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期出现的韩孟诗派,在诗歌创作中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萧凤拙


一般来说,文艺创作包括诗歌的创作都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中唐以降,大唐社会的动荡局势逐渐加剧,民众的生活由盛唐时期的富裕安宁而越来越陷入贫困混乱之中。韩孟诗派的诗人都有深切的感受。个人生活的困苦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成为了韩孟派诗人的共识,所以他们主张诗歌要"不平则鸣″,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这是其一;

其二,在诗歌创作上,韩孟诗派并不反对其他诗派的诗风,如大历诗派的"平弱纤巧″之风,对李白、杜甫等大家也极力推崇;但由于苦难现实的缘故,这些诗风已无法表达他们内心的切肤之痛,所以才以"苦吟呕心″的创作态度,形成了一种"奇倔险峻″的新诗风;

第三,韩孟诗派对诗歌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对诗歌的严谨态度,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我个人认为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卿本佳人70


中唐时期,诗的语言风格和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诗运动为一种风格代表,世称“元白”;韩愈、孟郊提倡的古文运动为另一种风格代表,世称“韩孟诗派”。

中唐时期的诗体有进一步散文化的倾向,这在“韩孟诗派”的诗里最为明显。如果说李白、杜甫是诗中有文,“韩孟诗派”却简直是以文为诗。

“韩孟诗派”号称善于学古,远学汉魏,近学杜甫,对他们都有影响,但是他们又各具特色,都有显著的创造性。在语言上,刻苦推敲,追求奇异,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不仅韩愈、孟郊如此,卢仝、刘叉、贾岛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这种倾向。在内容上,他们写险怪,写幽僻,写苦涩,写冷艳,甚至写凶狠。在形式上,他们以散文句法入诗,并且大量使用一些非前人诗中所常见的词语。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创造,迫使人们同意诗是可以这样写的。这个愿望,到了宋朝,在理论和实践上才获得了部分诗人的承认。

主张诗贵含蓄的诗人,可能对“韩孟诗派”的诗并不满意,但不能否认他们作为一种风格在唐诗中的存在,他们不但丰富了唐诗,而且影响了后代。


晋唐风骨


中唐时期出现的韩孟诗派,在诗歌创作中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其艺术特点为:

"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1.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

2.创作中,韩孟诗派的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创作,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历程,他们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

语言方面也有大的变革,他们力求"陈言之务去"。

3.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物质。

4.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5.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写出了不少"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论韩愈》)的佳作。韩愈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韩愈还无视古典诗歌重形象、重比兴、重趣味的传统,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了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环溪吉峰


韩孟诗派

概况 中唐,德宗贞元至唐穆宗长庆年间,宪宗时达到高潮。这一时期诗坛诗人大都有创新意识。

1、韩孟诗派: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2、以文为诗: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

3、郊岛: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4、长吉体: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胡应麟曾云其特点

奇绝险怪 雄奇怪异

一,韩孟诗派

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一)把怪怪奇奇的审美情趣带到创作中,以光怪为美,以枯槁为美,以斑斓为美,以丑为美。

(二)重主观,意象以主观情思流动为转移

(三)构词与语言上散文化倾向,打破了诗歌旋律的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当代口水诗 赵丽华 《我有一条粉红色的内裤》)

代表人物――韩愈 孟郊

韩愈的诗歌创作

字退之 韩昌黎 韩文公 韩吏部 存诗三百多首

创作经历:

初期模仿汉魏古调,中期学习李杜,但又趋于奇绝险怪 晚年归于平淡。

29岁以前,诗歌约有19首,尚未形成自己的统一的风格。

贞元12年,与孟郊再度相会 追求险怪

贞元末年,贬阳山,诗风成熟,元和以后,险怪倾向进一步发展。

举荐后辈

晚年归于古朴平淡 寄兴深远 风情蕴藉

诗歌内容

  1. 揭露统治阶级以及反对蕃镇割据,拥护国家统一。
  2. 反对佛道二教,表现个人失意。
  3. 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韩愈的艺术风格

四个字概括――奇崛险怪

  • 语言上戛戛独造,摆脱平俗
  • 立意与构思奇特

《苦寒诗》“不如弹射死”

  • 以文为法个,就是把散文创作中的一些手法如章法,句法,议论等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1将散文的章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山石》按时间顺序编排,有空间变化,有议论有抒情。

荦却何人似退之

2将散文的句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嗟哉董生行》

3在诗中议论(其他诗人也有)

孟郊 字东野,四十六岁登进士第,写《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家境贫寒,生活困顿。

郊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诗歌内容:

对社会问题以及下层人民的生活有所反应。

中下层文人的穷愁困顿生活以及怨愁的情绪是他诗歌的主旋律。

体裁多以乐府与古诗为主,不写律诗。

风格两类:

一是白描手法,平易浅显,不用典故与华丽的辞藻却感情浓烈的诗。如《游子吟》(从此诗很难看出孟郊是奇崛险怪的诗人。)

一是搜奇抉怪,骄傲不平,苏轼将他与贾岛并称,称为“郊寒岛瘦”。

第一,审美情趣上,爱写一些丑怪,枯槁,恐怖,惨厉的事件。

《京山行》“众虻聚病马,流血不得行。”

构思上,客意求险求奇。

“寒死愿为蛾,烧死彼华膏。”

语言上反熟避俗,说硬语。

突出事物的硬度与质感

“朔水刀剑利,秋石琼瑶鲜。”

“百尺明剑流”

二表现为下狠语(放话)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万木村中花。”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奧。

那比如说

李贺

字长吉,唐宗室郑王之后,因父“晋肃”不得参加科考,身体孱弱,27岁病死。

《李贺诗集》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歌内容

1 从个人命运出发,感受体验和对抗自然与社会对人的压抑。

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牢骚

感叹人生短促,光阴易逝

常自比为千里马作了许多

《马诗》《开愁歌》

2

刘禹锡

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变引诗情到碧霄。

咏史诗

以简洁的语句,意象。表达了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含了很深的感慨。

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孙)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

《乌衣巷》

唐朝·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水诗

表达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时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意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半虚半实的特色

感时讽喻诗

感时讽喻诗常表现出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精神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唐代: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被贬了

回来后

写了

《再游玄都观》

唐代: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人生几何遇事呵呵――韦庄)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这类诗歌率真自然、活泼朴素《竹枝词》共两组,一组九首,一组两首,《杨柳枝词九首》《踏歌词四首》

竹枝词二首·其一(暗恋时期)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情――晴)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热恋)

唐代: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歌风格的基本特征

豪爽明朗而又婉而多讽。

体裁:律诗、绝句比古诗的成就高,仿效民歌的乐府尤为著名。

柳宗元

字子厚,河东人,故世称柳河东。

被贬柳州47岁死,后世称柳柳州。

诗歌主导:清幽孤寂、忧情哀怨。

有时表现为枯寂简淡,有时表现为幽冷奇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春天写的和秋天似的。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风格形成的原因:
  1. 独特的心性气质:性格激切,有些偏狭
  2. 自觉的美学追求:“奥“节”“清”“幽”“洁”等写作标准。

羊钛白


韩孟诗派是中唐贞元、元和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首,包括李贺、贾岛、卢仝等人。韩孟诗派的诗歌特点可以用“奇崛险怪”四字概括。

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以丑为美”

在中唐诗坛上,韩孟诗派以“求险”“尚怪”的诗美追求高标独举,卓树一派。他们怀着求新,求变的自觉意识在诗苑中探险,以怪异为美,以奇崛为高。在他们的诗歌中,触目可见的是狰狞怪诞,残瘁枯索的意象,随处可感的是历怖幽凄,荒凉破败的氛围,“横空盘硬语”更使得他们的诗歌凸显出一种奇峭劲健的骨力。

韩孟诗派的这种审美倾向,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将其概括为“以丑为美”。

如贾岛的《泥阳馆》诗:“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归。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夕阳飘白露,树影扫清苔。独坐离客惨,孤灯照不开。”

“以文为诗”

韩孟诗派在诗中追求光怪震荡的奇光异彩。旧有的诗歌形式,显然又容纳不下,所以,他们打破了旧有的诗歌的对称,回环的节奏与韵律,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以文为诗。

从此,诗的凝练紧凑的结构,跌宕跳跃的语序和高度浓缩的语言,一变而为首尾缜密的叙述,而为连贯平白的书写。诗的工整严格的对仗,回环往复的节奏和一唱三叹的韵律,一变而成为散文化的语言和句式。

最典型的要数卢仝的《月蚀诗》,韩愈的《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诗。

“苦吟”与“吟苦”

韩孟诗派的诗人,他们的人生道路或曲折坎坷,或穷愁潦倒。所以“苦吟”成为韩孟诗派创作的基本特征,苦吟的实质是“吟苦”,既强烈用诗歌来表现坎坷困顿人生的苦难历程以及由此引发得忧愁与怨愤。孟郊尤甚,“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光怪奇雄”

韩孟诗派一反古典抒情诗含蓄玲珑、自然天成的基本品格,他们追求一种雄奇光怪之美。在这种审美理想的照射下,诗人笔下的一切都雄奇不凡。《岣嵝山》:“岣嵝山尖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

韩孟诗派强调“不平则鸣”,打破了古典抒情诗的和谐优美和种种法度程式,各自追求一种怪奇之美,穷搜极研,各自成家,大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学的审美视野,成为中国诗史上一个奇特、罕见的诗歌流派。对于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华夏诗歌的另类风貌,为今天贫乏的语言添加一些调味剂。


云隐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创作中,韩孟诗派的成员除对杜甫、李白的自觉接受与推崇外,还主动从禅宗及佛教思想与艺术中吸收合理成分,把“心”当作诗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创作,表现的往往是自己心灵的历程,他们常把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自己虚构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诗想像离奇怪诞,往往使人感到虚实不定,跳跃怪奇,不可确解。

诗歌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雄奇怪异之风、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



悠艺术


1、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

2、“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3、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4、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5、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小地鼠00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倡导“不平则鸣”,透过个人的不幸命运来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通过苦吟来抒发自己的愤怒之情,并互相切磋酬唱。

他们诗风尚奇求险,以怪为美,以丑为美,在创作上更重视主观,奇怪,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韩愈奇而雄,孟郊奇而古,贾岛奇而清,卢仝奇而怪。

他们具有独特的审美品味,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由于受韩愈古文运动“陈言务去”的影响,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功夫,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突破传统诗教,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一罐LIQUOR


首先说一下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我国唐朝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流派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以丑为美”。

这里我们首先说一下“以丑为美”。

在唐朝那个诗词满天飞的时代,每个人物每个派系都备分的清清楚楚,所以这里的以丑为美。就是以另类的态度为美观。

但是老弟觉得,如果说异类的话,不如说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描述这个世界,由内心而发,去描述自己感觉最美的东西。

也就像少部分的现代人一样,你不可能去要求他们的审美观和大众一样。同样你不可能去要求大众去接受他们的审美观。

所以老弟觉得以丑为美,不如说是“独特见解”。

二说“不平则鸣”。

上面说到唐朝是诗词满天飞的年代!

那么如果和大众一样如何去一鸣惊人?难道学李白?

所以,这里的“不平”,代表不与世间他人一样,“则鸣”,更简单一鸣惊人!

所以结合思想就是,用一种不与世间相同的角度和视角,或者说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去突破这个平常,来达到一鸣惊人的流派。



盗凉人


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