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漫談之二】敬畏

【中國文化漫談之二】敬畏

【中國文化漫談之二】敬畏

上一節我談到,要談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破除科學主義的迷信,創造一個開明開放平等的環境,否則很容易就被科學主義冠以“不科學”的標籤,那就沒法談了,再怎麼談也是玄學,不可證實。不可證實就不被應用。

其實挺荒謬的。證實需要大量的數據,但解決不了偶然性出現。比如疫苗,用在1000個人身上有效,但第1001個無效,那又該如何?歸納法無法解決科學的普遍性問題,科學無論如何不過是有限的普遍性而已。更何況,數學和邏輯學,科學的基礎,是如何得出來的?數學能證實嗎?邏輯學能證實嗎?

這一切,都說明科學只不過是有限真理。波普爾提出將可證偽性作為科學的依據,同樣說明了這一點。他又提出了演繹法,那演繹的前提呢?拿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那萬一大前提,即“所有人都會死”錯了呢?

囉裡囉嗦這麼一大堆,我是想說,科學本身就是糊里糊塗的。所以,別動不動拿科學說事兒。

好了,言歸正傳。這一小節,談談敬畏。

談中國文化首先要談敬畏,理由很簡單,敬畏是一切關於人的文化的前提。文化因人而起。可以說,一切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無論古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還是中華文明,人的起源都和神有關,人是神的一個產物。人類活動,要遵循神制定的規則。一旦違背,就會遭到神的懲罰。敬畏由此而來。

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祛魅化過程,逐漸擺脫了神的制約,從而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抬高。這一塊,西方文化做得很到位,尤其是啟蒙運動,發現了一個大寫的人。理性主義開始大行其道,即凡事要以人的理性思維去判斷,不依賴於神的旨意或天意。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都和啟蒙運動有關。如同康德所言:“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西方文明所取得的幾乎所有成就以及其所帶來的問題,都是這一理念下的產物。科技進步是,氣候變暖也是。成就和問題是一對矛盾體。西方文明及資本的綁架,上演了一出出人類生存的悲劇。但由於物質的急劇發展,這些問題被掩蓋了。或者說,物質發展沖淡了悲劇的色彩。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很多人來說,法律成了底褲,道德成了底褲上的飾品。滿大街看到的人,不少是穿著有飾品底褲的人。即便道德律令也改變不了這種現狀。即便康德所說先天,也只是指明,規則不依賴於人存在。在實際運行中,先天也被拋開,突出了個體的自由。規則,只不過是人根據理性制定出來的,因人而設。

中華文明,也經過一個祛魅化過程。這個過程和西方文明有些不一樣,就是在祛魅過程中,並沒有將神完全排除出知識體系和規則體系,而是以術法的形式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其中包括醫術、堪輿、占卜、武術等,尤以醫術為要,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神呢,在一些學說中,被天地代替,比如醫學中;在占卜術、堪輿術等術法中還保留了神的地位,不過,在日常使用中,神的使用並不頻繁。另外,還有一個術語使用上的不規範,天地等也經常被稱為神。

因此在中國文化中,人僅只為“三才”之一,秉天地之靈氣的存在。人在天地間生存,天地是規則的奠定者,此即為“道”。人惟有遵道而行事,才不會被天地拋棄。這和西方發展很不一樣。海德格爾稱,人是被拋入這個世界的。

中國文化中的天地,不是信仰意義上的存在,而是實實在在決定人的生死等狀態的存在。它衡量人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德”。

無論康德道德律令所言的“人必須如何如何”,還是普通倫理上的“人應該如何如何”,對於人,都沒有太多約束了。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道德就是底褲上的飾品。但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德”是具有絕對強制約束力的。它的多少,決定了人的存在狀態。“德”充足的,今生或者來世就會過高質量的生活,甚至可能羽化成仙,變成規則制定的參與者之一;“德”弱的,或來世為獸,或沒有未來(魂飛魄散),或殃及子孫等,淪落到一個不太好的生存狀態。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因果”。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人生存在宇宙中,靈魂是可以穿梭時空的。人擺脫不了“因果”,天地會獎懲。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天人合一”,就會豁然開朗。

看起來挺玄乎。但在日常實踐中,屢屢被證實。比如我小時候就得到過祝由術的救命。我高中同學,目睹他未曾見過面的爺爺附體在他大姑身上。由於“因果”可以證實,就為人的行為套上了一個絕對律令。不是“必須”、“應該”,而是“如果做,會如何如何”“如果破壞,會如何如何”。

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敬畏。簡單梳理一下:天地制定規則——天地視人行為賦予“德”——天地根據“德”實施獎懲——人對規則的敬畏。

無論儒家還是道家,甚至釋家,都遵守這一規則,並應用到幾乎所有領域,比如身體、自然、社會中,這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理一分殊”。比如儒家,在日常生活中,君,只是代表天來行天道的,如若他違背規則,是可以被換掉的。歷代革命的正當性即在於此。

現在對規則的敬畏,還保留在鄉土社會。所謂“禮失求諸於野”,一是求高人,一是求對規則的敬畏。遺憾的是,鄉土文化也快保不住了。真有這麼一天,我認為,會是中國文化的一場浩劫。比如祠堂,別以為那玩兒沒用,那是精神,是“德”。

正是因為對規則的敬畏,中國人很少玩堅船利炮,也不對自然進行大規模掠奪性開採。這是中國科技不發達的重要原因。當然,也有人說,中國科技水平差,沒有能力。這一點上,我不爭論。我不是極端民族主義者,就是勸反駁的人,多讀點中國的書罷了。科技不發達,不意味著水平差。

我們認真想一下歷史上的疫病,以及正在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不管背後的種種故事,究其根源,和人類缺失對天地的敬畏不無關係。全球氣候變暖,日漸脆弱的生態,都是引起疫病的重要原因。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