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袁绍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项羽和袁绍是两个相隔了四百年的历史人物,但是当我把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时,却惊人地发现这二位有诸多相似之处,简直就是“难兄难弟”。听我给大家分析:

一、都是贵族后裔,出身名门。项羽是战国末期楚名将项燕的子孙,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二人都属于“高干子弟”。因为有一定的政治“基因”和号召力,起兵造反以后,有许多人响应、投奔,很快就形成一股政治军事力量。巨鹿之战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为天下盟主分封诸侯。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因为家世显赫、军事力量强也被推为盟主,后来由于拥有土地广阔的河北地区成为实力最大的一支军阀。两人都是最有可能夺取天下的热门人选。但是由于种种失误,最后都以覆灭告终。

项羽、袁绍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巨鹿之战


二、两人都政治上短视,缺乏政治头脑,看不清形势,遇事优柔寡断。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虎归山,给自己树立了最大的政治对手刘邦;划定“楚河汉界”,没有乘胜追击给了刘邦扳倒自己的机会。“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其后更是一错再错,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袁绍“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曹操语),该出手时不出手,不该出手偏出手,仓促发动官渡之战,战败之后大伤元气。

第二、“妇人之仁”是项、袁二人的通病。项羽为人有仁爱的一面,经常和部下一起冲锋陷阵。士兵受伤他都会掉眼泪,亲为包扎,但“战胜不与人功,得利不与人利”,舍不得与天下共利,最后落个众叛亲离。袁绍表面上礼贤下士,经常和士大夫饮宴、酬和,内里却心怀犹疑,谋士献奇计而不用。田丰、沮授计谋不亚于郭嘉丶荀攸,可惜袁绍不用其计。将领出兵之后胜无赏败必罚。最后使手下谋士许攸、战将张郃、高览都投了曹操。

第三、项、袁两人在取才、用才方面都存在问题。项羽往往根据个人亲情、好恶来用人。陈平、韩信原先都是项羽手下。陈平因为有盗嫂、贿金的劣迹、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都没有受到项羽的重用,转而投奔了刘邦,把人才白白送给了对手,削弱自己强大敌人。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他也怀疑,把老头气走了。袁绍手下谋士众多、战将众多,官渡之战本来占据绝对优势。但袁绍因为许攸有贪贿的缺点,不用其计谋反而大骂许攸。许攸转身跑去投了曹操,献计火烧乌巢,大败袁绍。

项羽、袁绍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第四、看人格力量二人都是懦夫。是真英雄,应该无所畏惧,无所顾忌,不怕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这就是历史上成功者、胜利者的巨大人格力量。失去这种人格力量的人必然失败。在反秦的斗争中,项羽保有这种人格力量,他是英雄;在楚汉相争中,他丢失这种人格力量,成了懦夫、败将。项羽勇于自杀,羞于战败。“项羽若肯过江东,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他却选择了自刎而死。袁绍官渡战败后,土地未失,实力尚存,但他却羞于面子、一蹶不振。曹操进攻冀州时他畏敌如虎,战败后羞愤难当、吐血而亡。

五、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垓下之战,项羽不是想着咋样突围出去东山再起,而是抱着虞姬生离死别。袁绍亦如此。刘备被曹操攻击向袁绍求救,本来是乘虚直入夺取许都的大好机会,袁绍因为爱子袁尚患重病而心神俱乱不愿出兵,使曹操少了后顾之忧。后来又因立幼子袁尚为世子,弄得袁尚、袁谭兄弟失和、大打出手,最后全都被曹操收拾了。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到死都不知道他为什么死的,袁绍也是。

项羽、袁绍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霸王别姬


分享到:


相關文章: