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合夥人”創新社區治理參與路徑

“社區合夥人”創新社區治理參與路徑

“社區合夥人”創新社區治理參與路徑

社區合夥人項目“沐言咖啡”。

本期走訪郫都區郫筒街道

郫都區郫筒街道奎星樓社區有家“三兩茶館”,居民都喜歡來這兒喝茶、看書、聊天……據瞭解,郫筒街道堅持精準服務社區居民的理念,讓渡營業空間供社區居民使用。

在郫筒街道,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還能“入夥”,街道與愛心商家形成了合夥機制,並被賦予了一個響亮的稱呼——“社區合夥人”。

近年來,郫筒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共建共享、以人文本,從“共建”入手,從“共享”落腳,創新實施“社區合夥人”模式,培育出一批優秀的商企合夥人、社群合夥人、個體合夥人以及公益合夥人,共同參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提升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營造的活力。

激發公益活力 定製社區服務

郫筒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合夥人在黨建引領下,爭取區域內外所有符合社區發展治理原則的個人、團體、組織、商業體,以資金、人力、場所、信息數據等資源與社區共建發展,為居民提供更具品質的專業化、個性化、定製化社區服務,激發社區公益活力,營造“人人參與公益,人人享有公益”的良好氛圍。目前,街道“合夥人”模式正逐步形成,服務活動從免費向低償收費加項目補助轉變。

“每天在這裡為大家理髮,也算是實現了我的創業初衷。”50歲的範先林成為了奎星樓社區的一名“社區合夥人”,為居民們提供理髮服務。這只是“合夥人”項目的一個縮影,沐言書咖、國醫館、水天一葉、青年之家,為轄區居民提供高檔書咖、公益集市、國醫文化、高級職業技能提升等服務,構建了多層次的生活場景及生活空間。

實現雙贏局面 模式全面鋪開

從奎星樓社區“三兩茶館”發端,社區合夥人制度已在郫筒街道多個社區鋪展開來。書院社區的社區合夥人以“公益+低償+市場”的多維度模式運營;“立夏FM”電臺等網紅節目已火遍轄區;“沐言咖啡”“明德慈佑”成為市民消費首選地和打卡地……

為了為推動合夥人制度的規範化管理,郫筒街道依據工作開展,對社區合夥人制定了准入、退出、審核、評優機制,確立了和社區合夥人的合作形式。經過反覆論證,街道以各個社區的社區合夥人發展脈絡為基礎,初步制定了郫筒街道社區合夥人准入的四條原則和六條準則,並於2018年12月,組織開展了郫筒街道社區合夥人發佈會,首批共認證了28位社區合夥人。

構建長效機制 探索持續發展

目前,多個社區通過社區合夥人,讓公益志願服務跳出保基礎、低層次、低品質的通俗印象,積極滿足居民多元化高品質的服務需求,實現社區公共空間運營從政府“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轄區居民立夏,因病在家休養,受到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的關愛,病癒後成為社區公益合夥人,利用公共空間成立了第一個社區電臺,還建立了雙柏志願服務工作室,服務時長超600小時,服務人群近萬人。

通過合夥人模式,郫筒街道在多個社區相繼建立了社區基金,加強社區自我“造血”,也使公益志願服務項目實現了參與主體更多元,資金來源更廣泛。“社區合夥人”機制愈發完善,也為郫筒街道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華西社區報記者 張麗 街道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