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林梧桐的名字是他外公取的,取名“梧桐”,主要是希望能够给他带来好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正所谓“种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巧合的是,从早年下南洋,在吉隆坡做木匠,到在1865米高的原始雨林开拓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云顶高原,登上事业巅峰,林梧桐的一生还真因树木带来了好运。

不过,仅凭好运是不够的,林梧桐之所以成为“大马赌王”“马来西亚最优秀企业家之一”,正是因为他排除万难,把一个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如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马哈蒂尔所说,“丹斯里林(注:丹斯里为马来西亚联邦荣誉制度的一种称号,由国家元首册封给对国家有极大贡献的杰出人士)从未向困境低头。他一向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挑战,使他成功地建立了千秋大业。无疑地,丹斯里林是马来西亚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的一生奋斗,也可以说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之一部分。”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誓要“闯出一个春天来

林梧桐的出生地福建安溪因铁观音闻名世界,在他孩童时代,安溪是一个偏僻小乡,到处都是青翠的茶山,丘陵起伏,风景如画。乡民们大都务农,林梧桐父亲林石泉靠卖菜种、兔子、茶叶等维生,母亲则在家照顾他们兄弟姐妹7人。

家庭虽不富裕,林梧桐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他6岁开始念书,课余时间跟着父亲在街边或到永春卖茶叶、菜种。哥哥林景亚在他出生不久就到马来亚谋生,最后一次回乡(1931年)不幸早逝,留下一男一女。1933年,随着父亲的去世,16岁的林梧桐成为家中最大男丁,为了养活一家七口,他被迫辍学,独自经营起贩卖菜种的小生意。后因家乡闹土匪,世道不好,又干了两年木匠活。

当时中国正值战乱,内忧外患,安溪不少人下南洋谋生,其中就包括林梧桐堂兄景聪。受景聪的激励,林梧桐也决定步他后尘,远赴马来亚吉隆坡,投靠四叔林模瑾。1937年2月,拎着一个小行李箱,带着母亲给的175元,19岁的林梧桐“踏上去马来亚追求梦想的征途”。他信心满满,誓要“闯出一个春天来”。

林模瑾早年在吉隆坡从事建筑承包业务,林梧桐投奔他时,林模瑾已是成功的A级建筑承包商。抵达吉隆坡后,林梧桐一边做木匠,一边学习建筑,干的都是粗活,工资虽少,也能每月省下一点钱寄给安溪的母亲补贴家用。期间,他自学马来语,积累工作经验,初次尝试承包工程,小赚了一笔。因为挂念多病的母亲,1940年11月,林梧桐取道新加坡,从水路回安溪,与家人亲友欢聚的那7个月又7天,虽然是在战乱中度过,却是林梧桐“一生中最快乐温馨、最值得回忆的日子之一。”内心深处,林梧桐希望能够留在家乡,重过以往的平静乡村生活。现实的残酷,急转直下的战局让他不得不重返马来亚,最终“在马来亚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开始新的人生之旅”。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百万富翁的崛起

林梧桐常说:“要有好运道,须先勤奋工作,即使老天爷丢金条下来,也要去捡拾才行呀。”日本占领马来亚时期(1941-1945年),林梧桐两次侥幸从“鬼门关”死里逃生,他深切感觉到,“我的命是很幸运捡回来的,因此我更要好好珍惜它。”他勤奋的工作习惯就是从日治时期养成的,并一直坚持到85岁退休。他发现活跃在雪隆一带的安溪老乡们靠买卖旧五金赚了不少钱,也开始兼做废铁和五金买卖的生意,这一关键性的转行行为他在战后获得早期资本奠定了基础。

在柔佛州买卖五金期间,林梧桐结识了当时任柔佛州峇株巴辖助理行政官诺亚·奥马尔,他是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1971-1976年在位)和侯赛因奥恩(1976-1981年在位)的岳父,此人对林梧桐后来的发迹作用甚大。

凭借战后出售推土机、起重机等二手重型机械挣得的第一桶金,1951年,33岁的林梧桐成立了自己的工程公司——建发建筑有限公司,承包起建筑工程。短短几年间,他先后承建由吉隆坡巴生至八打灵的20英里公路、由吉隆坡通往班台的沟渠水管工程,生意越做越大,1955年,“建发”成为政府工程A级承包商,一跃为国内最大建筑公司之一,在建筑界崭露头角。独立后的马来西亚百废待举,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建发”承建的工程,不但数量多,项目杂(水坝、桥梁、公路以及水供、排水和灌溉工程等)且每项都在500万令吉(马来西亚货币)以上。

利用承包政府工程的原始积累,以及与诺亚·奥马尔的深厚交情,林梧桐将实业版图迅速扩展至矿业和种植业。20世纪60年代,他通过诺亚·奥马尔获得许可,先后经营两个铁矿场,每个都为他带来几百万令吉的利润。他曾劝人合伙入股铁矿公司,号称只需投资30万令吉,便可年赚400万令吉,被友人以疯语拒绝。铁矿成功后,林梧桐进入锡矿开采行业;改装做五金生意时买进的旧铁船,经营铁船公司;买下810公顷土地种橡胶和油棕……至60年代末,他已成为闻名马来西亚的百万富翁。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不按常理出牌,开发高原胜地

在商界,林梧桐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做出的经济决策,在他人看来好笑、甚至疯狂,但林梧桐从不在意,而是用事实和成绩证明其眼光与判断是对的。因为他深信心专石穿,“当我作了一个决定,而且坚信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就会不顾胜算多寡,勇往直前去落实它”。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他要发展云顶高原,使之成为东南亚旅游胜地的决定,这是他一生事业中最重要的决定,也让世人洞悉,林梧桐下决心做一件事的顽固与执着。

开发云顶髙原,完全是林梧桐偶然为之。那是1964年的一个晚上,出于工作应酬,林梧桐在金马仑高原一间酒店用餐,饭后喝了些酒感到闷热,便走到门外纳凉。就在他伫立眺望,凉风习习之际,脑海中浮现出一连串遐思,“马来西亚终年皆夏,人人都喜欢登高避暑,吉隆坡作为政经文教重镇,却没有一个就近的旅游避暑胜地,要是能在附近物色到一个适当的高原来建设度假别墅,肯定占尽地利人和的优势。”

回到吉隆坡后,林梧桐马上从土地局找来地图,“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和研究后,发现了在文冬山附近一个角落有个叫云顶森芭(Genting Sempah)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叫乌鲁加里山的高山,海拔高达1800多米,距吉隆坡仅58公里。它的地点适中,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高原”,多年后,林梧桐回忆当年情形时激动地说道。

他当即组织了一支探山队伍,实地考察乌鲁加里山。林梧桐喜欢旅游,见过许多地方的美景,当他攀上乌鲁加里山山顶时,还是被原始雨林之美深深震撼住了。山顶气候宜人,终年如春天般清凉。他的度假计划再次升级,“在这么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我何不把目标放大,去开发一个高原旅游胜地呢?马来西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将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到旅游休闲活动,发展高原旅游胜地必大有可为。我坚信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将来一定会欣欣向荣。”

林梧桐随即向政府申请购地开发,经时任议长的诺亚·奥马尔帮助和疏通,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批准4850多公顷土地供他开发。1965年4月27日,林梧桐同诺亚·奥马尔合作成立“云顶高原有限公司”。林梧相担任董事经理,诺亚·奥马尔担任主席,开始云顶高原的建设。林梧桐最初给构想中的高原胜地命名为“银顶”,因为念头是在金马仑高原萌生的,“银”与“金”相对,“顶”很贴切地描绘了旅游胜地的位置。但“银顶”启用不久就遭非议,有人嫌名字太俗气,倒是鲜少发表商业意见的妻子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在山上,伸手就可以摸到四周飘游的云,干脆叫云顶吧。”

孤注一掷,孤军奋战

云顶高原位于彭亨州和雪兰莪州的交界地带,1964年以前,那是一座原始丛林密布,人迹罕至的荒山。别说水电供应,连上山的路都没有。开发云顶的计划,基本上符合林梧桐的理想:无人问津,即没有竞争。但在当时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有人觉得他这样做好比愚公移山,有人直截了当说他是疯子,更多人不解,年近50,事业有成的百万富翁何必要冒险去开发一个荒山野岭,为何不在天命之年功成身退,安度晚年?

林梧桐后来也说,“当时,十个人知道十个人都说我会破产,说没有人会做也没有人能够做,单单是上山的路,你就搞不定了,还说要建云顶高原?”结果林梧桐愣是在3年之内建成通往乌鲁加里山山顶的公路。筑路过程中,员工两班倒,日夜不停施工,林梧桐身兼总经理、工程师、司库、劳工等职,披星戴月,与工人一起奋战。为了实地监督工程进展,林梧桐亲力亲为,6次遭遇意外事件,幸得化险为夷。如他自己所言,“能够活着重述当年的惊险,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修路期限是林梧桐与当地政府谈判的结果,当时政府打算在乌鲁加里山半山修一条路上去,做一个电讯塔,林梧桐趁机写了一封信过去,要求由他接手乌鲁加里山路,3年修完,政府给予90万令吉补贴。山路通了,林梧桐的建筑事业却遭遇一生中最大的危机。

1968年,“建发”以5400万令吉的标价标中马来西亚第二大水利工程——吉兰丹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工程进行不久遭遇一系列天灾人祸,导致进展缓慢,开工第一年就亏损500万令吉,“建发”濒临破产。一天之内,林梧桐收到29封警告信,要他对工程延误负责,并威胁终止合约。林梧桐实在忍无可忍,在与工程方、施工方联合召开的会议上,他说,“不是我没有能力完成工程,而是土地没有交给我,叫我怎么开工?没有土地,我怎样打桩,工程怎样建?”不断协调后,工程顺利开展,“建发”转亏为盈,“所有大大小小工程完成以后,结果只用了四千五百万马币而已,我一个人就赚了一千五、六百万马币”,林梧桐回忆道。

那段时间,林梧桐频繁奔波于吉隆坡和吉兰丹,饱受经济、身体和精神压力。从1965年开辟山路到1971年云顶营业,林梧桐倾注所有心血与财力,他不但把承包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所赚利润悉数投入云顶开发,还关闭铁矿、变卖胶园,将有限的机器设备、人力及财力全部用于云顶高原建设。困难时,林梧桐力邀好友入股云顶,因担心林梧桐被云顶压垮,好友不但婉拒,还奉劝他早日放弃云顶计划。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初他们拒绝了我的邀请。不错,我得孤军奋战。可是没有其他股东的干预,我作决定时就可以当机立断,掌握先机了。如果当初有其他股东介入,人多,意见也多,决策难免会有诸多的拖延,云顶的开发肯定难以成功。”林梧桐后来表示。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政府大力扶植

1969年3月31日,云顶第一间酒店高原酒店(即现在的丽园酒店)正式奠基。与林梧桐交情深厚的马来西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主持奠基仪式,他赞扬林梧桐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开发云顶高原,表示政府会从优考虑让云顶开办赌场,刺激、支撑云顶高原更快的开发。

从宗教角度看,在禁赌的伊斯兰教国家开办赌场,林梧桐不免遭受批评,但他与马来高层人物的良好关系,使他能获得并持续保有赌场执照。况且“赌场开在远离城镇的云顶高原,无伤风化,而博彩业又可给国家带来不少外汇收人”,政府给林梧桐颁发了马来西亚第一张,也是唯一张博彩业营业执照。并要求林梧桐保证不让穆斯林入内。在林梧桐坚持下,云顶还获得政府颁发新兴工业地位,实行5年免税,后来又被延长了一年,对云顶初期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是个双赢的举措。马来西亚政府在初期豁免税额,但随后带来的长远税收远远要高于先前做出的让步。云顶也可以趁机投下巨资集中解决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环境保护诸多重要的问题。

1971年,以林梧桐为大股东的云顶有限公司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云顶有限公司9名董事成员中,马来族上层占1/3,其中,诺亚·奥马尔为执行董事。林梧桐曾在庆祝自己80大寿的宴会上说,“他之所以能将发展云顶的美梦变成现实,除了机缘外,也是全体员工努力工作所带来的成果,因为一开始就有人相信这个计划会获得成功”。他亦承认,“要是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不可能有今天。”无论是开锡、铁矿、承包政府工程,还是公开经营并垄断赌博业,马来西亚政府都给予他许多优惠政策。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政治秘书阿都拉亚末曾将林梧桐的成功归因于“远见”,但又补充道,“要是你交上有权有势的朋友,当然也有所帮助”。

1989年,71岁的林梧桐对云顶进行业务重组,成立名胜世界有限公司专营云顶旗下旅游业务,年底,“名胜世界”正式在吉隆坡挂牌上市。“名胜世界”成立后,立即推行20亿令吉的5年发展计划(1990-1995年),兴建包括拥有821间客房的名胜酒店、313间客房的阿娃那酒店、888间客房的高原酒店,3座雇员宿舍,2座停车场等,提升云顶的旅游设施。

纵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际,他仍坚持兴建耗资数十亿令吉的云顶第一世界酒店与广场,面对投资者的质疑,林梧桐的回答是,“在这个时期,工资比较便宜,熟练技工也比较容易找,而且在这艰难的时刻大兴土木有助于制造就业机会及刺激建筑业。”果不其然,经济复苏后,云顶髙原收益可观。从开业至2003年,云顶纳税额超80亿令吉,为马来西亚创汇70亿令吉,云顶已然成为一家运营资产超百亿令吉的大企业集团,云顶高原的成长,早已超出林梧桐的想象。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冒险引进邮轮,功成身退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云顶高原为中心,云顶集团业务辐射至种植、房地产、造纸、发电、石油、天然气、博彩等领域,多元发展。75岁那年,林梧桐再度不按常理出牌,全力支持儿子林国泰进军邮轮业,成立丽星邮轮有限公司。当时亚洲尚无邮轮业,在很多人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乘坐邮轮度假玩乐的概念,很多人质疑林梧桐在此时引入豪华邮轮是否是明智之举,甚至有人扬言丽星邮轮寿命只有8个月。

林梧桐却有他自己的看法,“28年前,我决定开发云顶高原时,很多人也一样说我疯了注定要失败,但我还是稳稳地把云顶发展成为了国际闻名的旅游胜地,至于邮轮业,迈亚米不是个成功的例子吗?西方人能做到的,我们亚洲人同样可以做到。”2000年11月,在林国泰卓有成效的经营下,丽星邮轮在香港上市,巅峰时,它的市值高达29亿美元。基于林国泰表现出的卓越经营和管理才能,林国泰继承林梧桐成为云顶有限公司及名胜世界有限公司的总裁兼总执行长。

2003年的最后一天,85岁的林梧桐将云顶集团的主席职位移交给林国泰,功成身退。很多人可能会纳闷,一个既不会讲英语,又没上过现代管理课程的“唐山阿伯”如何能够建立和掌管云顶那么大的企业机构?林梧桐将成功秘诀指向人才资源。他说,“在开始阶段,当一切还是比较简单的时候,在很大的程度上,决策是凭个人经验和判断,有时也凭直觉。可是当云顶的业务上了轨道并多元化时,一切都变得复杂了。我知道运筹帷幄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而决策也需要以客观的专业评价为依据。我很庆幸身边有我的孩子和一个能干的班子,替我分担重要的基本工作,让我能够专心作宏观的策划与决策”。他从不相信成功有捷径,尽管在旁人看来他的很多决策很冒险,但林梧桐的关键之处在于他的胆大心细,勤奋努力以及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唯有如此,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2007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富豪榜名单上,林梧桐以42亿美元资产位居第204位,他同时也是马来西亚第三大富翁。10月,90高龄的林梧桐在医院的心脏医护病房安详去世,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得知消息后,马上向林的家人表示慰问,并称“林梧桐的去世对马来西亚国家和马来西亚人都是巨大损失。

从白手起家到凭借个人意志和高超的商业能力构筑“云顶”商业帝国,林梧桐除留给后人无尽传说外,还留下了一个人间乐园。

林梧桐:孤注一掷成就“云顶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