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正在叛逆期的孩子?

cunyang8888887


我以前帶初二的學生的班主任,剛開始校長讓我接的時候,其實我是不太願意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叛逆,你說什麼他都跟你反著來,我行我素,特別容易出事,後來我發現這些叛逆的學生本質都不是很壞,在我與他們長時間的接觸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叛逆的學生主要有一下幾種情況

1. 家庭原因。

a.父母長期不和,經常吵架,或者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影響下會情緒暴躁抑鬱、這種情況下,父母要調節好情緒

b,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交給家裡老人照顧或者做生意、工作,陪伴孩子時間少,孩子對於父母的感情和信任感大大降低,一旦父母強制要求自己做什麼,他們就會反著來,他們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不信任,一方面想吸引父母的注意。這種情況下,父母在不能把孩子接到身邊的情況下,可以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勸導。父母不能一下子進入孩子教導環節,因為長時間不接觸,孩子對父母感情不是很深,讓爺爺奶奶也教導,然後引導他們去和父母溝通,最後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2、孩子獨立的人格已經形成。12至16歲階段的少年思維不斷的發散,對事情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們不再是一味的聽從父母老師的教導,而是開始用自己的想法辦事,其實這是好事,人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作為父母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和行為,如果需要引導糾正的話,父母在介入。


雨世涵城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弟叛逆期的時候,突然之間不愛說話,幹什麼事情似乎都興趣不大,誇張的時候他竟然會自己去拔自己的腿毛,是真的拔下那種,一根一根,後來明顯能看出來一片 ,但我們怎麼開導勸說都沒用,他也知道那樣難看,但就是忍不住,生氣時、鬱悶時、委屈時,都會把自己關起來。我們變得小心翼翼,誰都不敢說一句重話,就那樣陪著他,有時假裝不害怕,好像這件事情沒那麼反常,甚至有時候我們會試著調侃,儘量營造一種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種情況大概持續了半年,在他初三畢業後就好了,再後來他很陽光很健康,在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直到現在結婚生子,誰都不可能想象當年的他怎麼會那樣。我想或許每個人的叛逆期或青春期都有自己的苦惱和壓力吧,或許是學習,或許是感情,又或許是來自於家庭,誰知道呢,但要相信,多給他們一點理解和包容,不要過分去關注或苛責,一切都會好的。


星空凡人



三農工作站


孩子的叛逆期大概在12-16歲之間,最嚴重的是在孩子上初中的幾年裡,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經歷“心理斷乳期”,他們會急於脫離父母的束縛,想要完全的獨立。\r

我們都是從這個時期走過來的,在這個時間段裡面,孩子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大多是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我們一味的否定甚至嘲笑他們的想法,他們就會把我們推至對立面,那麼這樣的溝通就會變得很難。同時大部分的家長經歷了十幾年和孩子的接觸,容易對孩子失去耐心,放大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孩子的優點,這也使得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變得更加困難。\r

我認為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最重要的一點是同理心。首先你得要尊重他的想法,因為從他的角度來說他的很多想法可能並沒有問題,但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說是不對的。所以我們應該先去傾聽他的想法,等他說完之後先肯定他的正確想法,然後再嘗試著引導他錯誤的或者不完善的想法。當然需要根據孩子的反饋來決定溝通的程度。另外常見的叛逆期孩子的問題,如網癮、早戀等,建議您可以去看看相關的書籍,這樣有助於儘早發現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r

最後,叛逆期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長期去引導。相信只要家長用心了,孩子一定會理解的。



私塾先生王凡


針於孩子叛逆我是這樣認為的,孩子和家長或老師之間唱反調(唱對臺)及對抗,一般出現在8一18歲之間。

當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出現反常狀況,那家長就要反思你教育方法是否有問題。

一是平時遇到什麼事,你可能對孩子承諾過什麼,假如說孩子這次期中考試數學能得100分,給於獎勵(帶孩子去吃肯德基什麼),結果家長沒有做到,使孩子對家長產生了反感,下次你怎麼哄他(她)就是不聽。

二是孩子難免會犯錯,家長不問情由就對孩子棒棒相會,不去問孩子錯在那裡,下次應該怎麼去做,使孩子對家長產生討厭的心理。

三是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嘴無遮擋,開口就是髒話,孩子犯錯你罵髒話他和對罵,產生對抗。這時做家長就要跟孩子說以後誰都不準罵髒話,否則誰罵罰誰,這樣孩子心理上就能接受。

四是當孩子如做作業遇到搞不懂的或者因為粗心題目做錯了,家長就對孩子吼罵(你太笨了,沒有出息)。使孩子在心裡上受傷,對家長產生逆反,這時家長應該問孩子為什麼會錯,是粗心下次就要細心,是不懂就要問老師,這樣孩子才不會厭學。

由於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妥,在學校不可能永遠在讚揚聲中,難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和教育,那他(她)會心裡上承受不了對老師就產生逆反,有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總之對待孩子的教育父母是第一任老師,要從小抓起,不要過份溺愛,父母應該做好表率作用,要對孩子正確引導,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知知共享


所謂叛逆,其實就是某種慾望久而不得的情緒積累。而這種慾望就是自由,是自主,是離群自立的渴望。這是動物的本能。想一想老鷹將小鷹推下懸崖,企鵝將幼崽推向海里,都是在讓孩子在該獨立的時候獨立。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忽略了這個過程,特別是中國。古代中國,孩子男孩十六歲就結婚成家,女孩更早,現在許多西方國家依然堅持著早婚的傳統。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二十多歲了,還是父母的媽寶。孩子要飛,你不讓他飛,他能不鬧巢嗎?當然,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因素造成的。我們的教育體系和結構,婚配的時間界定,參加工作的法定年齡等,都延後了人的成長週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教育鬧巢期的孩子?我的建議是“放風箏”。在可控的範圍內,任其飛翔,以信任,支持,引導為線,讓他去嘗試心中所想,避免激化,順勢而為,才能讓孩子飛的更高。當然,這需要父母要有一個平常心,要舉重若輕,不能事事較真,手裡的線不能太緊,這也是需要技巧的。總之,要順應人的天性,要學會掌握技巧,終會使風箏平安落地。


流星96623011


叛逆期孩子心理會格外敏感。

有時候,他心裡不是這麼想的,他偏要這麼這麼說,和你對著幹。

那你怎麼辦呢?他發脾氣的時候,我就不理他,讓他自己待著。等他心情平靜了,再柔聲細語。“孩子,媽給你熱了牛奶~”這類的,讓孩子知道你在關心他。

千萬不要孩子任性,你就氣得吼他,這樣解決不了問題,孩子還很反感,更要和你對著幹了。

總之,當家長都很不容易的,就理解孩子,讓讓叛逆期的孩子。都有這一個階段。



未嘗蘇一口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青春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自主逆反:如果教師家長在對待孩子時過分地運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這時,他們就有可能拒絕辦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這種現象就是自主逆反。

2.平衡逆反:當教師家長學生之間情緒比較對立時,即使教師家長所持的立場、觀點與孩子一致,孩子也可能產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現出相反的態度,以顯示自己與教師的不合拍,從而維持心理平衡,這就是平衡逆反。

3.信度逆反:教師家長的所作所為隨時隨地都受到孩子嚴格的監督,倘若教師家長本人的行為舉止與他平時所作的宣傳教育相悖,就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教師的不信任態度,這就是信度逆反。

4.情境逆反:在特定的機會、場合,學生個體有不同的“心理熱點”,處於一種不同的情感和情緒狀態,如果教師家長不顧及孩子當時處的情境,就會誘發孩子的情感障礙,使孩子緊閉心扉,對家長教師的教育採取排斥的態度,拒絕接受本來可以接受的東西,這就是情境逆反。

5.超限逆反:這是由於教育的容量過大、時間過長,或者教育內容機械地、無時間間隔地重複而產生的一種逆反態度。

6.禁果逆反:人們往往有一種傾向,越是禁止的東西,如果沒有說明可能為人們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禁止本身就會引起假設、推測,反而常常誘使人們產生好奇並引起探反射,產生與禁止相悖的意向,這就是禁果逆反。

7.歸因逆反: 假如孩子瞭解大人行為的動機不是利他而是另有所圖時就會產生心理對抗,這就是歸因逆反。

8.評定逆反: 這是一種因大人與孩子之間評定差距過大而導致的逆向反應。大人在教育孩子時,過分渲染、誇大其詞等都可能誘發孩子產生這種逆反反應。

9.投射逆反: 大人把工作成敗的原因主觀地集中到少數對象身上,撇開與此有關的其他因素而引起的逆反態度,這是投射逆反。


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寬容的對待孩子,原諒孩子的錯誤;

二:瞭解孩子,做高明的父母,學會傾聽;

三:著重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髮展; 非智力因素的內容 ,由於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對學習活動起著起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的個性心理,因此,心理學家們把那些個性心理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有: 1.興趣與愛好; 2.愉快的情緒、對事業的熱情; 3.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 4.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 5.自信心與好強心; 6.遠大的理想與目標; 7.高抱負; 8.焦慮。

四;別與青春期孩子較勁,作好孩子成長航程中的舵手,放手但不放縱,讓孩子去尋找自己,找到的才是自己;

五: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六:堅決杜絕揭孩子短的行為,不能放縱自己用錯誤行為應對孩子的無知犯的錯誤.

引導孩子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父母不包辦代替.

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活動方式,父母不指手劃腳.

引導孩子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父母不急於求成.

引導孩子正視自己行為的後果,父母不怨天憂人.

引導孩子反思自己存在的缺點,父母不嘮叨誇大.

引導孩子迎接自己未來的挑戰,父母不擔憂顧慮.

對青春期孩子,家庭教育最忌諱的是:

消極評價,無情斥責,無端猜疑,無理苛求,空洞說教,自私溺愛.

放手不是放縱,而是積極的約束,不把中學生看成小孩子,給他鍛鍊的機會. 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要多加思考,採用科學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解決他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過去曾經想用不讓兒子吃飯的辦法讓兒子認識錯誤,然而沒有效果,為了贏得兒子的心,無論什麼情況,必須保證兒子吃好,吃飽。要想使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做父母的在細心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後,要採取相應的辦法。知道了管教孩子的科學方法,並能巧妙地加以運用,孩子會“聽話”起來的不聽話是孩子的一種獨特心理現象,也是一種必然的生理現象,父母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忡忡,只要父母找準孩子不聽話的根源,以科學的家教藝術予以正確的引導,就能化孩子不聽話為求知上進的動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有效地去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一、春風化雨:矯正孩子叛逆的對抗心理對逆反的孩子,父母應當經常與其保持溝通,促使孩子把所想所感都傾訴出來。然後,通過循循善誘,對症下藥,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人生道路上來。 1.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治標莫如治本 2.積極引導:讓孩子宣洩情緒 3.理解關心:緩解孩子的心理重負 4.面對“代溝”衝突,以正確的方法去化解 5.平等相待,讓孩子從對著幹到愉快合作 6.尊重孩子隱私,不要干涉孩子的合法權利 7.解除高壓政策,傾聽孩子的心聲 8.教孩子正確對待和接受老師的批評 9.幫助孩子消除老師對自己的誤解 10.及時消除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 11.引導孩子莫嘗早戀的苦果12.不要姑息孩子不尊重長輩的毛病

二、寬嚴有度:改變孩子的不良性格對任性的孩子,父母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其無理的任性與胡鬧,一方面又要對他合理的自我主張採取寬容和引導的策略,這就是寬嚴有度的教育方法。 1.父母縱容孩子,會導致孩子任性 2.不要遷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培養孩子自制力,糾正孩子的無理取鬧 4.不要讓孩子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5.不要使孩子無視紀律的約束 6.孩子不接受父母的批評怎麼辦 7.糾正孩子亂髮脾氣的壞毛病 8.改變孩子蠻不講理的處事態度 9.糾正孩子亂要東西的壞毛病 10.堅決糾正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11.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克服自負 12.不要讓孩子驕傲自大:“我就是比別人優秀!” 13.不要讓孩子心胸過於狹窄:“我行,別人不行!” 14.矯正孩子做錯事不肯承認的缺點

三、張弛有度:克服孩子貪玩的方法與技巧父母要改變孩子貪玩的狀況,就必須首先找準孩子貪玩的癥結,然後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在引導和強制的雙重作用下,張弛有度,改變孩子貪玩的不良習慣,把孩子引上正確的軌道。 1.指導孩子玩得有時、有節、有制 2.以適當的規則約束貪玩的孩子 3.順勢而為:開發“淘氣包”的聰明潛能 4.巧妙地給貪玩的孩子規定學習時間 5.及時糾正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毛病 6.別隻顧自己忙,把孩子交給電視 7.不要放縱孩子在假期裡玩個沒夠 8.運用“三分鐘訓練”鍛鍊貪玩孩子的耐性 9.千萬不可讓孩子迷失於電子遊戲 10.解救沉迷在網絡中的孩子 11.不要禁止孩子正當的玩。


這裡提醒各位家長,蘇蘇也是經歷了青春叛逆期的,在教導孩子的時候,請記住不要用老是用“別人家的”小孩怎麼樣怎麼樣來說自己家的小孩,這樣更容易讓孩子厭煩

我是喜歡研究美食的蘇蘇,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給個紅心心哈,小夥伴們有什麼想了解的,也可以給我留言,蘇蘇一定第一時間回覆,另外每天推送一些精彩的美食做法,教你做菜,我的頭條號@蘇蘇御膳坊,快來關注我吧


蘇蘇御膳坊


與其說孩子有叛逆期,不如說是大人害怕孩子長大。作為父母,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很自私地為孩子設定他們成長的樣子,一但超出自己可控能力範圍就以“叛逆"“不聽話"棒殺他們,結果很多悲劇也就從此開始了。

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隨著心理生理知識與閱歷的不斷變化,對世界的探知方式及觀點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我們要做的是要呵護他們探知世界的精神,對他們不成熟甚至幼稚的觀點行為多些包容(畢竟是你們的心頭肉呀),多些耐心細心做好引導,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來自大人內心的溫暖,而不是粗魯地壓制與干涉。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好言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潛意默化中孩子自然會汲取父母的形象滋養,自動點矯正三觀。現實中,生活在和諧家庭裡的孩子很少有"叛逆"之說,如果沒有非正常的外力干擾,何有下意識的反叛言行?

尊重孩子,言傳身教,自我奮進,構建和諧家庭,與孩子一起成長,我們才能走出所謂自我"叛逆”的認識誤期,感謝和擁抱上蒼賜予我們的另一生命之光,一起走向輝煌。


靈零O圓


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因為孩子發現世界不是童話,不是兒童劇。這個世界讓孩子不舒服——處處是責任和義務,時時被要求。孩子於是開始抗拒,抗拒一切,這就是大人所謂的“叛逆”。

孩子的叛逆本質上屬於抗拒和抵制“改造”。

其實,這不應該叫叛逆。因為,只有反抗一直生存的環境,才能叫叛逆。孩子過去生活在童話裡,兒童節目裡,生活在大人的忽悠裡,他們對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想象和期待。現在突然發現世界那麼殘酷,那麼讓人不舒服,他能不反抗嗎?

而大人們,每當孩子長到一定時候,就覺得應該為孩子將來的生存和生活考慮,於是開始以愛的名義教育孩子,整天說“要”,說“應該”,讓孩子變得不舒適,於是孩子開始“叛逆”了,處處與大人作對。

要減少叛逆,就要提前進行世俗化教育,而且要循序漸進,讓孩子不知不覺接受一些“應該”“要”,減輕或消除孩子被教育的不適感。另外,要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理解大人的出發點,理解事情的必要性。第三,應該允許孩子叛逆,讓孩子自己去反思“該”和“不該”。

一個讓孩子適應世俗社會的改造過程,孩子感到不適而“反抗”“拒絕”,是正常的。需要慢慢來,需要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