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一場創新實驗的開啟——讀《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眺望一場創新實驗的開啟——讀《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最近啃了本硬書《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這本書緣起於2019年6月18日,Facebook聯合20餘家機構正式公開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之後國內的一些針對性的研究探討,涉及金融體系、貨幣制度、技術能力、經濟、政治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這本著作便是國內相關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聯合編寫的作品,既可以作為學習Libra的窗口,也是借這次事件學習貨幣金融和數字資產的教材。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很多變革的發生都有內在的邏輯和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可能更好的感知到某些趨勢。說來對區塊鏈也算有些瞭解,但由於對貨幣金融學中的很多概念不夠熟悉,在讀《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的時候就有了很多“夾生”的感覺,算是囫圇吞棗的啃了下來,對書中提及的很多分析和推論只能採取“跟著走”的策略。

縱觀全書,看到的是一種通過新技術手段改變現有經濟模式的實施方案,背後則帶著更多勢力和價值的博弈。

眺望一場創新實驗的開啟——讀《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Facebook的決心和野望

正如Libra白皮書所言,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從這個使命開始,所面對的就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悠久的問題——現在全球有數十億成年人未接觸到金融系統、無法獲

得相應的金融服務,而這個群體有半數以上已經可以上網獲網絡的信息服務了。

對於Facebook而言,Libra是其轉型的重要關鍵,因為在此之前Facebook的主要收入均來自於在線的廣告服務和信息服務,可以說是把互聯網信息服務做到了極致。但一方面,諸如谷歌、亞馬遜之類的巨頭環伺;一方面,信息服務涉及的數據安全問題和個人隱私問題頻頻曝光。這些都是懸在Facebook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儘管在近年來,Facebook成功完成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跨越,向在線社區的方向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基於信息交換的紅利開發殆盡,必須突破並找到新的空間。

被稱之為“信任機器”的區塊鏈技術便是被Facebook相中的方向,因為從“信息交換”到“價值交換”還算比較接近,更何況在推動“信息交換”方面Facebook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儲備,而且相應的基礎設施也已廣泛普及,確實是個恰到好處的突破口。

從這些角度,可以看出Facebook變革的決心,這是創新的基本動力。

眺望一場創新實驗的開啟——讀《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貨幣的根本定義

但由於Facebook已經27億的用戶體量、影響力以及Libra的設定是穩定幣,通過一籃子貨幣進行錨定,這對傳統的貨幣金融體系無疑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其宣稱的“無國界貨幣”定義就眼下來看雖然像是一個噱頭,但不可否認的是Libra確實觸動了關於貨幣的根本定義問題:

貨幣的種類可以分為兩種:商品貨幣和信用貨幣

商品貨幣基於商品基礎發行,比如一直被作為貨幣的黃金,以及一直被認為可以影響貨幣價值的石油;

信用貨幣則是中央銀行基於自己的信用而發行的貨幣,也就是現在通稱的各個國家的法幣。

這兩種貨幣都以實物(紙幣、硬幣)或電子記賬方式進行流通。

實物支付的傳統方式就是俗話說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清”,相對比較簡單,也是沿用數千年的方式。電子記賬方式則是支付交易雙方在各自的賬戶中進行相應的記賬,交易雙方的銀行和一箇中間的清算公司記錄並確認這個交易的完成,並保證記賬的正確,這一套體系因為技術的發展的原因在近幾十年裡有著突飛猛進的進化,進而形成了一種典型的“非現場經濟模式”,且交易各方都能已經對此有了認可。

這時候,如果運用更加高效的區塊鏈技術能夠確保信任,且相應的記賬和清算成本更低、管理成本更低、使用方需要支付的費用更低……這塊蛋糕是如此明顯。

當然,相應的坑或明或暗也有很多,諸如現有體系的影響、相應監管體系的保障,各種質疑的聲音,尤其是各種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恐怕也只能由諸如Facebook這樣的巨頭來挑此大梁了。

眺望一場創新實驗的開啟——讀《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信用體系也要技術創新

畢竟,小到一個個人,大到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其信用體系,而金融,根本上也就是跨越時空為信用定價的體系。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信用上,而信用遭遇破壞的情況也屢有發生。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催生出了比特幣這樣基於技術和算法的信任體系,在穩定運行了十多年後,既證明了技術和模式的效用,又側面證明了傳統模式的低效。新陳代謝是自然規律,也是發展規律,只是過程之中會有更多技術之外的問題,涉及大量的理念、規則、文化認知層面的迭代和各種利益關係的博弈,這些從Libra白皮書發佈之後全世界的反應中可見一斑。

但創新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從實現的層面而言其必有取捨。

區塊鏈技術中有一個“三元悖論”,指的是區塊鏈系統中不可能在同一層面、同一時間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拓展性三個方向同時取得最優優化,十年前的比特幣技術犧牲了可拓展性,於是也造成了比特幣只能在很小的極客群體中運用。而十年過去了,有沒有突破這樣的悖論,至少在三個方面都能滿足需求的技術呢?

目前來看,Facebook發佈的Libra想要變成這樣,試圖以技術實力推動金融模式、稅收財政體制等關乎於底層信任機制的變革,這將會實實在在的影響到很多個人。

Libra是否會成功,這並不確定,但創新永遠是必須且必要的,而能欣賞這種金融創新實驗的過程,也是時代賦予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