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暴跌的根本原因

原油暴跌的根本原因

北京時間3月9日,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一度跌破30美元/桶的心理關口,而30美元/桶被市場普遍認為是OPEC主要原油生產商的成本價。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與WTI原油期貨盤中跌幅一度超過30%,美油價格創2016年3月以來新低。油價下跌帶動全球相關期貨與股票市場下跌,科威特股市和美股期貨一度觸發熔斷,全球金融市場呈現出動盪態勢。

本次油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是俄羅斯退出歐佩克與非歐佩克(OPEC+)減產協議。多年來沙特通過OPEC+構架拉攏俄羅斯,以對抗美國頁岩油。然而眼看著美國石油出口產量年年見長,沙特不僅既定目標未能達到,市場份額還被俄羅斯分走一部分,這令沙特感到失望。

3月6日舉行的OPEC+會議因俄羅斯不同意減產而破局後,沙特阿拉伯率先挑起原油價格戰。

8日,沙特阿拉伯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特阿美率先宣佈降價增產,稱將於4月起沙特阿美將發起大幅原油降價促銷,針對不同地區市場,每桶售價將下調4-8美元不等,這一消息立刻得到了國際原油市場的強勢回應。

不過,此次油價暴跌的根本原因,

還是在於國際原油市場不健康的供求關係。

2019年世界經濟發展整體下行壓力加大,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的蔓延則進一步打擊了世界生產,全球產業鏈遭到較大沖擊,國際石油消費能力下降。而可以預見的是,目前不平衡不健康的供求關係,還將在沙特的原油擴產促銷下進一步惡化。

此次國際油價暴跌,事實上也映射出了當前OPEC面臨的內外交困。近年OPEC成員國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擴大,這導致OPEC內部凝聚力下降。以沙特阿拉伯為例,由於石油大多埋藏在淺層且儲量巨大,沙特生產石油成本較低。同時,沙特近年在產業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進步,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貿易、金融投資等降低了國家經濟對石油產業的依賴度。因此,不論是薄利多銷還是限產高拋,沙特的迴旋餘地相對較大。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委內瑞拉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原油多為重質石油,開採成本高昂,同時國家經濟對石油產業依賴度高,顯現出“荷蘭病”症狀。對於這樣經濟脆弱性高的國家,限產導致的經濟打擊是沉重的,唯一可行的手段只有多產多銷。OPEC成立60年來,各成員國發展程度、對石油產業的依賴性出現更大分歧,這使得達成共同減產協議變得更加困難。此前自1月1日起OPEC+同意的減產協議,委內瑞拉就未曾參與,厄瓜多爾則於2019年10月直接宣佈退出OPEC。

而面對OPEC外部的產油國,OPEC更是面臨更多挑戰。在不歡而散的OPEC+會議上,對立最明顯的就是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沙特常年來一直鼓勵OPEC成員國與其他產油國進一步擴大減產,然而原油產量世界第二的俄羅斯卻考慮走薄利多銷路線,兩國的路線對立直接導致了6日OPEC+會議的破局。同時,近年美國頁岩油革命讓美國從石油進口國搖身變成石油出口大國,2019年更是超越沙特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很明顯,減產協議如果得不到美俄兩國的支持,光憑OPEC成員國的努力將很難使國際油價顯著回升。

原油暴跌的根本原因

從在OPEC+大力推動減產合作,到火力全開試圖用價格戰打擊對手,沙特的策略變更實際上顯得非常被動。儘管沙特能憑藉極低的原油生產成本在價格戰中佔據短暫優勢,但根據2019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數據來看,2019年沙特實際上需要85.4美元/桶的油價才能平衡全年收支,2020年則預計為78.3美元/桶,薄利甚至負利多銷對沙特來說也無疑是“毒藥條款”。

然而,能源學家Ellen R Wald卻對此提出質疑,她認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並非以每桶石油的收支平衡價格為基礎,像IMF這樣的計算存在邏輯錯誤:

1、沙特阿美的石油收入與沙特從該公司中獲得的利潤是不可互換的。資金首先流向沙特阿美,作為一家基本上獨立的公司,沙特阿美通過出售石油賺錢,然後將其中一部分以稅收、特許權使用費的形式支付給沙特政府。

2、IMF2017年的預測中忽視了沙特阿美的稅率。沙特沒有直接從沙特阿美的石油收入中撥出預算資金,而是一直在調整沙特阿美的稅收負擔。

3、沙特阿美的生產成本是世界上最低的,每桶只需2至10美元。

4、沙特一直以來持有大量的現金儲備,能夠承受政府的預算赤字,如今也是如此。

5、沙特政府正在試圖減少福利政策的開支,實現經濟多元化,旨在未來幾年內降低對油價的依賴程度。

6、沙特有許多簡單的渠道獲得廉價債務。

7、沙特出現財政赤字實際上沒有什麼問題,尤其是在利率相對較低的時候。與英國、美國、法國和日本這些多年承擔高負債的國家相比,沙特的赤字並不令人感到擔憂。

8、從歷史上看,沙特一直尋求維持合理的油價而不是僅僅優先考慮更高的油價,因為高油價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而抑制石油需求。

此前沙特阿美公佈的招股說明書頁顯示,沙特政府約63%的預算資金來自沙特阿美,支付方式則是上文提到的稅收(50%稅率)、特許權使用費和股息。其中,特許權使用費取決於原油產量和布倫特原油的價格,所得稅也會受到油價的影響,而股息則每季度調整一次。

就在2019年第一季度,儘管油價在54至69美元/桶的水平波動,沙特政府實現了278億里亞爾(74.1億美元)的盈餘。顯然,單從第一季度來說,沙特並不需要85美元/桶的油價來實現收支平衡。

那麼,這場價格戰將如何收場?

沙特略顯過激的措施使得國際油價跌至各產油國都難以承受的範圍,俄羅斯可能將回到談判桌上,同時油價的反彈回升也終會到來。全球油價自2015年起就已經出現低油價新常態,這次暴跌後最理想結果是OPEC+減產協議重啟,油價迴歸50-60美元每桶的價格區域。


原油暴跌的根本原因

原油暴跌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