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史领域,大家有什么经验之谈吗?

余逸遥


我就给楼主分享下我学历史的心得吧。

如何学文言文

学文言文,我以前也很吃力,只是突然有一段时间我感悟到另一个方法:把文言文当成英语的阅读理解。不要针对某个词某个字,你要放在整个对话中去看,先去了解大概意思,再去理解那个意思。了解大概内容的话,我相信你就知道这件事在讲什么了!

关于看书,我的建议是:文白对照,一定要记住,你看白话文是那种没有作者主观意见的白话文,这样你就能了解一个大概的内容。先看白话文,记住了大意后或者大概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去看文言文,这样对照着来,你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会很快提高。

如何学习

楼主说,一本《中国通史》还没有看完,我觉得如果真想学,是需要有方法,比如用兴趣。你可以带着问题去看,先看某个朝代,或者你喜欢的朝代,看完之后,你的兴趣会上来,上来之后再去看别的内容就会很快了。

我第一次学历史,我是看到小说,讲隋唐演义的。那会儿就是觉得这些人物好厉害,就去翻正史,看到正史的时候发现古代的帝王都叫XX宗,就很好奇,就这样深入进去解密,最初学历史就是为了去“解谜”,解着解着就上瘾了,到现在不看历史就少点什么。

如何写文史文章

一开始,我写的文章很简单,就是讲一件事情,把某个朝代/某个人的事用白话文讲出来,说白了就是“科普”。在头条号上这么写了一段时间,过了原创,有了青云自荐。但是呢,我发现写这样的文章自荐青云计划老落选。后来听了青云的培训,才发现,原来我们需要去思考,写出一些深度的文章,说白了就是不要写百度百科能有的内容。

所以,楼主要想写文史文章,第一,要知道你想写的这个历史,只有知道这个历史,你才能融会贯通;第二,需要去进行一个思考,思考的时候一定会碰到很多问题;第三,去解决提出的这些疑惑。这样就可以提高你的历史水平,和写作的水准了。

有了问题我们就要去解决,需要通过翻书,阅读其他专业的论文,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就是写文史的一个思路。

虽然我的这个思路谈不上什么专业之言,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历史爱好者来说,何尝不是一个办法?逼迫着自己学习,通过不断阅读和思考,每写一篇文章,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提升。获得青云计划也是对你写作能力的认可,同时也是鼓励你继续创作。

拓展知识

想要历史的写作感觉,可以看看百家讲坛谈系列,或大学教授出版的书籍,虽然有通俗也有学术,我们去学习后都能对历史的认知有一个提高。

历史学无止境,虽然历史是固定的,但是背后引申出来的观点都是每个人总结出的精华。

建议楼主可以先看看中国古代史,选出一段你最喜欢的历史,然后去看相关的书籍和文言文,就深耕、去挖掘,去联想一些别人不曾想到的观点,当然这个要建立在论据充足的条件上,不能凭空猜想哦!

楼主加油,你可以成为一名优质的文史领域创作者!坚持一定要坚持!


孫郎谈古


文史是一个大领域,选择文史是肯定没有错的。当然,我也是刚刚上路不久的菜鸟,在这里,只能和题主交流一下心得。

刚开始写历史类文章的时候,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下手,绞尽脑汁写完1000字文章,再删删改改只剩下800字不到。为了凑字数,去网上搜类似的文章,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章里面再修修改改,好不容易写完一篇文章,又要做好无人阅读的心理准备。确实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我也看过很多前辈各种过原创,过黄V的教学,不否认前辈们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当我看过多个前辈的教学之后,大同小异的内容让人审美疲劳。如果有心,你会发现他们的教学大多数都是在官方的说明或许文章基础之上延伸而已。

目前头条写文章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头条号,一个是悟空问答。头条号是正了八经写图文原创的地方,高额的补贴,不定期的活动,还有巨大的流量,当你开通原创之后一周有两次青云自荐的机会,不用实在可惜。而悟空问答看似是问答平台,但若是好好回答的话,写出的答案比头条的文章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同的是,头条写文章是自己决定主题,问答写文章是给好主题,自己往里面填充内容。

我选择的是历史领域,和题主有一样的想法,既然选择历史领域就应该买一本《中国通史》好好看看,又或者买几本古籍好好研究研究。书,我是买了,但是真正静下心好好看它,却只有在写文章的时候才会翻阅。平时也有阅读,但也不多。

无论是文史领域,还是其他任何领域,多读书积累素材是有必要的,很多时候可能就是素材达不到才没有内容输出,或者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但是,选择历史领域也并非必须要把中国历史全部细细的读一遍,我们的精力是没有那么旺盛的。

如果题主有兴趣,可以按照我说的方法做。

历史领域的写作方向分三种:围绕历史中的人物进行讨论、围绕历史中的事件进行讨论、再就是对历史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等深度解析。其中,深度解析需要很深厚的历史功底作支撑,没有足够的水平强行写的话会让人觉得很空洞。所以,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围绕历史的人、或者事进行讨论、写作。

这两者,写人物又比历史事件写起来又更容易一些。因为我国的正史都是纪传体,想要写某个人物的时候只需要找到记载他或者与他有关的传记,好好读上几遍,思考一番,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点,就能写出一篇质量不错的文章。

当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写人物已经不能满足自己了,就开始写历史事件,或者对历史的某个现象作深度解析。你会发现因为前期写人物的时候自己积累了很多素材,这个时候全都用得上。


历史百川


作为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中的历史领域创作者,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共同交流。

其一,创作的目的。

相信选择文史领域的朋友都是出于对文史的热爱,从9月份正式在头条进行文史领域开始创作后,我发现创作本身是和爱好相互促进的。

以前我也爱读历史,但是大多数是碎片化的,成体系的历史知识还是中学时代的基础,进入大学后就很少有成本地读过历史著作。而创作,恰恰是一个系统性梳理历史知识的过程。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碎片化阅读的后果就是,偶尔脑子里会闪过一个想法,觉得自己在哪里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故事,但总是想不起来,甚至靠搜索引擎也无法完整复原。

而创作,恰恰是一种记录,我把它当做读书札记的升级。在正式开始创作前,我也开始在微信读书上阅读一些大部头的史籍,利用APP的便捷功能做书评、与其他书友一同交流。当我发现头条这个平台之后,就发现它是一个可以整理、总结的地方,而且能发现更多的共同爱好者。

其二,创作的方式

文史,是一个无情无尽、博大精深的领域,它在热度和流量上远远比不上其他领域,但它的优点也恰恰在于此——任何时代都会有人对文史津津乐道,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而选择文史创作,头一件难事就是范围:

  1. 一个创作者要保障持续创作,微头条要不断有话题、图文要不断有主题,内容所涉及的文史范围不能太狭窄;
  2. 个人精力有限,通史太过泛泛,而类似整部二十四史的著作又太过宏大,范围不能过度扩展;
  3. 创作者众多,要想办法避开同质化的弊端,颗粒度要精准。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怕决定从一段历史开始,我的初始选择有两个——明史和二战史。两段历史都是我最喜爱,也涉猎的比较多,所以下决心从最熟悉的地方开始。

决定了自己需要投入精力的领域后,就要开始选择输入了。

以明史为例,明朝历史著作有很多,起初我知道的只有《明史》和《明实录》,阅读中我又逐渐注意到了《国榷》、《明史纪事本末》和《明通鉴》,接着在查看各类明史论文中,又在参考文献中看到了大量的古籍和现代著作,如今手里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诸如《御制纪非录》、《瀛涯胜览》、《大明会典》、《弇山堂文集》、《明朝政治制度》等等十多部古籍和现代著作。

而卷帙浩繁的资料,一一阅读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明史》也不是轻易能读透的,这时我发现了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

这位民国的明清史大家,在各类明史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通过读《明史讲义》,可以快速地了解明史的历史脉络,还不会错过各种重要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读《明史讲义》时看到的有意思、有深度的论点作为主题来创作图文。

因此《明史讲义》就成为我了解明史脉络、寻找图文主题的主线阅读材料。而主题一旦确认,就可以在其他史料中去搜索资料作为旁证,把《明史》、《明实录》当做工具书。同时还利用它们在体例上的不同,发挥不同的检索作用:

  1. 《明史》为纪传体,查找人物方便,志书也提供了明朝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重要信息;
  2. 《明实录》为编年体,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虽然没有人物关联,但是可以快速地了解同一时段内的历史全貌,有助于发现一些事件背后的关联,合理进行假想和猜测。

结语

尽管这样的过程耗时繁琐,产出相对低一些,但终归是对某一段历史有了成分的理解。积累、沉淀,我相信对于整体的创作来说是很有益处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经验之谈,希望能抛砖引玉,看到更多大佬的精彩分享,好好学习一番。


霄林天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过去事实的记载。   (1)《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 鲁肃 於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注引《吴书》:“﹝ 吴王﹞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 指已过去的事实。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 经历,底细。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了。”   (2)清 黄人《序》:“其文乃雄奇变化,随其一生之~而自为风气。”   (3)老舍《骆驼祥子》二一:“ 夏太太 大概不会留着个知道她的~的仆人。”   4. 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   (1)金一 《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上,多不过三四人。”   (2)毛泽东《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中国的~,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 菡子《源远流长》:“~在发展着,丰富着。”   5. 指历史学科。 即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   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就该另编一部。”   6.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

广义

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

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众说纷纭

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中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梁启超:“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苏联大百科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1)历史学

广义: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即以历史为认识对象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

(2)历史学家

历史学家:研究和记录历史的人。

(3)正史

即经过官方编修的历史,一般较为权威可信。

(4)野史

正史之外带有传说性质的历史。

(5)史书

史书共分为四种:    (1)编年体:以时间为顺序编撰和记述历史 ;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叙历史 ;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记起止,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复。把人物在历史上活动的年代和所起的具体作用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叙述,使读者既详其事件的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政书体: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体例,起源于“三礼”。按时间分为贯通历代和断代的;按体例分为典志体和会要体。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着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历 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唐氏刚纪守云华


说实话文史领域很好,至少不会出现没有问题回答或者没有文章可写的局面出现,但想做好文史不那么容易。只想通过这个问题对自己2019年在头条的创作来一次总结,也给新手们分享下我的经验。

申请历史领域后没想到还有领域垂直的要求

悟空问答从去年就开始答题了,领域认证了历史,但是自己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回答体育方面的问题,导致自己的收益权限一直没有开通。

在坚持到了今年的十月份偶然的机会报名参加了泛文化的培训营

在这个时期我已经知道了头条的创作要注意排版,版面要美观、观点要突出、结构要合理、图片要强相关。当时自己工作非常忙为了完成作业可谓是加班加点,但是老师还是一再强调内容要有知识增量,要有干货带给读者。

所以不论是文章创作还是悟空问答你的内容一定要优质,字数一定不能少。再就是一定要原创就是用你自己的文字来表达,一定不能抄袭,抄袭自己也是不可以的。

执着于一个时期答题你会发现你的知识真的在进步

培训营期间我一直回答关于太平天国的问题,这是因为当时刚看过《天国之秋》这本书。因此我的问答和文章就以太平天国的故事为主线展开,自己的问答和文章也是越写越有信心,虽然阅读量有限但是文章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培训班结束后我就开通了问答收益权限,这让我惊喜不已,此后我还是围绕着历史领域对问答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经历。虽然阅读量有限但是每天还是有收益进账,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付出的回报。

在回答太平天国问题的同时我也加深了对这段历史以及人物的理解,在此类题目的回答上也是信手拈来,当然这只是我的自家言比起史学大家们还差得远。

文史类的创作积累很重要,当然还要掌握头条创作的方法,最便捷的就是参加头条官方的免费培训活动,而这一切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关键。只要方法得当加上你的勤奋努力何愁不能成功?弯路谁都会经历,但不要气馁,再坚持一下成功就会来临!


秋雨鲁北说历史


如果是研究,觉得还是选一个点深挖,整理一块地广种薄收,不如深挖一口井品味甘甜。以这个点稍向外拓展,就像一个石子,拓展的是涟漪,我们听到的还是石子落水的声音。


平和黄荣才


讲的是历史故事,却道尽寂寞情怀;

写的是千秋佳话,奈何愁苦漫心头


爱梦爱诸葛


我觉得,学习历史,应该首先记住每个朝代开始和结束的年代。这样就像建房子一样支起了框架。其他的知识,随着时间,慢慢的填充就可以了。


坐地日巡八万里


没有,我也是初学者,历史小白,仅仅是一个爱好者。

来此,也是为了多向高手们学习。


木子君的小屋


文史领域是无止境的,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