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房地产“政策红包”发送,用地底线要坚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开复工推迟、销售交易量顿减等压力。对此,一些省份和城市相继发布新政并推出多宗优质地块,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分别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步发力,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土地政策保障市场稳定

纵观各地出台的房地产相关政策,为了稳定市场而适当调整的土地政策成为一大亮点,主要包括改善土地供应和利用政策,土地出让环节可延迟签订合同、顺延土地出让金等。业内专家表示,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缓解企业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的资金困境,保证土地市场稳定。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将坚决落实应对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等有关重大工作要求,保障土地市场平稳供应。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方面,今年北京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一城一策”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全力推进全市住宅用地供应。根据最新发布实施的北京市2020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今年北京土地供应总量3710公顷,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用地供应1000公顷。同时,坚持租购并举,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住宅供地首次分类为产权类住宅用地和租赁类住宅用地。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的通知,明确采取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顺延开竣工和投达产履约时间等举措消除疫情对合同履约的影响。未能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缴付土地价款和交付土地的,不作为违约行为,不计滞纳金和违约金,受让人可以向出让人申请延期缴付或分期缴付,疫情解除后签订补充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交地时间相应顺延。土地出让合同关于开竣工、投达产的履约时间要求根据疫情自动顺延,可在疫情解除后通过签订补充出让合同调整履约时间,也可以在竣工验收时直接按顺延后的履约时间予以核验。

江西省南昌市规定,对已签订出让合同的宗地,按约定在2020年1月24日(含)后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受让人可向自然资源部门申请延期缴纳,可延期至疫情结束后3个月内缴清。出让土地的竞买保证金比例全部调整为20%。疫情期间,暂不开展土地出让合同履约巡查,受疫情影响未能按期交地、动工、竣工的,疫情期间不计入违约期。

江苏省无锡市采取了延期交纳税款、减免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20条政策措施为企业降本增效。已挂牌成交地块,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期签订成交确认书或出让合同的,竞得人可申请延期签订,最迟可于无锡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措施解除后5个工作日内签订。无法现场交付土地和按期缴纳出让金的,企业可申请延迟交地和延期缴纳出让金,最迟可于无锡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措施解除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

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土地出让带来的影响,江苏省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限等问题作出了说明。在苏州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挂牌出让的经营性用地,第二期出让金缴纳时间可在原规定缴纳时间基础上顺延,交地时间相应顺延,顺延天数为地块成交之日(不含成交当日)到苏州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解除之日(含解除当日)的天数。同时,调整超过市场指导价报价规则。住宅(商住)地块不统一要求设置竣工预售许可调整价,超过市场指导价的,不统一要求项目工程结构封顶后申请预售许可;进入一次报价的,不统一要求工程竣工验收后申请预售许可。

河南省鹤壁市明确,疫情防控期间新出让土地可按起始价的20%确定竞买保证金,出让合同签订起一个月内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的50%,余款可申请延期缴纳,最长不超过1年。

据悉,截至3月1日,全国有近20个省份或城市出台涉及土地出让的纾困政策,部分城市土地市场开始回暖。

购房优惠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购房优惠政策,除了购房补贴外,更多的是通过提高贷款额度、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放开二套房贷款政策等方式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湖南省衡阳市明确,对购买新建商品房(含住宅和非住宅,非住宅不含车位、车库、杂物间)和存量住房,签订网签协议并缴纳契税,所缴契税税率为1%的,由市财政按所交契税对购房人予以全额补贴,所缴契税税率为1.5%的,由市财政按所交契税的2/3对购房人予以补贴;所缴契税税率为2%以上(含2%)的,由市财政按所交契税的50%对购房人予以补贴。新建商品房项目地下车位首次出售的,由市财政按1000元/个的标准对购买人予以补贴。

河南省驻马店市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由45万元上升到50万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同时大力推广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除了各类人才购房,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购房都有相应的购房补助。据悉,驻马店市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首个宣布降低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的城市。

作为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之一,湖北省武汉市加大了参加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住房保障力度。如武汉市对参加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住房公积金使用倾斜政策;购买自住房贷款的,参照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的支持政策,提高可贷额度,降低缴存时限要求;支援武汉防疫工作的外地医护人员,在汉购房申请异地公积金贷款时,不受户籍限制。

除了降低企业购地资金使用成本、延期缴纳城市基础配套费用、降低预售重点资金监管比例、放宽商品房预售申报条件等纾困房企的政策外,辽宁省抚州市提出阶段性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至60万元、购买新建普通商品住宅给予15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等激活市场需求的政策。

广东省东莞市调整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包括新增商转公贷款顺位抵押方式、新增可贷额度上浮情形、贷款最长年限统一设定为30年等。

不少省市发布的房地产支持政策也不乏金融支持的相关内容,例如:贷款还款可延期、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支持发债等。海南省海口市要求,各银行要对市重点项目应贷尽贷,按照“一企一策”做好金融服务,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无锡市要求银行机构保持房地产和建筑施工企业信贷合理适度增长,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地持续出台了利好房地产的政策,但政策基调仍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中。2月19日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执行报告》在谈及下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思路时,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该报告提出,要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得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土地放量价质均优促进市场复苏

为了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后续建设项目落地,自然资源系统合理把控供地节奏,推出足量优质土地,积极满足市场需求。

进入2月以来,之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土地市场呈现了逐渐复苏的趋势。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土地市场吸引了一批央企、国企以及地方性优势企业。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显示,截至2月25日,北京市已成功出让了18宗地块。其中,2月北京市出让了12宗地块,较1月有了明显提升。从招拍挂结果看,居住用地居多。例如:2月14日,昌平区东小口镇HC-022、HC-027限竞房地块,面积约为6.8万平方米。2月18日,大兴区采育镇一宗面积约2.04万平方米的居住用地,由两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体收入囊中。

据统计,2月份上海市共出让17宗地块,总建筑面积223.2万立方米,成交楼面均价19679元/平方米。其中,2月20日整体出让的28幅徐汇地块因其体量庞大、位置好最为引人瞩目。此次出让土地总开发体量达到18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成交楼面单价为每平方米2.86万元。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出让的地块不仅坐拥黄浦江岸线,而且周边聚集了诸多文创产业和高端社区,将和既有产业形成互动关联,助推徐汇滨江加快建设“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批重量级地块出让,有助于土地市场快速回归正常节奏。从近期上海土地市场成交结果来看,所有出让的土地几乎都以底价成交,成交楼面价普遍处于低点,可以说量价均优。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深圳市坚持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力度,优化土地供给结构,积极主动作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3月3日,深圳市出让成交的3宗可售人才住房用地面积共计约6.71万平方米,采用“限地价、限售价,竞成交地价、竞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面积”的办法以挂牌方式出让,吸引了19家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参与竞拍。除可售的人才住房外,项目建成后竞得人须无偿移交政府61000平方米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与此同时,深圳市还推出了一些区位较好的稀缺地块助力产业发展。例如:2月19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以起拍价成功出让了南山区粤海街道2宗商业办公地块的使用权。两宗地块位于南山区粤海街道,这里集聚了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量子通信、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可谓“寸土寸金”。

此外,长沙、杭州、温州等地土地市场供应也开始升温。2月25日至28日,长沙全市六区一县挂牌经营性用地共计11宗,宗地面积54.6万立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186.22万立方米。3月4日,杭州集中挂牌8 宗地块30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 万平方米,其中有3 宗地块规划为住宅(设配套公建)用地。3 月份,温州市土地市场微调,挂牌12 宗经营性用地总面积860 亩,将新建119.7 万平方米商品房。其中,市区推出了5 宗地块,前4 宗为城镇住宅用地,后1 宗为医疗卫生兼容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指出,疫情过后,重点一二线城市因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条件将更受青睐。其中,尤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中西部、成渝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及辐射的热点城市投资吸引力较强。

关于如何加大疫情结束后土地供应的问题,自然资源部已做了相关部署。目前自然资源部已报请国务院同意,今年开始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不再采取因素法分解指标,实行土地要素支撑跟着项目走,总量指标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同时,要求各地积极对接建设项目储备,做实做深项目前期工作,并继续加大力度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各地要按照住宅用地公告供应量和住宅用地完成交易量双口径统计的要求,准确反映政府土地供应和市场供需关系,合理增加住宅用地公告供应量。


评论:

稳经济也要严守用地底线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保经济发展,土地政策扮演着重要角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减轻疫情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当下国人的共同心愿,但切不可因急生乱,越了土地“红线”。

房地产因其作为支柱产业的特殊性,在抗击2003年非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曾率先扛起拉动经济的大旗。但这一次,两起反转事件颇引人注目。

2月21日,河南驻马店市出台了17项稳楼市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不料,河南省政府于一周后约谈驻马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该市“切实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相关政策被叫停。

3月3日,广州发文取消商办类项目限购、限分割政策,但当晚该文就被撤。5日,同名文件重现广州市政府官网,但其中不再提及“商服类项目不再限定销售对象,已确权登记的不再限定转让对象”。

发生这两起反转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房住不炒”的总定位。总体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属于短期外部冲击,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相应的政策目标应为稳定经济发展,不必采取激进措施。而限贷、限购、限分割都是抑制房地产炒作的有效手段,一旦放松,就形成需求端的政策刺激,固然可以迅速拉动经济,却也有抬升房价地价、助推经济脱实向虚、增加金融风险、扰动经济社会秩序等危险,贻祸经济中长期发展。紧急叫停当在情理之中。

其他数十个城市出台的延期或分期缴付土地出让金、适当延期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新政,可以缓解房企资金周转的压力,并保障项目建设,契合稳定经济发展的目标。一些新的政策可以经研究规范化、制度化,可以适时推动农村宅基地合作建房试点,借以深化城乡资源融合发展。

但相比房地产业,土地政策更有作为的领域是,保障以“新基建”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重大项目用地。

放眼全国,截至3月6日,已公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省份的投资额超过40万亿元。与此对应,今年我国开始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不再采取因素法分解指标,实行土地要素支撑跟着项目走,总量指标完全可以满足需求;推进下放土地审批权改革,进一步加快了用地审批。

但须明确的是,不能将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误解为不再实行土地计划管理,不能将实行土地要素支撑跟着项目走误解为项目决定用地。土地计划既然是一种管理手段,就不可能一味地迎合用地需求。增量土地计划的门槛就应该是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应尽量使用存量土地。土地计划管理是实施规划、落实国土空间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抓手,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负有调节土地开发强度的职责,地方政府在争取计划指标时不能“漫天要地”。在国家层面,土地计划管理承担着协调和促进区域间经济平衡发展的使命。

稳定经济发展,土地政策要保驾护航,但用地底线也要严守。

(刘剑)


行业声音: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楼市调控基调不会改变,中央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各地方政府在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预调微调。预计未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缓解,因疫情积压的购房需求将会重新入市,房地产市场或将有所回暖,但整体将保持平稳。

  ——中国指数研究院

要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精神,绝不能再过度依赖于房地产市场,不能因为要完成经济的防御目标而选择再次大幅放开地产政策。事实上,从这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上,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房租环节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这是很多小微企业真正面临的成本,也是最大的成本。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

过去20多年,房地产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全国商品房销售规模从2000年的1.86亿平方米扩大到2019年的17.2亿平方米,但展望未来,房地产的产业规模基本见顶,市场的风险将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高于发展,企业发展的质量重于规模。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

疫情以后,健康住宅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以往,房屋只是满足最基本的住的需求,与健康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房企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反思和考虑住房问题,今后人们会更看重住宅产品的健康和养生属性。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

疫情促使行业从小区规划、设计和装修等各方面,对房地产各业态产品重新进行立体、系统性的审视,在局部上不失为一场房地产行业的革命性反思。

  ——中交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周济


记者:刘静文 刘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