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规范"四化"全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平川区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为标尺,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着力点,将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全面融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突出抓主抓要,重视落细落小,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扎实过硬。

一、支部建设"标准化",增强约束力。

把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作为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有力抓手,严格按照区委一线指挥、党委一线推进、支部一线落实的要求,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一是突出重点抓落实。始终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开展集中宣讲103场次、各级领导干部讲党课130余场次。以"7+1+X"为抓手,推行"一图三单三册两办法",按照先进、中间、后进三个梯队,对每个领域党支部对标定位、分类排队,每年开展先进支部"对标创优"、一般支部"对标提升"、后进支部"对标整顿"行动,通过支部自评、党委考核、区级抽查,形成错时争创、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督查指导促提升。建立区委常委分片包抓和联系点制度,督促基层党委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基层党建问责办法》,对存在问题现场反馈、实名通报、跟踪问效、紧盯落实,对工作推进缓慢的11个党委书记和16个党组书记集中约谈,对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督促落实。根据《社区党建考核办法》,已对综合考核排名前三名的社区书记提拔使用,对后三名社区列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树牢实绩为先的用人导向。

三是为民服务解难题。大力开展"三链"建设,组建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产业党组织210个,培养致富能手1200多名。建立社区"三张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构建双向认领机制,确定"一社区、一品牌"党建示范点创新实践。广泛开展"党员先锋行动",41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建立党员责任岗137个、党员示范岗76个、党员先锋岗42个。深入开展"三岗联创"、"五抓一加强"、"民企帮弱村、党建助扶贫"等活动,有效提升"两新"党建活力。

二、疫情防控"网格化",增强凝聚力。

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一是细分网格抓覆盖。坚持"四级划分、辖区管理"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1055个网格(一级网格12个、二级网格94个、三级网格444个、四级网格505个),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小区)、楼栋四级网格疫情防控作战体系。以辖区平面示意图、组织机构以及工作职责为具体内容,统一制作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图102张、小区示意图121张,实施挂图作战,确保对所属网格工作一目了然。二是明确职责抓管理。

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员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志愿服务者等工作力量进行整合,全部落实"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形成党政牵头、村(社区)动员、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紧急成立33个临时党支部,组建197个党员先锋队、55个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党员3486名,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扛起责任,与村、社区工作人员并肩投入疫情防控战斗,筑起一道红色"防疫墙"。三是强化措施抓落实。建立疫情防控"日汇报"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做到疫情防控重点任务"当天汇总、当天分析、当天报告",实行地毯式排查、清单化管理。区委组织部划拨党费63万元,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组织41个区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和910名在职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结对共建,充实防控力量。在城区设立151个监测点和劝返点,领导干部带头值守,实行"三班倒"24小时轮岗值班,制定了"十个一律"工作要求,确保选派到社区报到的机关干部主动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

三、脱贫攻坚"实效化",增强内驱力。

强化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一是配强村级骨干。

围绕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对全区各村(社区)817名"两委"成员、246名村监委成员和482名小组长任职资格进行全覆盖联审排查,清理人员46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区"一肩挑"的村达到52个、占85.2%。公开选聘9名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集中选派61名乡镇机关优秀干部到全区61个行政村任职(到非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常务副书记或村务助理),指导协助村"两委"班子抓好各项工作。二是提升帮扶力量。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的选派要求,对驻村帮扶工作队调整了2次,调整队长23人、队员20人,调整第一书记7人。开展脱贫攻坚"3+1"冲刺清零巡回动员培训280余人。深入7个乡镇61个村,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到岗履职情况进行了暗访督查,并对贫困户"一户一策"进行随机抽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精准落地落实。三是整顿后进支部。按照10%的比例倒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2个,通过区乡领导包抓、选派第一书记、调整不胜任村干部、健全制度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兴办民生实事、升级村级阵地、发展集体经济等办法,全部完成整顿提升。按照主题教育安排,对照5个方面整顿重点,梳理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个,通过落实"四个一"措施,明确各级包抓整顿责任,"一村一策"强力推进整顿提升,现已全部完成整顿。

四、基层基础"精细化",增强推动力。

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着力补短板、强保障、增实力,切实让支部更有凝聚力、党员更有精气神、群众更有归属感。一是足额落实经费报酬。建立完善村社区办公经费和村组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20年村级办公经费达到5.5万元,村组干部报酬分别达到3万元、0.9万元,同时,探索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合理制定奖励标准。二是改造升级党建阵地。按照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五个一"标准("一旗一徽一图一墙一中心")要求,一年来多方筹措资金1400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3个,改扩建18个,全区91个村、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均达到150平米以上。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筹集资金2208万元,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组织实施峤山村特色杂粮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响泉村现代园艺农业及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每个项目扶持资金50万元。深入开展党群创业互助活动,采取资产经营型、互助资金型等11种发展模式,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大转变,目前全区6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上的达到57个,占比93.4%。(张廷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