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语文新思维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自己的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教学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或者喜欢的教师,老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心里呢?

首先,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品德、治学态度、学识水平、个性情趣等融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其次,教师要深研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让学生每一堂课学有所获。

来自学习上的收获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快乐和重要动力,学生学习的进步,无疑会增强老师的吸引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强大助推器。老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学习上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不明显的进步,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

第三,教师要注重培养无私的师爱。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博大而深沉的爱,是教师高尚情感的结晶。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优生”,对“后进生”视而不见,教了一学期还叫不出“后进生”的姓名,这样会极大的损伤他们的学习信心,失去老师的亲和力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父母的希望,每个学生都有获得老师关爱和尊重的期待,老师要把自己的爱化为缕缕阳光,无私的普照给每一个学生,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因为这些不经意间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总之,教师要用自己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真正欢迎的老师。


三乡教育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来说说吧!

1.教师要主动放下教师的架子。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老师定义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一副师者模样!我觉得教师自己本身就不要这样去做了,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学生觉得跟老师距离好远,怎么可能主动亲近,就更不会把心里话说出来,所以老师平时在工作中就要平易近人,给学生的感受是老师是个朋友是个伙伴,这样有心里话才肯说出来!

2.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老师要多多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发现有情绪低落或者怎样的学生主动关心,帮助解决问题,这样关心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会信任老师,主动诉说了,老师也就走进学生内心。

3.老师多多学习现代教学艺术和方法。时代在变,对学生的教育也在变,所以不能用老套的方法来对付现在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心里特点。现在的孩子普遍是自尊心强,但行动上不要强,空喊口号却不务实,心思想法又多,所以老师的教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就要求老师掌握更多的教学艺术,进而走进学生内心。




丁香花TT


‘亲其师,信其道’这一教学观点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理论,大意是一个人只有亲近自己的老师时,才会去相信、主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其精髓就在于它蕴含着一个教育理念,也就是现在教育提出的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接受。

今天很高兴接受邀请来回答这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就我自己几十年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好等等。面对他们,光有知识是不行的,如何将知识转化成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这就是一门大学问了。所以要求教师要内外兼修,彰显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理想信念、学识水平、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这是吸引学生,特别是年龄稍大点学生的主要源泉,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学生佩服,学生佩服你了,那么就会仰慕你、敬重你,会有意无意的效仿你,甚至追随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成功的典范,其人格魅力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当时就有弟子三千,非常了不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有爱心。教师要有爱心,就是师德要高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饱含热情,要有活力。但如何在教育中把握好爱的尺度,又是个关键问题了。就好比现在的家庭,父母长辈给了孩子无私的所有的爱,得不到孩子的认可,有的适得其反,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相反作用。这引申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爱的尺寸,要严慈相济、恩威并重。一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包容,那不是爱,是害了学生。现在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喜欢学习好的、品德好的学生,把大部分的关怀给了这部分‘优秀学子’,殊不知另一部分‘学困生’‘顽劣生’才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因为他们大多是留守儿童,是特殊家庭,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如果一个教师走进了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心里了,让他们接受并喜欢上你,这才是你最大的成功,也会有很高的成就感,这部分学生将来会永远记住你的。教师要给予这部分学生无私的关怀,要积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个小小的善举要给以表扬,一点点小小的进步要及时鼓励,陪伴他们一起努力,改正缺点,共同进步。

最后是教师要懂得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花点功夫想想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对学习充满热情,对你的讲课饱含期待。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你了,愿意和你做朋友,那么就会很主动的去接受你传授的知识,才不会将学习当作一门苦差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做起来太难。要想成为一个受所有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任重而道远啊。






南轩松1971


要让学生佩服老师,亲近老师,进而尊敬老师,其实很简单,也最难。

简单在于一句话就可以达到,真诚面对所有学生。

困难在于,怎么才叫真诚,如何做到呢?

好的老师一定不是高高在上板起面孔的老师,也不是自以为是,专制独裁的老师,要做到第一点就有可能遭到好多老师同行的反对,那就是一定要把学生当成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要知道学生这个阶段的特殊性,独立意识开始崛起,最怕大人把他们当成小孩看,所以,我称呼学生绝不用孩子这个称谓。学生犯了错误,我也不会用孩子的方式惩罚他,家长也不要用还是孩子之类的话来替他开脱,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承担自己的错误后果。

第二,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有句话说,公生明,只要一视同仁,不管学习好坏,一律平等,甚至学习好的学生要求更严格。学生从平等中看到了尊重,看到了老师的威严和霸气,一定会佩服你。

第三,要适当的幽默。

幽默是社交的润滑剂,学生自然也会对幽默的老师记忆深刻。好多事情其实如果用幽默的方式处理,就会别有洞天,回味无穷。

做到以上三点,亲其师,自然会信其道。绝对有效果,因为我就是这么做的。哈哈哈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