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美联储降息至零利率引发恐慌 分析称各指标未显示“经济危机”

新华财经上海3月16日电(记者 胡洁菲) 北京时间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利率降至零水准,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量化宽松(QE)计划。回溯其降息史,美联储上一次实行零利率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而此次堪称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举动。此前,3月3日美联储已紧急降息50基点,短期密集降息效果如何?这是否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各大央行还有多少政策空间?

市场对降息效果存疑 美国基本盘存隐忧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环球市场业务主管吴英敏认为,美联储的此次紧急降息市场本有预期,但意外提前,目前来看,其对亚洲市场的风险资产提振有限,甚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美联储在短短两周之内将货币政策用到了极致,从效果和策略上是存在疑问的,市场甚至质疑其政策是否屈服于政治压力。”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团队则认为,目前美国基本盘担忧仍在,三驾马车捉襟见肘。具体体现在,消费领域,是减税还是直接补贴中低收入人群,两团体分歧犹存;投资领域,油价低迷,投资承压。传统能源投资是近年美国私人投资的主要推动部分,但低迷的油价显然会阻碍这一复苏;贸易,外贸加力,杯水车薪。向贸易对手要更多,成为一个可能的选项,但恐杯水车薪。

对此,渣打银行环球研究部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李炜认为,包括美联储在内的欧洲各大央行近日已经相继表态,指出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如降息、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信贷等)无法触达疫情下经济各个层面,未来经济趋势能否改善,还需要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目前看,美国众议院已经加大了对疫情处置的相关拨款,预计会有一定效果。”

市场动荡加剧 分析认为各项指标未显示“经济危机”

近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加剧。此次美联储宣布降息至零利率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超30个基点,美股道琼斯指数期货和标普500指数期货双双大跌。业内人士分析,这表示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空间存有担忧,且认为经济可能面临巨大压力。

对此,联储证券首席投顾胡晓辉认为,美联储的“极端”货币政策,充分反映了目前美国国内情况的紧急程度,但当下美国国内经济状况与2008年完全不同,无论企业盈利前景还是宏观经济,都处于较健康状态。目前资本市场的担心主要是来自过去美国对疫情的选择性忽视,但是经过周五美国政府、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一系列的政策,判断美国疫情后续将逐步得到控制。

“我们从上周后半周的美元指数可以看出,一方面市场对美国有政策期许;另一方面欧洲比美国面临更大的疫情失控风险,资本已经开始回流美国,也会对美国经济带来支撑,预计美股将逐步恢复。”胡晓辉说。

渣打李炜认为,与过去几轮金融危机相比,目前银行、企业、居民杠杆率都相对健康,美联储各项金融指标也未显示当前股票价值被过度高估,因此暂未显示出金融危机的征兆。

“目前判断,此次金融市场的下跌主要还是疫情的影响”,李炜指出,相较于金融危机,市场对于疫情的发生机理、实际影响,以及官方和民间的应对举措都显得经验不足,因此,引发了较大的恐慌。

全球央行政策空间收窄 分析称中国货币政策具备独立性

近期,全球主要央行相继降息或释放流动性,引发市场对各大央行政策空间收窄的担忧。对此,中国央行的后续动作颇受关注。

对此,吴英敏指出,全球范围的宽松,需要中国央行既要在短期照顾实体经济降资金成本的需求,也要在长期提防通胀压力。“在上周五已经宣布了定向降准、今晨美联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今天的MLF公开市场操作体现了克制。”他认为,中长期看,国内利率还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中国本土疫情已经取得了较好控制,生产、消费正逐步恢复中,为政策的独立性提供了支持。

李炜认为,从全球看,欧洲和日本处于负利率已经有一段时间,此次降息后鲍威尔也明确表示反对负利率,因此年内美联储不会再有降息预期,但可能同时配合出台一些信贷和增加流动性的举措。相较而言,中国央行有更大的货币政策空间,预计今年二、三季度中国央行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50个基点。

全球降息潮下,国内经济会否产生通胀压力?

在李炜看来,目前通胀主要来源于疫情下阶段性的供给品价格上涨,未来随着中国疫情的好转,产能和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通胀压力将不会太大。

胡晓辉认为,国内通胀预期确实存在,但不是现阶段主要矛盾。从国内基本面看,稳经济,主动启动地产、基建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的复苏,潜在的通胀也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财经分析】美联储降息至零利率引发恐慌 分析称各指标未显示“经济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