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我成了短視頻風口上那頭豬 活得還不錯

“我們短視頻團隊加班加點,在此次防疫期間製作的公益防疫節目‘防疫小姐姐’已經在央視頻上線。” 2月10日,瓊雨文化董事長李文爽在朋友圈為自己公司製作的短視頻打Call,目前已經準備了40期內容。

  2020年的春節,他一邊忙著協助對接境外的醫療物資運往武漢,一邊組織團隊成員加班加點製作防疫類短視頻。李文爽說,他現在熟悉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土耳其、馬來西亞等多國的口罩樣式了。

  不止是這個春節,創業者的生活永遠是24小時隨時待機。李文爽說,他享受於這種充實又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一如他創業前的投資人職業生涯一般。

創業故事:我成了短視頻風口上那頭豬 活得還不錯


  三次迭代 找準娛樂類帶貨方向

  時間回到2018年,這是短視頻行業爆發的一年。這一年抖音、快手崛起,短視頻月總使用時長全面超越在線視頻,成為僅次於即時通訊的第二大行業。

  “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把自己投進來了。”畢業於北京大學的李文爽,創業前是天風天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創新投資部的負責人。長期從事文化產業投資,使他迅速意識到,從文字、音頻轉到視頻的情況下,短視頻可能是未來趨勢。

  2018年7月,李文爽開始創業,成立了專注於短視頻行業的MCN公司,瓊雨文化。簡單來說,MCN是一種中介公司,它將網紅聯合在一起形成矩陣,上游對接優質內容,下游尋找推廣平臺變現。中國MCN公司還在原有職能上進行了擴展,利用自身資源為網紅提供生產支持、賬號運營等專業化服務。

  “創業一年半以來,公司經歷了三次迭代。”李文爽說,最開始的3-6個月,以政府宣傳的短節目為主,主要跟優酷、愛奇藝和騰訊等長視頻平臺合作,後來逐漸發現資源不夠強、短節目的商業模式不夠成熟。

  第二次迭代是2019年1月轉型做抖音和快手,把賽道轉向短視頻。在2019年第一、二季度,嘗試了所有短視頻行業的垂直賽道,包括寵物、法律、醫療、教育、娛樂等,最後發現娛樂類最有變現效果。

  第三次迭代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的抖音直播帶貨,短視頻帶貨也是下一步最多發力的地方。李文爽認為2019年短視頻行業最大的變化是垂直化和電商化。一方面從業者越來越專注於垂直行業的細分化、專業化,每個品牌企業會建立更加詳細的賬戶審核機制;另一方面,除了廣告宣傳,短視頻還可以通過賣貨快速變現,這是短視頻最吸引品牌主的地方。

創業故事:我成了短視頻風口上那頭豬 活得還不錯


  和李文爽一樣,看中了短視頻行業的機會,希望在風口中大浪淘金的人還有很多。據李文爽介紹,目前從事短視頻行業的主要有四類人群。

  第一類是以前微博和微信的內容創作者們,本身就從事內容創作,只不過從文字變成視頻,這也是他認為現在做得最好的一類。第二類是做電商的人群,以前是用文字和圖片在淘寶賣貨,現在用短視頻或直播這樣新的工具賣貨。第三類是廣告行業的人,以前廣告投放在微博和微信,現在投放到短視頻。第四類是傳統的視頻生產者。

  李文爽認為,前面三個行業轉型都是比較成功的,而傳統的視頻生產者缺乏對視頻運營、廣告、電商的瞭解,目前來看是轉型最困難的一個群體。

  “大家普遍性的有發展,還發展得不錯”

創業故事:我成了短視頻風口上那頭豬 活得還不錯


  近兩年,短視頻行業始終保持快速發展。抖音日活用戶超過4億、快手日活用戶達兩億多。據CTR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短視頻月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32%,短視頻月人均使用時長同比增長9%,月人均使用時長已經達到在線視頻的近2倍,時長佔總上網市場時長的11.4%。

截至2018年底,我國短視頻行業市場規模達467億元,較2017年55億元增長745%,預計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00億。

  李文爽介紹,目前他的公司自己開發和商務合作的賬號有42個,整體粉絲數在4000萬到5000萬。現有員工15個左右,包括策劃、拍攝、剪輯、文案的內容組和負責對外談判業務溝通的商務組。

  “現在我們賽道整體是在快速發展和蓬勃發展的,廣告的增加量是從700億增加上千億的短視頻廣告投放。”李文爽告訴記者,現在的狀態是大家普遍性的有發展,還發展不錯。當然,最賺錢的一波還是通過短視頻電商賣貨。

創業故事:我成了短視頻風口上那頭豬 活得還不錯


  從政策上來看,現在國家對短視頻行業還屬於放水養魚的狀態,尚未出臺國家級別嚴格的限制和規定。李文爽稱,文化行業大部分政策都是監管性,比如劇場監管、文字審核、電影電視劇的報批審核等,而現在抖音上的微短劇還不需要審核,有更大的創作空間。

  事實上,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基礎的商業模式已經達成普遍的共識:產品的驗證靠流量,成功的驗證是變現。提升流量的方式很多,但變現渠道卻基本類似。

  MCN的變現方式以廣告營銷、內容電商、平臺補貼模式為主,輔以IP授權、課程銷售、衍生品銷售。據悉,目前90%以上的頭部網紅都已簽約MCN機構。具體來看,短視頻MCN偏向組合營銷業態進行變現,直播MCN則偏向組合電商業態進行變現。

  截止至 2019 年中國 MCN 機構數量累計已達到6500家以上,市場規模破百億,以廣告營銷變現為主,佔比 80.6%,之後是平臺補貼48.4%和內容電商35.5%。其中,直播帶貨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上述研究報告還提到,優質MCN公司的核心壁壘,一是內容生產環節,核心是人,關鍵在於KOL的孵化、運營、留存和批量賬號的管理能力;二是商業變現環節,核心是渠道,關鍵在於上游供應鏈管理能力(精細化運營、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選品能力以及下游內容分發能力(多平臺分發帶來全網的影響力和曝光量)及客戶資源積累。目前MCN公司的馬太效應已逐漸明顯,2018 年超過30%的MCN公司營收在5000萬元以上,且近三年營收超億元的頭部企業佔比逐年提升。

創業故事:我成了短視頻風口上那頭豬 活得還不錯


  下一步短視頻行業社群化、立體化

  對於2020年短視頻行業的趨勢,李文爽認為可以概括為四個詞:電商化、社群化、立體化、人工智能化。

  李文爽進一步解釋稱,短視頻電商化是在2020年會進入更快速的發展和成熟期,更多線上線下企業會參與其中;社群化指短視頻可能會形成一些像微博社群,或者微信和微短視頻的結合的短視頻社群;立體化指不單一在抖音快手,而是跨平臺進行流量的互相帶動,包括在小紅書以及微信社群等;人工智能化,指有的企業會把人工智能和短視頻結合起來,做出新的賽道,這也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談及2020年的目標,李文爽說,今年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最低目標,在疫情之中,先活下來,“上週開始網絡辦公,我們做好了三個月全部在家辦公的準備。”第二個目標是,在某個細分行業做到廣告營銷方面一流的水平,快速成為細分行業的領頭羊。

  MCN公司可能面臨內容同質化和紅人出走的內部挑戰,以及短視頻平臺涉足MCN和缺乏孵化頭部KOL能力的外部挑戰。

  “創業是一個長跑,沒有說一時的成功和一時的失敗了,我們也是在不斷摸索、反思、調整,然後找到自己的方向。”李文爽這樣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