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疫情防控不鬆勁 就業扶貧亮真招

湖北沙洋:疫情防控不鬆勁 就業扶貧亮真招

連日來,為實現貧困群眾“就業有崗、脫貧有路”,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紀山鎮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持就近拓展就業渠道和開發公益性崗位,兩手發力,增強群眾“自我造血”能力,實現穩定脫貧目標。

就近就業不遠行

“家裡有個80多歲的老母親,女兒又剛上初中,都需要人照顧,我們兩口子不能出門打工,生活壓力較大。現在好了,村裡指導我們發展稻蝦連作產業,我的10畝田一年就可以有2萬塊錢的收入。村裡又為我們聯繫了本鎮企業上班,每個月能拿到近2000塊錢工資,真是太好了。”更新村貧困戶劉明海這樣跟我們算著他家的“致富賬”。

為解決好因疫情影響“出不了門、就不了業”的貧困戶就業問題,紀山鎮圍繞“東蝦西樹南藥北花”產業格局,著力構建農業產業體系,號召黨員大戶(村級合作社)開展“1+N”幫扶行動,即一個黨員大戶(村級合作社)幫扶多個貧困戶,吸納貧困戶就業。同時,發揮轄區內16家規模企業的集群優勢,組織鎮村幹部入戶宣傳,及時摸排就業需求和意願,為貧困戶和有用工需求的企業牽線搭橋,搭建雙向交流平臺,無縫銜接。截至目前,已有80餘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參與務工等形式參與農業產業發展,有10家企業提供各類崗位300餘個,100餘名原本打算外出就業的貧困戶有在家務工意願。

公益崗位解難題

“我今年已滿65歲了,重體力活幹不了,外出務工不現實,感謝政府為我提供了公益性崗位,每天負責打掃村裡道路衛生和黨員群眾活動中心保潔,活不重,每月還有400多元的工資。”提起公益性崗位為她帶來的收入,更新村的貧困戶閔國珍很滿意。

紀山鎮堅持把公益性崗位作為年齡大、勞動力弱、無法外出務工貧困戶的重要扶貧舉措,變“給錢給物”的輸血模式為“勞動增收”的造血模式,既解決了“等靠要”的思想,又提振了貧困戶靠勞動脫貧致富的信心。

據瞭解,該鎮積極整合資源,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貧困戶的就業能力等因素合理設置保潔員、水利設施管護員等公益性崗位130個,截至目前,已解決100餘名貧困戶上崗就業問題。(廖亮 段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