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疫情无情人有情 陪伴是最动人的抗“疫”情话

疫情防控当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街小巷,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上班,但比上班更加忙碌,主动到居委会领岗认责!天寒却不畏惧,坚持政策宣传、公益服务,时刻冲在社区防疫一线!他们延长了街道乡镇的工作手臂,携手并进,共同筑起了社区防控的钢铁长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区志愿者!

志愿者难劝退 女儿顶接班“一值到底”

北京通州:疫情无情人有情 陪伴是最动人的抗“疫”情话

全国劳模张茂和女儿、外孙女

近日,通州区北光厂北门防控岗,多了一位志愿者。“张茂是我爸,我替他值勤。”56岁的张爱娟开始了每天6小时的防控值班。

说起张茂,大家太熟悉了。他是北光厂的会计师,响当当的全国劳模。退休后成了社区第一批志愿者,已经快20个年头了。卫生大扫除、安保巡逻、入户调查……都能见到老人忙碌的身影。

年复一年,他的公益时长在街道能排上前三名。社区预定的500份报纸,他骑着电动三轮每周往返,一趟不落地运送,义务做厂里的专职发行员。 春节前,社区按照统一要求,在北门建立卡口,招募志愿者值勤。张茂照常报名,大年初二如约“上岗”。后来大雪气温骤降,社区党总支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消,下令一律劝退80岁以上的志愿者。

“认了岗就该值守到底。”张茂坚决不干,两次都没能说动。正当社区党总支书记犯难的时候,老人的女儿张爱娟接过红袖标,顶岗上阵。在防控岗上,她主动抢着喷药消毒,与其他值勤人员一刻不停地排查过往车辆,测量人员体温,登记返京人员信息,提醒过往居民做好防护。

街道防控办推行二维码登记之初,可难坏了岗上不熟悉操作方法的志愿者们。张爱娟会用微信,经过她反复操作,掌握了扫码登记流程。很快,在她的帮助下,值勤志愿者们都学会了。目前已经帮助几十位返京市民完成线上登记。其实,张爱娟本不住北光小区,她是为照料父亲生活,去年才搬过来的。十多天的公益值勤,她更加仰视父亲,也收获了服务他人特有的乐趣。她说,父亲的义务岗,她要“一值到底”。

两对党员夫妻 值勤出黑板报并肩防疫

北京通州:疫情无情人有情 陪伴是最动人的抗“疫”情话

李文章、王传玉夫妇在小区门口执勤

通州区玉带路西街26号楼院门口,有个共产党员防控岗,活跃着两对夫妻志愿者。四名党员日复一日,极其认真地履行着防控职责。

康庆昌、王玉英夫妇和李文章、王传玉夫妇,是社区出了名的两对模范夫妻。一听说社区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四个人第一时间报了名,主动承担起了守护全院人安全的责任。从排班表上看是两两一组轮流值勤,但每每在岗上看到的却是四人同在的身影,唯有午饭时段,他们才轮班。

北京通州:疫情无情人有情 陪伴是最动人的抗“疫”情话

康庆昌、王玉英夫妇书写板报

每天一大早,两位男士都会准时为小院儿5个楼门喷消毒液,犄角旮旯从不放过。全套流程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即便大雪封门、寒风刺骨也不省略。忙碌中,汗水时常浸湿了他们的衣衫。

与此同时,两位女士在岗位上值守,测体温,问询出入人员,确认快递邮件,登记返京人员信息,嘱咐居家隔离。四人相互监督提醒,防疫信心满满。每天小院进进出出200多人次,从没有一人遗漏。前后16人在家隔离,安全解除“警报”。康庆昌老人写得一手好字,他一直在自制的黑板上开展防疫宣传。最近的一期当然是防控。“听党话、跟党走!”“出门戴口罩、拱手不握手!”

一笔一划,方方正正,字里行间流露着关怀和嘱托,这份关怀给冬天里的小院儿增添了太多暖意。消毒结束后,他还要在“今日已消毒”标识下面,用粉笔更新日期。他说:“邻里们看了这个踏实。”

防疫战场,红色夫妻不停歇。他们志同道合,他们携手并肩,践行着初心和使命,坚毅笃定地保护着院里全体业主的安全。

抗击非典“战士” 肩负群主重任有序指挥

北京通州:疫情无情人有情 陪伴是最动人的抗“疫”情话

刘淑清组建值勤工作群

疫情防控工作,微信群成为志愿者联防联控的新阵地。

春节刚过,通州区北苑街道复兴南里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刘淑清,接到居委会封闭管理的通知,第一时间在党员群里发出招募令。经过3小时的接龙报名,聚集了16人的防疫小分队。

为了快捷推进防控工作,刘淑清组建了值勤工作群,在群里分组分工,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原来,她参加过17年前抗击非典战斗,还被北京市园林局评为优秀党员。她把能想到的注意事项编成温馨提示,对新“战友们”进行线上培训。

上岗第一天,她提前到岗消毒,查验出入证,测体温,登记有疫情高发区轨迹人员的信息。站点值守认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1米半安全距离,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不能混用记录笔。”“大伙回家记得用消毒纸巾为手机消毒!”她在群里发信息,提醒所有在岗人员。

“您的旅途有危险,按照规定,需要居家隔离14天,不能出来,生活上有需要,请您给居委会打电话。”这边还没给正在扫描的小伙子交代完,那边开车回来的小两口也需要登记。她迅速为居家隔离人员建立返京人员群,索性把注意事项、提示都在群里发布。

“请各位填报考勤表。”“请满14天的同志领取出入证。”年过六旬的刘淑清说,微信群拓宽大家的交流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线下她身先士卒,线上她紧张有序。通知、统计、提示、服务需求征询,秒转发,秒汇总。刘淑清用她特有的方式指挥着社区网格战疫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