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封城”日记】他们也是逆行者

【一个记者的“封城”日记】他们也是逆行者

2020年2月6日 雨

从昨晚开始武汉突然下起了大雨,直到今天,雨仍旧时停时下。

人们希望雨水能将病毒冲走。

与此同时,抗击疫情道路上的逆行也依然在继续。他们中间就有我的同行,扛着摄像机、举着手机、背着笔记本电脑的新闻记者们。

我们一直都在第一线。

1月21日,武汉疫情在现实和舆论场同时爆发了,武汉封城。从这天开始,全国乃至全球的媒体都将目光投向了武汉,一直到今天,武汉封城已经15天。

这期间,一直不断有媒体人来到武汉,这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媒体人一直坚守在疫情的最前线,而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最初的防护都只有一个普通口罩。而且因为物资短缺,很多人的口罩都要坚持用上几天。

即使是在医院的发热门诊,面对着大量的确诊和疑似病人,在不进入红区(收治确诊病人的区域)采访的时候,很多记者都主动婉拒医院提供的防护服以及护目镜。因为,大家认为,医护人员更加需要这些用品。

红区是除了医护人员,只有媒体人员才能进入的区域。很多记者在这里完成了对医护人员的报道,完成了同患者的沟通交流,更见到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和白衣天使的精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湖北站记者金珠,曾在镜头前完整地演示了身穿防护服的艰辛,真实地记录了同济医院红区里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日常。

大年初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湖北站记者左艾甫,在雨雪交加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不幸倒地摔伤了腰椎骨,依然坚持着报道,用话筒和图片记录了施工建设者忘我工作的场景。

每个媒体人都在努力展现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应对疫情的手段和措施,记录因直面疫情而封在城中,每一个普通武汉人的日常。

在报道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过程中,由于两座医院选址本就偏僻,在出行公共交通基本完全停顿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行们只能依靠私家车在城内奔波。

在这场疫情面前,媒体人不仅仅履行着自己新闻记者的职责,更履行着一名公民的义务。按照要求严格保护好自己。因为,在这个时候,多出一个病人就是对全社会的不不负责任。

1月26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冒着大雨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中建三局三公司向媒体求援,现场急需大量雨衣、胶鞋和防寒冲锋衣。半分钟后,数十名记者的朋友圈里都公开了这一求助,一些他们身后的媒体平台也实时推出,三分钟后,问题解决了。

“大量的确诊病人和发热患者无法就医,现在如何解决?”“为什么捐赠和调拨了那么多物资,依然不够用?”“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如何保障?价格怎样监管?”……

就这样,我们努力用手中的笔追问着真相,努力促进问题解决。(工人日报记者 张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