷酷的還是殘忍的,我們都應該理智的揭開它,而不是苟且於它虛假的溫暖之下假裝開心,當然,如果它本來就是溫暖的,我們更應該用心洞察它。

休想窺探私生活,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有一次張文宏醫生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突然接到了母親的電話。一旁的記者像是找到了什麼了不起的東西,催他接電話:“我們想看看張醫生和媽媽通話會是什麼樣子。”結果張文宏掛斷的很乾脆,還說:“我就知道你們這些記者採訪的時候,就想窺探人家隱私,我偏不接。”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而女記者不想放棄,緊接著問:“那您想念您的母親嘛?”張文宏醫生直接回懟“哪一個正常人會不想念自己的母親?”不想回答的話題瞬間終結。

中國新聞週刊的記者在採訪時也希望張文宏醫生說說他這一路的經歷,他問張文宏:“您當初上大學為什麼選擇感染病學呢?”結果張文宏醫生一句話就終結了這個他覺得沒意思的話題:“對於我個人你不要採訪,我覺得沒什麼意思,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其他沒什麼。”然後開始滔滔不絕的講感染科。

你看就是這麼硬核,一說私生活,瞬間終結話題。

張文宏醫生的有趣可不止這些。大家都知道,84歲的鐘南山院士還保持著良好的健身習慣。然而到了張文宏醫生這裡,就變成了閒暇時間愛看泡沫連續劇的男人。而且還坦言自己其實也辦過健身卡,但是沒去過幾次,就是浪費錢。這個橋段你是不是很熟悉,這不就是揚言要健身的你嘛?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張文宏醫生:專業的技術加上有趣的靈魂,既治病也治心

張文宏是個清醒的醫生。他是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他的責任,但是他不想有高大上的人設,也不想要英雄的外衣。他甚至坦言:疫情期間,醫務工作者作為事件的中心,是必須要出來講事實的。在大幕落下的時候,就會非常安靜的走開,醫院那個繞著牆根走路的就是他。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強硬的把一些事情附上自己所謂的一些意義,把一些人強行的拔高,塑造出高尚純粹的人設,可其實這樣或許真的沒什麼意義。在這場疫情中,有太多英雄般的人物,我們只需要在心裡向這些人致於最崇高的敬意。然後盡我們所能的做能做的事情。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對得起戰士們對我們的守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