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3月7日,小区服务中心挂了一幅小区业主巨幅画作,落款:易小阳。

我惊觉,曾名噪一时的汉阳西大街“墙面人物志”创作者易小阳老师竟然是我邻居?


画作《中国加油 武汉挺住》

画幅 2米*2米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我马上联系易小阳老师,就在小区广场见面。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易小阳

易小阳在汉阳西大街长大,从小喜欢绘画,后来成为大学教师。2011年12月,西大街街头建起了一堵拆迁用的隔离围墙,他开始尝试在这块“无声画板”上作画,描绘即将拆迁的西大街风貌,受到好评,夸他画下了“西大街的感觉”。

广场上阳光正好。这位62岁的老人走过来的时候,我竟然没有把他和画家联系起来。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见面寒暄两句,易老师就说起那幅巨大的画作:

——画布是小区邻居提供的床单。

——由于画幅太大,屋里没法创作,只好把“画布”(床单)铺平在小区一处空旷位置开始创作。

——3月6日的一场雨,把刚创作好还没来得及晒干的画作洗的什么也不剩。

(此处易老师笑起来:正好,之前的床单有些皱皱巴巴,现在冲平整了。)

——3月7日,易老师蹲在小区广场上重新开始,邻居们打着伞,有的护着他,有的护着画,画完,太阳出来了。

(此处易老师对我说了至少三遍:我们小区的人真好!给我画布,帮我打伞,帮我把这么大的画挂到小区服务中心门口。)

——3月7日,挂画!我们小区的邻居们真是充满智慧!要固定画做,黄姐就拿订书机在画和布条相接的地方订牢固,要绑到那么粗的柱子上,大家又把自家的被单撕成条,终于将画挂到小区服务中心门口!

(此处易老师再次表示:感谢小区的志愿者们!还有一直为我们服务的社区工作者们!”)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上图:热心的志愿者们与画作

下图:易小阳与画作

我问他:是什么原因让您去创作这幅作品的呢?

我身边正在义务值班的热心邻居彭师傅开口了:你还不知道,易老师的老母亲在大年初一走了,易老师是化悲痛为力量,他是为自己为小区的人为武汉人为中国人加油打气!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速写《彭师傅》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志愿者彭师傅拿着易小阳为他画的画,坐在作画的地方


易老师说:“我的老母亲92岁,一直心脏不好,疫情期间辗转各个病房,没能熬过这个冬季,儿子今年32岁,在武汉中医院后勤保障科,工作任务繁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完全不能够回家,我心里焦急、担忧,整夜整夜不能睡觉。可我不能总是这个状态啊!武汉市有多少人跟我一样,需要鼓励、加油、打气!我要拿起画笔,来画下这些保护我们的人!”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速写《志愿者小代》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速写《志愿者小李》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速写《择菜》


易老师告诉我,这些不经意间的速写开始迅速传播。

“打那以后,我好像是个网红了。路上常常碰到西大街的街坊,他们总说一句话:你画得真好!老百姓这个‘好’,让我十分感动,这个‘好’就是最好的词,难道要让他们说你‘线条好’?‘结构好’?后来我从西大街搬到这个小区,又再一次感受到了邻里间的关怀。”

“后来有一天,一个我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过来,他郑重地对我说,你不能画完了西大街就不再画我们平民老百姓了!”朋友的郑重其事给我很深的影响,在这次疫情发生后,我始终想着,我要拿起我的画笔,要为这个城市做些什么。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易小阳和他的儿子


聊着聊着,易老师的儿子走了过来,我问他现在是不是医院的工作轻松了一些,他说中医院现在后勤保障科周末能休息一会儿了。他现在每天回家是因为第二天要开车带同事去医院上下班,说起前段时间,他有些沉闷地说,那段时间很难,现在确实是向好了。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素描:《儿子在抗疫》


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考察湖北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和患者群众、社区居民。

易小阳有感而发,从12日到13日,他创作完成了《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另一幅画作,画作1米*1.2米,表达了平凡的人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易小阳画作《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央视报道易小阳在汉阳西大街墙面上作画

我和易小阳面对面

我和易老师手里一起托着他的《抗疫画册》

拍摄:下沉社区党员李金文

易老师对我说:“画画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我不能出去,我何不拿起画笔,记录这些我看到的事看到的人呢?自从我开始画画,我就忘记了一切恐惧、焦虑、烦恼,画画让我宁静。”

我说,这是一段历史,我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记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