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合伙人”创新社区治理参与路径

“社区合伙人”创新社区治理参与路径

“社区合伙人”创新社区治理参与路径

社区合伙人项目“沐言咖啡”。

本期走访郫都区郫筒街道

郫都区郫筒街道奎星楼社区有家“三两茶馆”,居民都喜欢来这儿喝茶、看书、聊天……据了解,郫筒街道坚持精准服务社区居民的理念,让渡营业空间供社区居民使用。

在郫筒街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还能“入伙”,街道与爱心商家形成了合伙机制,并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称呼——“社区合伙人”。

近年来,郫筒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以人文本,从“共建”入手,从“共享”落脚,创新实施“社区合伙人”模式,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商企合伙人、社群合伙人、个体合伙人以及公益合伙人,共同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营造的活力。

激发公益活力 定制社区服务

郫筒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合伙人在党建引领下,争取区域内外所有符合社区发展治理原则的个人、团体、组织、商业体,以资金、人力、场所、信息数据等资源与社区共建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社区服务,激发社区公益活力,营造“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有公益”的良好氛围。目前,街道“合伙人”模式正逐步形成,服务活动从免费向低偿收费加项目补助转变。

“每天在这里为大家理发,也算是实现了我的创业初衷。”50岁的范先林成为了奎星楼社区的一名“社区合伙人”,为居民们提供理发服务。这只是“合伙人”项目的一个缩影,沐言书咖、国医馆、水天一叶、青年之家,为辖区居民提供高档书咖、公益集市、国医文化、高级职业技能提升等服务,构建了多层次的生活场景及生活空间。

实现双赢局面 模式全面铺开

从奎星楼社区“三两茶馆”发端,社区合伙人制度已在郫筒街道多个社区铺展开来。书院社区的社区合伙人以“公益+低偿+市场”的多维度模式运营;“立夏FM”电台等网红节目已火遍辖区;“沐言咖啡”“明德慈佑”成为市民消费首选地和打卡地……

为了为推动合伙人制度的规范化管理,郫筒街道依据工作开展,对社区合伙人制定了准入、退出、审核、评优机制,确立了和社区合伙人的合作形式。经过反复论证,街道以各个社区的社区合伙人发展脉络为基础,初步制定了郫筒街道社区合伙人准入的四条原则和六条准则,并于2018年12月,组织开展了郫筒街道社区合伙人发布会,首批共认证了28位社区合伙人。

构建长效机制 探索持续发展

目前,多个社区通过社区合伙人,让公益志愿服务跳出保基础、低层次、低品质的通俗印象,积极满足居民多元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实现社区公共空间运营从政府“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辖区居民立夏,因病在家休养,受到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关爱,病愈后成为社区公益合伙人,利用公共空间成立了第一个社区电台,还建立了双柏志愿服务工作室,服务时长超600小时,服务人群近万人。

通过合伙人模式,郫筒街道在多个社区相继建立了社区基金,加强社区自我“造血”,也使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参与主体更多元,资金来源更广泛。“社区合伙人”机制愈发完善,也为郫筒街道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华西社区报记者 张丽 街道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