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面館老闆馬文德組建後勤隊,為援鄂醫護送萬份愛心餐

新京報訊(記者 王飛翔)拉麵館老闆馬文德沒有想到,拉麵會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硬通貨”。武漢封城以來,當地多家飯館停業,他主動申請為青海、山西、陝西等多地援鄂醫療隊免費提供愛心餐。

從最初的一個人、一輛車,到現在20多人、8輛車的後勤保障隊,馬文德同其他麵館老闆一起已經為援鄂的醫護人員送出了10000多份愛心餐。對此,馬文德團隊堅決不收一分錢。他說,“這場疫情,真正讓我體會到陌生人之間的大愛,我只是將這份感動傳遞下去。”

青海面馆老板马文德组建后勤队,为援鄂医护送万份爱心餐

3月12日,青海援鄂醫療隊接到馬文德團隊送的愛心餐後豎起大拇指。受訪者供圖

一家拉麵館拉起一支20多人後勤保障隊

武漢封城之後,馬文德坐不住了。今年39歲的他,離開老家青海後,已經在武漢開了兩年拉麵館,每年春節都會提前備好物料,為接下來的經營做準備。沒想到疫情來得突然,“囤了一萬多塊錢的麵粉和牛羊肉,用不上。”馬文德說,最後他給所在的放鷹臺社區書記葉瑋打電話,問問自己的拉麵館能否在社區疫情防控方面幫上忙。

第二天,葉瑋回覆說有24個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沒有地方吃飯。馬文德接到消息後立刻做了24份水餃送過去。他的愛心送餐之路由此開始。

在第四天為滯漢人員送愛心餐時,馬文德聽說老家青海的首批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他隨即發了一條朋友圈,寫道:“青海的天使們,我在這裡24小時待命,不管你們在武漢哪家醫院,都能吃上家鄉的味道”,並公佈了自己的聯繫方式。

很快,有好友將馬文德的朋友圈信息發給了青海援鄂醫療隊,雙方取得了聯繫。但近百人的一日三餐,馬文德一個人忙不過來,便又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呼籲同行一起為醫療隊做好後勤保障。

“發完我有點後悔,畢竟當時是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拉別人來做這個事還是有風險。”馬文德說,考慮到這一點後他立刻刪了消息,但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附近幾家拉麵館的老闆都自發帶著物料趕來,“沒有說多餘的話,大家都一起開始做了。”

就這樣,一個人、一輛車發展成為一支20多人、8輛車的後勤保障隊。“我們有四個副隊長,每人帶一個小組,分別負責買菜、做飯、送餐和監督”。馬文德說,這支隊伍雖然是臨時自發集結,但運作起來效率很高。除了拉麵,他們還變著花樣做炒麵片、水餃,每天準時送到醫療隊員手中。

青海面馆老板马文德组建后勤队,为援鄂医护送万份爱心餐

這支後勤保障志願隊已經累計送出10000多份愛心餐。受訪者供圖

保障行動不止於愛心餐

愛心餐還吸引了同樣在方艙醫院支援的山西醫療隊。“他們一開始以為我們只給青海的醫療隊送,實際上我們也給社區工作者、居民送,只要想吃,我們都送,不分地域、不分民族。”馬文德說。

放鷹臺社區書記葉瑋告訴新京報記者,馬文德家裡有三個小孩,經濟壓力也不小,但他不僅免費送愛心餐,還主動接送社區部分醫護人員上下班,聽說醫療隊缺生活用品,就帶著車隊在武漢連跑了三天,直到把拖鞋、剪刀、洗髮水等急需品買齊。“只要給他打個電話,不管幾點,馬上就來了”。

去年年底,來自孝感的老人張孝祥帶著老伴來武漢治療腎積水,剛做完手術就趕上疫情暴發,體內的滯留管一直沒能取出來。“當時各家醫院都忙著收治新冠患者,他們找不到醫院做手術,到後來滯留管都在體內感染了。” 葉瑋說。

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醫院,但沒有車送。“我們社區一共有四輛保障車,都在外面跑,我就給馬文德打了個電話。” 接到消息後,馬文德便開車帶著張孝祥夫婦多次往返醫院,直至滯留管成功取出。

3月9日,張孝祥老人給馬文德送來了信,感謝他“不顧個人安危,多次接送老伴去醫院。”對此,馬文德說,“這場疫情,真正讓我體會到陌生人之間的大愛,我只是將這份感動傳遞下去。”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